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答复 > 2021年

索 引 号: pjsrmzf-2021-000358 主题分类: 2021年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关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第46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10-12
主 题 词: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关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第4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458

 

尊敬的周美岑委员

您好!您在政协盘锦届委员会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已经收悉,我们结合您在提案中的建议开展了具体工作、梳理了相关情况并拟定了下一步计划,现特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

乡村振兴打造新模式全面推进五个振兴,成功举办两届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参展商累计超过千家,美丽乡村建设优势向产业优势全面转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行政村实现黑色路面全覆盖,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户用厕所改造10.1万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5.1%。农村危房改造761户,开展农房建设试点推进工作。盘山县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新立镇、胡家镇成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胡家镇、甜水镇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盘山县获得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盘山县、大洼区成为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项目县(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盘锦城乡一体化大环卫项目被住建部授予人居环境范例奖,大堡子村等5个乡村入选国家美丽休闲乡村,全域建成美丽村。

)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作用凸显。构建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53.85万亩,推广稻蟹优质品种11个,推行生态种养标准8个,实施精深加工、精美包装、精品上市,引领盘锦大米、河蟹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盘锦大米产业联盟带动订单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盘锦大米入选201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年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受欧盟保护首批中国100种地理标志产品,粳冠牌盘锦大米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金质产品奖,郁鑫香牌盘锦大米荣获2019世界高端米品鉴大赛银奖。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达到525.7亿元,位居全省区域品牌价值榜首盘锦河蟹产业联盟带动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2000蟹稻家牌盘锦河蟹入选辽宁礼物盘锦河蟹品牌价值295.49亿元,位居省区域品牌价值第三名。

一二三产业融合基础巩固提升。认养农业快速发展,大洼区互联网+认养农业项目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红海滩风景廊道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七彩庄园、北旅田园等4家景区通过4A级景区初检,全市培育旅游特色村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4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30个,带动农户1.11万户,年接待游客346.8万人次。大洼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盘山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进入国家第二批创建名单。与阿里集团合作ET农业大脑项目推进实施,引领农业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农业产业园区逐步发展壮大全市亿元以上农业项目13个,高升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3%。依托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储粮粮油产业基地及益海嘉里、汇福粮油、京粮等龙头企业,在辽东湾新区打造东北最大的粮食加工及物流产业基地,年粮油中转量800万吨、销售额80亿元。

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18.9万吨,实现十七连丰。水稻产量103.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禽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8.9万吨、24.3万吨、5.7万吨和0.87万吨。全市河蟹产量预计7.85万吨,其中稻田养蟹2.8万吨,稻田养蟹面积达到80万亩。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16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41万亩,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95.5%盘锦成为全国首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水田灌溉面积7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1万亩,治理涝区面积40万亩,完成涝区配套建筑物1100座。全市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5个,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7%。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市畜牧业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建设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成立辽宁省农科院盘锦分院,引进袁隆平院士、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加强省中华绒螯蟹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光合河蟹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城乡要素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农用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实现抵押担保融资12.4亿元,农用地资产增值30%。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农垦改革综合试点全面完成,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台了《盘锦市关于充分利用农村改革成果壮大村级经济的实施方案》,利用农村改革成果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形成了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水价合理形成机制。出台了《盘锦市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才振兴规划》《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构建乡村人才定向委培机制,认定农村教育培训基地10家、农村教育实训基地13家。职业院校设立农艺技术、电子商务等涉农专业4个,投入4500万建设农业实训基地2个,开办送教下乡教学班15个。落实辽宁省三支一扶计划,全市在岗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50人。支持返乡创业,举办五送下乡活动3次,提供就业岗位5100余个,推介创业项目500个。

二、按照您的建议开展的下一步工作举措

针对您提出的涉农产业发展不充分,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方面:

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做强做大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品牌,创新博览会+专业展会+线上展销模式,形成博览会与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链,建设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展销中心,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建设商、服务商、集约商、供应商。大力推动镇街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完善飞地经济配套政策体系,充分激发镇街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增强各镇街抓飞地项目的信心。选树飞地项目典型案例。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镇街包括城市街道,将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到飞地经济上来,用飞地破解发展空间受限、土地指标不足、项目承载能力弱等瓶颈,按照各园区清晰的产业定位开展招商,形成全市一盘棋、共抓高质量项目的良好局面。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空间管控,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积极推进农村智慧化升级,打造成乡村建设的样板间。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盘锦美丽乡村品牌。统筹考虑各类村屯自然特点、文化底蕴和发展方向,建设一批展现湿地水乡风貌、承载乡愁记忆的新美丽村加强组织域外学习和区域合作适时组织镇街、村(社区)干部到苏州、无锡、深圳等市学习发展飞地经济、振兴村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拓宽发展视野,增强比学赶超动力。

(二)针对您提出的涉农产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健全,发展后劲不足方面:

推动农业品牌价值市场化,支持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加快发展,大力推行联盟企业+基地+农户+优质品种+优势品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抓好优质水稻品种研发,打造盘锦大米十大庄园品牌,坚持种好稻、卖好米,促进品牌价值加速向经济价值转换。打造辽东湾新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发挥盘锦大米、河蟹、碱地柿子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扩大盘锦大米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影响力。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果,扩大两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促进传统农业赋智增效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逐步对种养殖业实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涉农数据上云,促进农业智慧化、高效化发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全域土壤地力调查,适时推动土壤修复,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河蟹早投早喂稻蟹综合种养机械化技术模式。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建设一批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设施渔业开发力度,加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

(三)针对您提出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动力不足,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性制约因素方面:

强化乡村产业融合平台建设,依托盘锦高升经济区、大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立镇和胡家镇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特色小镇梯队滚动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方式,建设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国有农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市、县(区)、镇三级农村集体经济监管工作机构。加快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形成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政策体系,探索组建乡愁网”“农房e”“共享小院等流转交易平台,加快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新模式,制定农村职业经理人选聘制度,优先录用有现代农事企业、旅游企业、金融业等从业经历人员,吸引优秀人才下乡创业,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强化农村发展资金保障,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鼓励村镇银行与国有银行开展合作,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此外,我们还将密切关注市委、市政府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部署及政策发布情况,第一时间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长期推进。再次感谢您对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