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答复 > 2021年

索 引 号: pjsrmzf-2021-000348 主题分类: 2021年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第37号提案的答复(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1-10-12
主 题 词: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第37号提案的答复(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605


民盟盘锦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人工智能初见端倪。2019年盘锦市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荣誉称号,在构建农产品安全检测、监管、执法三大体系基础上,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农垦优势产业质量追溯整体推进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全市80万亩水稻种植、70万亩河蟹养殖整体追溯体系已基本形成;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238个;盘山县胡家镇被评为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大洼稻蟹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认养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稳步推进,认养农业面积达5.1万亩,大洼区“互联网+认养农业”项目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认养农业”等项目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了农业、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的相互融合;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8个,其中,有20多个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实现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

(二)实现配方施肥。全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供给、统一施肥的“四统一”服务,形成以科学配方引导肥料生产、以连锁配送方式方便农民购肥,以规范服务指导农民施肥的科学施肥服务体系,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三)提供气象服务。全市建设324套农村应急广播系统,96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覆盖所有行政村。通过辽宁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一体化发布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5分钟内发送到灾害性天气发生地乡村。在全市建成乡镇自动气象站42个,实景监控站30个,实现了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到点。建设大田作物农业气象观测站和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9个,土壤水分观测站2个,建设70米高测风塔1座,智能农业物联网气象监测系统1套。

(四)推行质量追溯。在全市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动全市“两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表上市”,实现质量追溯与认证登记信息共享,实现全国数据互通,推动实现全国追溯“一张网”。实现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四挂钩”。

(五)建立监管平台。盘山县和大洼区建设了农业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的整合与汇聚。构建了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占全市总量比例达到70%。市、县畜牧兽医部门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全市21个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检疫出证、监督检查、无害化处理登记等工作。

(六)拓展网络市场销售空间。盘锦大米产业联盟企业加强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投资2200万元建设盘锦大米交易平台,联盟企业线上销售大米9万余吨,拓展了线上市场空间;盘锦河蟹联盟在稳定胡家河蟹批发市场、实体店等线下市场空间的同时,拓展天猫、京东、德邦等线上电商平台空间,联盟企业线上销售量达1.43万吨,占总销售量55%。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推进落实我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我们依据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正在编制《盘锦市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目标,提出了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重点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加快构建覆盖全市乡村、高速畅通、服务便捷的基础通信网络,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智慧农业工程,建设市级智慧农业中心,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配合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

(二)整合资源,建立示范,稳步推进“互联网+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我市地处辽河入海口,河流较多、湿地面积大,农业自然环境复杂,因此全面推广“互联网+农业”尚有一定困难,但可以在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较好的地区率先开展“互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未来计划广泛建立适合于小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以提高农业生产率。遵循“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形成涵盖多部门的协同工作体系,集成多平台的运营服务体系,串联多环节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和整合多资源的支撑保障体系。以标准化生产为标志,完善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以现有工程项目为手段,加强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商网络平台为载体,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为平台,强化网上销售质量监管;以宣传推介为路径,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提高农民网络应用水平;以“双新双创”为引领,推进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降低物联网工程运行成本,有效促进“智慧农业”良性循环发展。要让我市智慧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灵魂,关键是要让参与其中的广大农民有适当的经济回报,这样才能逐步推进,最终形成与农业产业化配套发展的局面,“智慧农业”才能被农业主动接受并大范围推广应用。结合我市现状,在关键传感器等硬件设施种类缺乏的条件下,加强来自农业内部的基础信息采集,发展以农业网站、信息平台等为依托的农业大数据系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农业数据支持。同时组织实施“智慧农业”技术攻关项目,支持科研机构研发符合我市农业应用需求的可靠性高、成本较低、易操作的物联网技术,解决物联网项目普遍成本高、操作难、能耗高等问题,并为物联网项目批量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此为基础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逐步试点建设物联网工程,有效降低物联网工程的建设成本,推进“智慧农业”在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四)建设农业资源大数据,搭建智慧农业监管平台

1.依托全国统一的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构建我市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绘制农业种质资源分布底图,推进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通过种业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公开,让行业管理者、企业、农民都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库,开展一站式的信息查询和业务办理。实现品种、质量、市场主体可追溯,全面提升种业管理水平。

2.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农业补贴发放、投入品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家庭农场名录等系统,完善经营主体身份、就业、生产管理、补贴发放、监管检查、投入品使用、培训营销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基础数据,逐步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测。 

3.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构建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识化,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对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加施质量认证、品名产地、商标品牌等标识。推进农产品可溯化,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强化农资经营主体备案和经营台账管理。汇集生产经营数据以及种子(种苗、种畜禽)、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田间施用等数据,构建以县为单位的投入品监管溯源与数据采集机制,实现全市追溯“一张网”。实现农业系统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

4.推进行政执法案件处置平台应用推行网上办案和移动执法,将农业行政执法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效结合,充分运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展政务服务事项一体化、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业务。实现农业行政执法基本信息及时公开、农业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农业执法能力和水平整体大提升,农业执法行为被纠错率明显下降,农业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5.丰富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推进智慧农业新进程

1)推进种植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数字农情,利用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实现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防控。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水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

2)推进畜牧业智能化。建设数字养殖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精准监测畜禽养殖投入品和产出品数量,逐步实现畜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应用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技术,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推进养殖场(屠宰、饲料、兽药企业等)数据直联直报,构建“一场一码、一畜一标”动态数据库,实现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

3)推进渔业智慧化。推进智慧水产养殖,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发展数字渔场。示范、推广河蟹智慧化养殖。

(六)推动产业融合业态多元化

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平台,完善休闲农业数字地图,引导美丽休闲乡村开展在线经营。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深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创新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 

(七)加强“互联网+农业”人才梯队建设

作为我市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长远策略,一定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可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社等技术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为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后盾。同时我市可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研究建立区域性物联网信息系统,分区指导当地的农业物联网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合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下的“互联网+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毫无疑问,“智慧农业”的来临,不但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社会变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推进“智慧农业”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也并非举农业系统一家之力就可实现,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决不能操之过急、一哄而上,要理清思路、整合资源、抓住重点,大力发展认养农业、休闲农业,培育“一村一品”,同时发挥大洼区全国首家“互联网+认养农业”项目优势,广开宣传渠道,线上线下,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广大农民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智慧农业”在我市的发展。

最后,感谢贵党派对我市智慧农业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欢迎贵党派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多提宝贵意见,为我市智慧农业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盘锦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