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盘政办发〔2022〕2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盘锦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盘锦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全市应急管理水平,为盘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一、“十三五”取得成效
“十三五”时期,盘锦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安全生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严抓共管,是盘锦市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进展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安全生产取得丰硕成果,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突飞猛进,应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防范应对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均在控制指标以内,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一)织密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出台《盘锦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规定》《盘锦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盘锦市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逐一厘清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边界、属地监管和分级监管边界,扫清监管盲区,坚决防止出现监管空白。
(二)创新了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各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级监管机制,实现安全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反应型向现代主动应对型转变。实施政府购买安全技术服务工程,聘请专家为重点化工企业把脉会诊,消除重大隐患32项,一般隐患6930项,强化了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
(三)提升了安全发展社会环境。“十三五”时期35家企业完成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完成12个安全社区建设,先后开展了“平安畅通县区”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 “平安农机示范县” “安全示范社区” “安全标准化示范园区”“安全诚信企业”“平安村镇”“平安校园”等建设,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浓厚氛围。
(四)增强了社会应急救援能力。地震、气象、防汛抗旱、环境监测、消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应急志愿者救助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抗灾救灾快速反应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实现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组织处置、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应急联动网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五)加快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消防站3个,分别为市消防救援支队双台子区消防救援大队城北街消防救援站(建筑面积7885平方米,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投资金额3000万元)、大洼区东风镇政府专职消防站(建筑面积592平方米,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投资金额120万元)、盘山县辽河口政府专职消防站(建筑面积1530.24平方米,占地面积3315.5平方米,投资金额540万元)。
(六)完善了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制定实施《盘锦市综合性消防救援应急响应机制实施办法》,有效整合全市消防救援力量,在全国率先解决了消防救援队伍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指挥不畅以及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大胆创新和提高,为构建高水平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七)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以安全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指导服务和安全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双下降。
“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表
序号 |
分类 |
成效概述 |
1 |
各类灾害事故总量 |
“十三五”期间灾害事故总量数较“十二五”时期下降15.7% |
2 |
各类灾害事故死亡人数 |
“十三五”期间灾害事故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下降21.3% |
3 |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
“十三五”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
4 |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
2019年事故起数较“十三五”初期下降19.8% |
5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2019年亡人事故较“十三五”初期下降21.3% |
6 |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2016年-2019年分别为:0.037、0.035、0.033、0.028,低于“十三五”规划控制值0.038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体系日益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防灾减灾得到有效强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态势,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衰减。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基本技能欠缺,“重生产、轻安全”现象在部分企业依然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和规章规程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员工实际操作靠经验,忽视操作规程,造成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依然薄弱。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质量不高。企业应急预案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不配套、不规范、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预案演练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监督和评估机制,应急演练注重演、轻视练,实际效果不强。
(三)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效率不高、职责不清、联动不畅,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权威性和系统性不高,构建“大应急”“大救援”局面任重道远。
(四)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受诸如办公场地、资金等因素影响,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数据未实现共享与交换,公安、国土、交通、水利、环保、气象、海事等有关部门的应急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已建设的应急应用平台可利用资源较少,如全市完整的GIS、基础地形图、建构筑物基础数据不充分、不完整,现有的监测监控预警平台数据可靠性不强等,限制了综合决策、科学处置的能力。
(五)社会应急管理意识尚待提高。应急培训的系统性、层次性、专业性、实战性有待提高,部分企业一线作业人员缺乏应急意识和先期处置技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文化氛围仍未形成,宣传教育内容实效性不强,缺乏创新手段,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为薄弱。
三、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党中央、国务院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意识,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而且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调“红线”意识,要求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指引。
(二)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给应急管理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应急管理的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切实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三)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随着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安全生产监管手段不断丰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理念,结合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发展战略,整体谋划新时代盘锦应急体系建设发展格局,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抵御处置各类重大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二)坚持改革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解应急管理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推动事业改革发展。
(三)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应急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步伐。
(四)坚持精准治理。研究把握灾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化规律、阶段特征,靶向用力、精准发力,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做到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
(五)坚持社会共治。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紧紧地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年,为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奠定基础,基本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进一步好转。各类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般灾害损失大幅减少,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分类目标预期指标
序号 |
分类 |
实现目标 |
1 |
安全生产 |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2%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 |
||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为零 |
||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3% |
||
2 |
防灾减灾 |
气象预警信息覆盖能力>140万人次 |
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100% |
||
森林火灾受害率0.3% |
||
3 |
应急救援 |
社会力量救援队伍数量增加3支 |
新增应急避难场所5座 |
||
新增防护装备5000件套、抢险救援器材200件套、灭火器材4000件套,更新消防车8辆,建设市政消火栓500个、消防水鹤25个,储备灭火剂200吨。 |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不断优化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配合机制,加快形成上下间、部门间、军地间、地区间通力协作的应急协同格局。
(二)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市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
(三)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推行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强化应急救援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一)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统筹协调作用,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各级专项指挥协调机构要按职责分工抓好事故灾害防范部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专业化指挥、工作指导、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各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三)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事权划分。落实灾区统一指挥事故救援、防灾减灾、灾害救助等应急处置责任。落实镇(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三、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
(一)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涉灾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工作规程,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
(二)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军地抢险救灾领域协同组织,健全应急指挥协同保障,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
(三)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培育扶持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开展各类应急队伍联合培训和演练,强化社会力量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涉灾部门和各种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完善事故灾害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舆论正确引导,确保公众知情权。
四、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
(一)构建覆盖全区域、全层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尽快修订各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
(二)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订、改善提升作用。
五、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应对能力。
(二)建设全市应急管理大数据支撑体系。紧密围绕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建成集约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广泛汇聚应急管理信息资源。
六、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
针对“十三五”期间的事故高发领域,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油气开采、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冶金建材、海洋渔业、涉氨制冷、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七、推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
(一)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现代物流、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形成市、县区、镇街三级联动应急响应机制,科学制定应急物资调度程序,创新应急设施、设备征用补偿办法,全面提高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八、全面加强消防救援能力建设
(一)确保火灾防控形势持续平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消防救援资金投入,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防止群死群伤等火灾事故发生。
(二)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稳步提升。明确市政水源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任务,重点提升石化密集区域和单位消防管网供水能力等建设,提高危险源周边市政消防设施建设水平,全面完成打通消防通道各项任务。全市县城、建制镇消防专项规划(消防专篇)编制率达到100%,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基本达标。
(三)消防队站建设初具规模。“十四五”时期要在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洼帅乡工业园区分别建设一级消防救援站,盘山物流产业园、双台子精细化工园区分别建设1座政府专职消防站,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设立微型消防站。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消防人员,配齐个人防护装备,满足灭火救援需要。
(四) 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确定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推进重点监管企业监管“全覆盖”。
2.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和分级督办制度。在精准分析事故和科学研判风险基础上,针对事故多发频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及重大隐患,实施挂牌整治制度,将挂牌整治成效纳入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年度工作考核,推动重大风险有效管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3.建立事故隐患数据库,实施事故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核销的全过程记录及闭环管理。
九、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加强干部队伍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和批示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学习的重要内容,分级分批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监管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政策理论水平。
(二)强化执法监察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考核培训等各项机制。推行“远程监管”“线上执法”等“互联网+监管”模式,整合优化执法资源,推进执法信息共享。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组织专家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实行远程“会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实际困难。
(三)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和案卷评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第四部分 重点工程
为加快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结合盘锦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以下重点工程:
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立足承担市委、市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融合公安、消防、地震、交通、水利、住建、气象、自然资源等管理平台功能,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
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信息化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增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效能,整合全市信息资源,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加强各类事故灾害周期性、关联性、规律性分析,实现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和应急业务深度融合。完善安全监管“一张图”和应急资源“一张图”,构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的科学高效信息化体系。
三、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是自然灾害防治的战略性工程,承担着灾害风险防治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灾害风险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性普查,涉及部门多、领域广、任务重,需要完成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按照《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制定全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利用两年时间摸清全市灾害风险底数,查准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盘锦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应急救援五大区域联动体系工程
围绕全市重点石化园区和重点保护单位,依托现有消防救援力量,加快推进应急救援五大区域联动体系建设,建立全市综合性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和五大区域救援指挥部,完善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企业专职救援队伍为协同、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管理模式。优化全市消防救援资源,强化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配备,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五大区域消防救援联动工作格局。
五、高水平危化品救援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打造世界级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组建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基地,重点加强大型无人监测飞机、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大直径钻孔、救援机器人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配备,遴选最精干指挥员和战斗人员,打造一支有超强战斗力的危化品救援突击力量,满足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任务需要。
六、全民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现有3座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建设完善1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补齐城市消防、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大震应急装备和生活类救灾物资。建设1座集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等一体的高标准实体体验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建设5座具备应急指挥、应急演练、物资储备、人员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满足重大灾害初期人员生存保障要求。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对应急管理的领导,将应急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应急管理重大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尽快落地见效。
二、健全推进机制,制定实施计划
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建立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综合决策机制,促进联动协作、信息共享,合力解决规划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障各级规划实施主体顺畅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规划目标,完成规划任务。
三、制定政策措施,保障有效实施
建立完善有利于应急管理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健全应急管理投入保障机制,推动规划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加强对应急管理的政策扶持,加快先进应急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投入机制,扩大应急管理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应急管理事业建设,促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人才培养,发挥支撑作用
完善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机制,积极拓宽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结构合理、懂应急、有技术、会管理的应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应急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应急队伍自身建设,采取教育培训、岗位锻炼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和行政执法水平。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科技对应急管理的支撑作用。
五、建立评估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并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县区、经济区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实生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