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05 信息来源:盘锦发布 浏览次数:321

  9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十四五”我市节能减排降耗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盘锦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以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切实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为盘锦高质量发展作贡献等方面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徐鹏

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尹海

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张海来




  新闻发布

  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

  “十四五”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立足市情、精准施策,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建设美丽盘锦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绿色园区,通过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名单,有效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盘锦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落实“1+N”政策体系,高质量制定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碳达峰碳中和保障方案,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
在统筹推进上再加力、在优化能源结构上再加力、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再加力、在用能预算管理上再加力,实现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加强节能环保监督考核。
  加强节能环保监督考核,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强化节能工作日常管理。严格“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压实减排工作责任,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把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各项工作安排,聚焦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奋战三季度、苦干下半年,加快建设美丽盘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抓好移动源污染治理,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抓好城市扬尘管控,抓好涉气领域专项执法,全面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打好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强化入境河流水环境日常监管,有序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持续抓好美丽海湾建设,全面巩固提升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化“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研究编制“无废乡村”等“无废细胞”建设标准;开展地下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强化部门联动,握指成拳,集中发力,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任务取得实效,进一步总结凝练“无废城市”建设成果。
  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强化生态环境源头管控。充分运用“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起我市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深入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体系,持续提升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水平;严把环评源头准入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切实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检查,开展全市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治理;开展惠企强企监督帮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网格人员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指导帮扶企业,解决生态环境领域问题。进一步聚焦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我市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

  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将以盘锦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以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切实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做好申报材料的完善工作,全力做好辽河口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工作,力争早日为盘锦再次夺得一张靓丽的“国际名片”。
  全力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蓝色海湾整治、保护区水系连通、水鸟生境改造、小微湿地建设、引湿入城等工程,加快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空天地人”一体化保护体系,有效提升全市湿地生态环境质量。
  科学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做大湿地旅游,持续放大“国际湿地城市”优势效应,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发展之路,构筑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好辽河口自然资源资产本底清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方法。
切实加强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以盘锦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以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加大湿地科普宣教力度,通过多元化手段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人类与湿地的关系、中国和盘锦湿地情况,全方位向公众宣传湿地的科研文化价值,让公众了解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记者提问


  问

  在探索盘锦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我市下步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徐鹏: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盘锦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专项方案》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调查监测、核算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实现保障和推进实施等工作机制,加快推动盘锦湿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和高效转化。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推动形成政府积极引导、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好氛围。



  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盘锦振兴发展的优势所在。河海交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盘锦浩瀚千里的芦苇湿地。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请介绍一下盘锦市美丽海湾建设的相关内容及进展情况?


  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尹海:

  美丽海湾保护和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十四五”规划提出通过强化“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示范建设,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态协同治理的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转变。近几年,辽河口-盘锦段美丽海湾建设已取得一些积极进展,湿地面积以及重点保护生物物种数量都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在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方面,通过“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等项目,累计恢复滨海湿地面积8.59万亩,恢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全市共清理取缔各类入海排污口559个,并建立330个在用入海排口“一口一策”管理台账,实现动态监管。在重点生物保护方面,国家Ⅰ类Ⅱ类重点保护鸟类从2020年的50种增加到70余种。“湿地三宝”数量也明显增加,每年春秋两季栖息的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超过500只。黑嘴鸥种群数量由1991年的1200只增加到12287只,盘锦也被授予“黑嘴鸥之乡”称号。斑海豹数量2023年最高峰值达302只。“红海滩”分布面积较2018年增加了10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辽河口-盘锦段美丽海湾建设为工作主线,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治理,健全海洋垃圾清理机制,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滨海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临海空间品质显著改善,人民群众亲海体验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问

  盘锦获评“国际湿地城市”之后,下一步将如何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张海来: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要求,对获评“国际湿地城市”的地区,每隔6年要进行一次复检。我们将持续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有效保护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为筑牢辽东湾生态安全屏障作贡献。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争取中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补助、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项目,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蓝色海湾整治、保护区水系连通、水鸟生境改造等工程。加快保护区废弃油井退出和生态恢复、拆除废弃道路和堤坝。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科学修复栖息地生态环境;扩建黑嘴鸥繁殖地5000亩以上,巩固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繁殖地建设成果;到十四五期末人工繁育丹顶鹤种群500只以上,提升丹顶鹤野化放归水平,建成我国最大的丹顶鹤野外种群复壮基地;实施西太平洋斑海豹保护工程,确保重点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湿地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基于陆海统筹的辽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成国家级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完成辽河口湿地协同恢复与调控技术等重点研发课题。构建保护区智慧管理体系,利用地面生态系统、环境、气象、水文水资源、海洋等监测站点和卫星遥感,对辽河口保护区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情况实施全面监测监控。加快湿地保护与监测设施建设,建成野外高点视频监控摄像头17处,初步建立“空天地人一体化”智慧管理体系。谋划辽河口国家公园项目建设,包装自然教育综合体建设、亲近自然游憩体验、陆海统筹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珍稀濒危物种适宜生境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目前,计划投资3.75亿元的辽河口国家公园自然科学馆和计划投资1.77亿元的盘锦辽河口及临近海域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已经包装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