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盘锦市 > 市政府文件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市政府文件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盘政发〔2016〕42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6-08-26
主 题 词:

盘政发〔2016〕42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6-08-26 浏览次数:688

各区、县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我市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但我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不高,主导产业链条不长,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等,这些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体现。

    全市要把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协调发展,抓住产业结构优化这一关键之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提升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

    二、总体思路

    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四个驱动”,以“五大理念”引领转型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释放农业积累的综合优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第二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逐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推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业两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升,延长石化产品产业链,提高化工产品精细化率,实现装备制造业特色化发展和高端化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致和高品质转变,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型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中小企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整个产业向集群方向发展。

    四、基本原则

    全市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让创新、改革、市场、开放“四个驱动”共同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以政策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

    二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政府职能。结构调整由市场决定和选择,发挥好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坚持补短板、惠民生,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调整政府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高标准农田等农业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社会事业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

    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加强分类研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六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振兴和发展重点区域、优势产业以及行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

    七是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规划,做好指导协调,主动适应新常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统筹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八是坚持存量升级改造、增量调结构。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盘活存量,实现提质增效;以增量做优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九是坚持“绿色开发”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科学把握整体开发、集约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要求,突出集约有序,发展与保护同步,坚持所有工业项目一律进园区。

    五、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总体思路,农业、工业、服务业调整优化的重点任务如下:

    (一)农业

    1.优化种养结构调产能。围绕“双城双核”,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与城市功能相协调,与城市发展相联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减少旱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高经济价值作物和水果种植面积;减少畜牧业不规范养殖数量,调精循环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生产结构;减少低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养殖,瞄准需求,加快发展市场占有率、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势水产品。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环境消纳能力,积极探索标准化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研发,加快蔬菜品种的换代升级,改良优化河蟹等水产种质,生产消费市场亟需的名、特、优农产品,提高供给侧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溢出效应。

    2.发展新型农业业态降成本。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五级联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国有农场企业化、集团化、产业化改革方向,加快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垦区优势。以发展认养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为着力点,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把认养农业打造成为在全省、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的亮点。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拓展农业多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深挖供给侧农业休闲旅游资源,撬动需求侧客源市场。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补短板。引导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同步推进,延长和扩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提高供给侧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依托中储粮、汇福粮油等企业,带动大豆、粮食精深加工生产项目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重点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和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植物蛋白饮料、果汁果肉饮料、果蔬混合饮料,果酒、果脯、果粉等深加工新产品。发展优质鱼、虾、蟹、贝、藻和海蜇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4.发展标准化生产保安全。发展标准化生产,制定推广一批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体系,在全域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保障供给侧农产品安全。以标准化推动农业品牌升级,继续加大“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地理标志商标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品牌价值。创建“碱地系列”、“两河水系列”、“苇塘系列”等农产品品牌,培育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二)工业

    1.加快推进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空间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运输半径、消费市场等因素,以辽东湾新区、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园区和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

    立足现有炼油装置,依托重大改扩建和新建项目,上大压小,逐渐实现炼油装置大型化。为中下游石化产业提供丰富的烯烃、芳烃资源。

    大力发展烷烃脱氢制烯烃产业,加快芳烃、醇、醚、酚、醛、酮、酸、酯等大型基本有机化工装置建设,做强基本有机化学品。

    大力发展润滑油产业,重点发展橡胶填充油、变压器油、冷冻机油、金属加工液、热传导油、液压油、压缩机油、内燃机油、齿轮油、工业白油等。

    充分利用乙烯、丙烯、碳四、苯乙烯、芳烃等原料,积极发展合成橡胶、特种工程塑料、特种纤维和小批量、多品种、多用途、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卤化)丁基橡胶、聚醚醚酮(PEEK)、芳纶、碳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PC)等。

    以精细化发展为目标,在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传统精细化工产业以涂料、橡塑助剂、粘合剂和工业催化剂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功能性新品种。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以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采油助剂、水飞蓟和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的应用开发为核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品、胶黏剂、气雾剂以及军工化学品等新领域。

    2.大力推进特色装备制造业发展。

    积极发展铝合金制品产业,鼓励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积极向服务型生产转变,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加快能源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建设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基础上,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特色装备制造业重要的研发、示范和高端制造基地。

    石油装备。重点发展高端石油钻机、顶驱、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井工具、测井设备、录井设备、油田特种车辆等石油装备制造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抽油机专用减速机和永磁复合电机以及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环保设备。

    天然气装备。重点发展天然气液化设备、再气化设备、净化设备、储运设备、燃气设备等产品。

    海工配套装备。重点发展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油船、海洋工程船、调查船及辅助船;平台升降系统、平台锁紧系统、动力定位系统、超深水钻机模块和水下采油树等海工配套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新型海工产品研发、海工核心部件国产化制造、石油钻采设备与海洋工程技术服务和游艇设计、建造、服务产业化项目。

    石化装备。重点发展高效新型反应器、大型塔器、板式换热器、高压换热器等化工装备以及关键阀门、泵、控制仪器仪表等各种易损耗配套设备;主蒸汽管道、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及高压给水管道等。

    铝合金制品。积极培育发展高端铝合金产品,航空航天中厚板材、高速列车用板材、高性能汽车板材、超大规格船用板材、化工板材、双金属复合板等铝型材制品。培育发展家用和容器铝箔、药用泡罩包装材料、铝塑复合袋、电力和电子电容器等带箔材制品;汽车空调器、中冷器、油冷器、暖风机及空分设备、电器元件散热器等钎焊式热交换器,饮料罐、啤酒桶、防盗盖等铝合金包装,PS、CTP等印刷版基,铝合金机箱,台式机硬盘用基片铝基片,建筑结构板等板带箔下游制品。

    3.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现有新兴产业的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设备及技术等产业。

    (1)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及专用助剂等特种橡胶产品,积极发展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特种环氧树脂等工程塑料产品。培育发展电池隔膜、光学功能薄膜、特种分离膜及组件、环境友好型涂料等产品。 积极培育发展建筑、高速铁路、乘用车等领域专用铝型材,船舶用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整体挤压壁板和管材,磁悬浮体材料,铝、空气电池等能源领域电极电位材料,铝硅镁钛合金等功能合金、铸造合金、变形合金,汽车结构件,铝合金厚板及中厚板等。培育发展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提高树脂性能。推进纤维增强技术在能源装备基础材料领域的应用。

    (2)智能装备制造。重点发展井口管处理机器人、平台操作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能源机器人及配套组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智能自行车等。加快发展无人机机体材料、发动机、飞行控制系统及机载设备等全产业链领域,形成应用于公安、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全行业的无人机产业园。

    (3)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培育发展生物质发电、风电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服务。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电池等储能材料、配套零部件等相关产品。

    (4)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培育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电子元器件、智能手机配件等产业;基础软件、云计算软件、工业软件、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高端软件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新兴网络信息服务业。

    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IC封装、设计、制造及相关产业,安全芯片设计、制造等,包括智能家电控制器、智能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家电产品中配套控制电路部件、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产品、新型显示器件等。

    应用电子产业。重点推进汽车电子技术和产品,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及设备、GPS系统、汽车行驶状态记录仪、车载智能导航仪、汽车多媒体、汽车娱乐系统等。大力发展环保节能的电力电子产品。

    物联网及软件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进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项目引进。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

    (5)节能环保设备及技术。加快发展高效换热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节能监测设备等节能装备,先进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设备,油田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环保装备,先进环保技术,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加快油气田废弃物环保处理成套工艺技术和专用设备研发与研制。

    4.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推进低碳造纸产业园、粮油加工产业基地等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食品工业及高端纸制品等产业,提高产业的丰厚度,努力实现“稳、强、绿、智、联、特”的持续发展。

    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充分挖掘行业潜力,完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形成特色产业链或集聚区。  重点发展改性沥青油毡,积极推进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着重开发地下止水、堵漏材料和硬质聚氨酯发泡防水保温一体材料,逐步减少低档材料和相应提高各类中高档材料的比例。

    食品加工。围绕我市特色资源,以打造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为导向,规范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熟食加工、畜禽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功能饮料、水飞蓟加工等,逐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

    粮油深加工。积极推动油脂、油料蛋白及其功能性方面的研究,引导行业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建设全国知名的粮油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产业。全力延伸大豆及豆粕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饲料产业及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大豆复合保健功能因子、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大豆膳食纤维粉等。

    高端纸制品。加快推进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低碳造纸产业园建设,按照能耗少、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标准,推动产业健康、绿色发展。重点发展静电复印纸、轻型印刷纸、临摹纸、电子打印原纸、无碳复写原纸、传真纸(含原纸)、激光多功能一体化机专用纸(含原纸)、防伪纸等文化办公用纸,高中档手帕纸、面巾纸、湿巾纸、擦手纸、厨房用纸、餐巾纸等高中档生活用纸和纸品,以及高端包装纸和纸板等品种。

    (三)服务业

    1.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推广和模式创新为重点,加快物流现代化进程。一是完善资源型产品物流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三是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四是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五是发展壮大冷链物流。六是培育发展骨干商贸物流企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提高支撑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以深化金融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金融业。以发展业态先进、特色突出、配套完善、效益显著的商务楼宇为目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一网两园三基地、一城一馆多平台”为抓手,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不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以建设国际湿地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主线,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商品市场创新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以繁荣文化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品牌和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进江南风情园、种石源文化产业园、苇艺草编产业园等建设。结合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发展镇域服务业。以国家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稳定发展房地产业,认真落实税费、信贷等相关扶持政策,放宽购房落户政策,合理控制开发用地供应总量,调控商品住房供应节奏,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养老、旅游等多元化地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六、保障措施

    1.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放权决定,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权转让项目和新投资项目的合资合作,形成产权多元、治理规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启动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整合,在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下设立产业金融投资基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非公经济比重。

    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着力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加强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现投资项目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线并联审批、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把审批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合理优化税费结构,制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与执行,建立政策落实联动机制。

    3.发挥规划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依据《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全市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的大思路。各部门要制定本领域和本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专项规划,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地区规划与国家和省发展规划的衔接,全面推进我市产业健康和谐发展。

    4.抓好关系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在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的同时,把抓好结构调整升级重大项目作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统筹推进一批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影响较大的重大项目。同时,鼓励投资额较小的转型项目建设。以项目库为抓手,进一步筛选项目,统筹纳入市级项目库中。

    5.加强政策支持。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各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资金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现有相关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各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

 

盘锦市人民政府     

201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