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盘锦市 > 市政府文件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市政府文件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盘政发〔2008〕15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下半年工作的意见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09-01-19
主 题 词:

盘政发〔2008〕15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下半年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9-01-19 浏览次数:144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当前,我市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坚持科学发展上来,统一到完成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任务上来,统一到建设辽宁振兴的支撑型城市上来。下半年,要牢牢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发开放双重机遇,打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这张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发展县区经济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大重点任务,咬住既定的目标不放松,在重点工作上再突破,难点工作上再攻克,薄弱环节上再强化,工作举措上再创新,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实现全年GDP两位数增长,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建设辽宁振兴的支撑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抓好一切工作的突出问题,着力予以解决,着力予以突破。

    1继续深化改革。一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重点要规范土地市场建设,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非经营性用地公开供地制度;加快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完善户籍登记、就业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步伐,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改制后的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积极放开城市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和引进域外资本参与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企业经营管理,促成2家公用企业对外合作。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农牧苇场改革,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四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年内要全部转为企业;已经转为企业的,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股份制改造,成为市场主体;从事公益服务、性质相近、职能交叉的事业单位要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公益属性。加快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用市场化的办法选人用人、管事干事,建立更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运行机制。

    2进一步扩大开放。一是全力拉开开放空间。抓紧谋划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大开放格局。高标准搞好滨海新区、船舶工业基地等重点区域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船舶基地34.6平方公里起步区“五通一平”、1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污水处理厂、舾装码头,以及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期工程建设,树立对外开放形象。加快推进辽河大桥侧引桥建设,确保盘锦海港年底前开工。抓紧做好疏港铁路的立项和环评工作,力争明年启动建设。二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资。紧紧抓住外资东移、国内南资北上的重大机遇,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对内开放。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同时开放,一、二、三产业同时开放,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同时开放。坚持以企业和项目招商为主,围绕主导产业链条延伸、骨干企业生产配套和本地资源精深加工,包装推介重点对外招商项目。强化园区招商,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增强园区对项目、产业的集聚能力。推进以商招商,通过已在盘锦落户的域外企业招商,吸引更多项目入驻。认真组织好9月份赴香港、11月份赴长三角招商活动。力争到年底,实现引进域外投资50亿元、境外投资5亿美元的工作目标。三是着力打造开放环境。举全市之力,把“2008中国·盘锦国际石油装备博览会”和“国际湿地旅游周”切实办成有特色、高水平的活动。同时,抓好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标准厂房;规范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效率,营造优良环境,打造投资洼地,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四是要扩大外贸出口。加强石油装备和船舶制造、石化产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扶植重点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出口增长质量和效益,确保今年外贸出口实现20%以上的增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辽河油田等大企业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工程技术承包,加快外派劳务基地建设。

    3努力推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方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内陆资源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推进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推进单一产业支撑向多门类产业拉动转变。

    二、加快做强做大县区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区经济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推进县区经济快速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县区经济总量增长32%。

    1突出抓好县区工业。坚持工业强县强区,切实搞好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产业。在加快建设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要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积极规划设计新的工业园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特别要指导有条件的乡镇,科学规划和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区。对土地资源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县区和乡镇要研究制定园区“飞地”政策,推动四个县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同时,要加快推进盘锦西部开发建设进程。

    2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力规划建设好盘山县、大洼县两个现代农业经济区,形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秋冬季节,大力兴建一批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和标准化种养小区,保证全年新增标准化设施农业小区300个以上、畜牧养殖小区50个以上。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生产基地,大力扶持90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防汛除涝工作,科学搞好田间管理,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3强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年县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力争增长30%以上,并不断提高对二产、一产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抓好技术创新服务,大力推进石油装备制造研究院、辽宁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产品的物流产业,规划建设好河蟹、果菜等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改造提升流通业,加快城区商业布局调整,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规范和提升餐饮、娱乐、房地产等生活服务业的服务水平。重点跟进大商、港中旅等重大服务项目,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提升我市服务档次和水平。

    4切实保障要素供应。进一步加大对县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全年要安排不少于3亿元的县区经济发展资金。积极争取金融信贷对盘锦转型发展的支持,全市金融部门支持县区发展的信贷投放总量要确保不低于上年。各县要科学谋划和包装一批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园区、项目,全力争取省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对上争取财政支持和贷款的额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积极向上争取园区和项目用地指标,尽量满足县区发展需求。大力提高土地和资金使用效益,有效运用贷款贴息、奖励等政策措施,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大上、快干。在保证市级审批项目提质提速的基础上,全力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加速对各县区项目的审批。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促进办法,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技术、培训和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三、以打造主导产业链为重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产业链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1高水平做好产业规划。高标准谋划设计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服务业、新材料以及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产业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产业链的构成和政策措施,科学推进产业发展。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把发展大企业、大项目放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支持辽河油田、华锦等中省直企业生产发展,全力做好乙烯扩建及油化工程、宝石钻机、海洋装备制造等重大在建项目保障服务,全力做好新材料等重大前期项目准备工作,全力做好华润、新世界、中际重工等意向和协议项目跟踪落实,不断壮大产业支柱企业规模,加快形成和提升产业集聚向心力。继续实行市级领导项目包扶责任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服务,落实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条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确保项目盯得住、跟得紧、落得实。

    3着力打造链状产业体系。加快配套产品、延伸产品的集群引进和集群建设,带动链条企业快速膨胀,切实通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群,建立强大的产业基地。要确保完成“四个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800个的任务,突出抓好产业项目的开工、竣工和达产达效。加快推进以华锦为龙头的石化,以宝石钻机、海洋装备制造、宏冠造船为龙头的石油和船舶装备制造,以新材料为龙头的塑料建材,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调度,9月末或10月初对全市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拉练盘点,不断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

    四、突出抓好经济运行,千方百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抓好经济运行是确保实现全年经济主要指标的关键,是现实的生产力。

    1加强企业运行调度。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情况,帮助企业利用政策、规避风险。积极开展“进企业、访企情、解企难、增企效”活动,切实加大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力度,努力化解资金、用水、用电、用工等方面制约,保证企业运行需要。要实行月中监测,月底分析,季度研究制度,重点对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加强跟踪监测服务,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全力解决企业生产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经济增长高位运行。特别是认真搞好亏损企业、未达到满负荷生产企业和竣工但未投产项目的调度和协调,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核对,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研究,全力做好企业生产要素需求保障,尽力促进企业扭亏为盈,推动工业经济良性发展。大力实施梯次培育工程,促进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优势企业倾斜,确保全年新增2户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和15户超亿元企业。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企业上市、社会化融资等多渠道融资平台发展。认真贯彻全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会议精神,出台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尽快上市,着力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下半年,全市要积极扶持6户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上市。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奖励500万元资金。积极为成长型民营企业和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牵线搭桥,促进本地民营企业间合资合作,引导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继续组织银企对接会,抓紧包装和争取一批国债和国债贴息项目,精心办好8月下旬在我市举办的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高层论坛,为企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

    3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带动企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全年要完成新建企业研发中心5个、转化科技成果200项的目标。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到年底要完成全年争创省级以上名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12个。

    4狠抓节能减排。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新上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环评关口。抓好耗能、排污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坚决关停“五小”企业,加大污染专项整治和环境执法力度,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全面完成今年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确保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和5.2%。

    五、大力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实现财政增收目标。进一步加强财税管理,确保完成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的目标。

    1坚持依法治税管费。充分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加强一次性税源和零散税源的征管,堵塞征缴漏洞,努力完成税收计划。要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的力度,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做大财政总量。市直各部门对上争取资金的数量不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积极整合政府财力。启动资源性资产整合工作,努力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加大政府债权清收力度,遏制拖欠政府债务行为。严格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性经费支出,力戒铺张浪费。

    3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阳光财政”和“金财工程”建设,实施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宜居环境。进一步加大投入,狠抓工程建设协调、调度,确保城乡建设工程如期完工。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完成第三轮修编。继续推进石油大街东段和林丰路建设,年末竣工通车。进一步加快螃蟹沟综合治理、辽河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以及城市亮化工程建设步伐,确保8月底前完工。垃圾填埋场要完成征地、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 加快489万平方米平房区改造的回迁楼建设,确保回迁居民按时迁入新居。加紧建设各项便民利民工程,城区小街小巷要完成五分之四的改造任务,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

    2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盘山县新县城建设和大洼县县城改造,抓好高升、田家等重点镇建设。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清洁能源, 6个新建秸秆气化站要在年底前投入使用;继续推进村容镇貌环境整治,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加快建设重点公路项目。国庆节前完成东外环二期、兴隆台至于楼快速干道建设。滨海公路连接线拓宽改造、庄林线等国省干道黑色路面中修工程要在8月末前完工。要全力配合省公路部门做好辽河大桥侧引桥建设工作。滨海路路基土方工程今冬明春要全部完工。

    4进一步巩固扩大“创城”成果。要把“创城”活动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继续加大力度,坚持从严城市管理,认真抓好城市交通畅通、“三乱”等城市秩序治理整顿,加强公民行为引导、规范,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塑造城市良好形象。

    七、高度关注民生民情,推进和谐盘锦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和各项社会事业,维护好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市民的幸福感。全面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

    1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力争实现双就业。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扩面和待遇提标,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政策,及时完善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突出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着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贴和参合农民医疗报销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全面完成716户农村贫困户土危房改造重建任务,确保入冬前安全入住。加快双台子区1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改造,保证老城区居民温暖过冬。切实解决城区居民“无照房”、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等问题,使民生工程真正取得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实效。同时,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省交给的支援四川灾区的各项任务。

    2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标准化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加大教育布局调整,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认真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特别是决不允许有一名学生因贫困上不起大学。积极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处理能力。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系列活动,组织策划好湿地旅游周文艺演出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等大型文化活动。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力争11月底全面完成100个村级文化体育广场建设。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食品药品安全、民族宗教、气象、双拥等工作。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确保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做到万无一失。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监管措施,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各类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信访领导责任制和包案负责制,及时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扎实推进平安盘锦建设。

    八、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1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广大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追赶意识、超越意识,进一步抬高起点、提升标准、自我加压,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开放创新,把本事用在抓项目、谋发展、促和谐上,把精力用在扎扎实实抓落实上,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建设辽宁振兴的支撑型城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工作、促进发展;要脚踏实地,分秒必争,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要咬住目标,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同时,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要及早谋划和科学安排明年工作,力争明年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大力推进行政运行机制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全年行政审批即时办结率要达到60%以上。紧紧围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县区经济、民生工程等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任务、重点要求、关键措施、时间进度、责任人员”五明确,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反馈。市政府督察室要科学有序地做好督查工作,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要创新和完善绩效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认真落实和兑现奖惩措施,推动政府工作提质提效。

    3进一步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政府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约束领导干部严格执法、用权为公。从严查处各种腐败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大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两证一文一卡一票”检查和收费制度。大力实施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建设监督机制,继续开展“双评”活动,充分利用“民心网”、“软环境建设网”、“行风热线”等载体,发挥群众监督平台的作用,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盘锦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