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自2017年6月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来,辽滨经开区构建了石化及精细化工、粮油深加工、能源阶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形成相应的四大循环经济体系,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成效初步显现,2024年8月顺利通过验收,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建设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过程中,辽滨经开区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集群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实施了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以断链结点项目推进产业链优化“焊接”和延伸,以产业功能配套项目推进各产业体系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放大,形成企业间、产业间大循环大发展的格局。
在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方面,依托宝来巴赛尔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北燃300万吨/年轻烃回收气体处理项目等,形成了锦城石化炼油-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模式,有效拉伸了产业链条。同时,也为辽滨经开区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将加快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发展,改变“油头大、化尾小”的局面。
在粮油深加工产业方面,依托益海嘉里的金龙鱼系列大米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和盘锦鑫海源植物油副产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生产高附加值的植物沥青和抗磨剂,形成了稻壳-白炭黑-生物质发电闭环式绿色“水稻循环经济模式”,有效推动了粮食产业由“传统加工”向“生物科技”的转变。
在能源阶梯利用方面,依托丰源热力盘锦辽东湾热电工程能源岛项目,布局集中供热,并通过建设化工企业高温热水综合利用项目,推进了企业高温热水余热的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和企业的降本增效。
在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依托益海嘉里稻壳发电、辽滨经开区石化产业园污水处理、中节能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泓实8万吨/年废酸处理、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一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补齐了污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短板。
为做好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辽滨经开区继续实施北燃300万吨/年轻烃回收气体处理项目,推动乙烷、丙烷、丁烷等代替石脑油原料,提高乙烯裂解料中轻质化原料占比,促进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发展。同时,推动益海嘉里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的最后一环——丰海稻壳灰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有效减少稻壳灰废弃物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固废综合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