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红海滩以生态底色惠及人民群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坐落于盘锦的国家5A级景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依托盘锦丰富的湿地资源而享誉世界。随着旅游业全面复苏,今年十一黄金周,景区内国旗飘扬氛围浓厚,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打卡最美“中国红”,大家纷纷点赞这万亩红滩。近年来,景区主动履行生态环保“硬任务”,从理念树立、生态工程、环境整治等多个层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全国湿地保护修复的样板和典范。
筑牢保护基石 护好生态“家底”
湿地的生态环境是景区发展的本底,生态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红海滩的成色足不足。多年来,景区持续推进红海滩湿地保护和碱蓬草修复工程,邀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等机构和高校围绕辽河口水环境及红海滩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研究工作。依据科研成果,采取潮沟疏浚、储水扩容、人工降滩、碱蓬草补种植、增殖放流等措施,实施土质改良及生物链完善工程。湿地修复切实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景区内候鸟、留鸟数量明显增多,许多丹顶鹤变“过客”为“留客”。经过保护和修复后,景区碱蓬草覆盖面积由2018年的2000亩扩大到2023年的25000亩,5年间增加10 倍以上,实现18公里碱蓬草基本全覆盖。现在,绿苇红滩快速扩展,鱼虾洄游繁殖,成群的鸟儿在此栖息觅食,湿地的生态功能全面重启,充满勃勃生机,这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展现湿地魅力 生态经济“双赢”
每逢旅游季节,游客纷纷走进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感受一侧为红色海滩、一侧为苇海稻浪的壮观与震撼。景区致力于将稻作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打造红海滩国家水稻公园,集生态农业、农业观光、稻作文化、科普教育、动感体验、科学研究、蟹稻共生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布局古渔雁部落、稻田咖啡店、稻田小火车、稻田飞索、高空自行车、蟹逅田间、别有洞天、清水摸鱼、无钩钓鱼等二十余种配套项目,实现立体化、沉浸式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以田为“纸”,执稻为“笔”,将艺术“种”到田间,登高远眺,画面栩栩如生,意境超然。“咱辽宁人行”巨幅稻田画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蟹稻共生的优质大米更是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成为景区消费新热点,通过稻养蟹、蟹育稻,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进一步带动产业增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生态惠及民生 共享发展“红利”
红滩绿苇、鹤舞鸥翔,生机无限的红海滩尽显生态魅力,生态保护成果逐渐转换成发展红利。景区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惠民活动,让生态风光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与此同时,景区构建“文化+旅游+消费”的沉浸式体验新模式,实现海上、陆地和空中三位一体观看红海滩。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品牌特色和吸引力逐年攀升。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举办红海滩国际旅游节,精彩的文艺演出,吸引大批游客围观,河蟹尽情吃、大米免费领,广大游客在欣赏红海滩秋日美景的同时还能够大饱口福,现场氛围热烈祥和。
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附近村民依靠湿地旅游吃上了“生态饭”。村民既可以选择在景区做保洁员、开观光车挣“工资”,又可以在自家开农家乐、蔬果采摘园当“老板”,腰包越来越鼓,日子红红火火。景区以红海滩资源为依托,融入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推动绿色、有机、循环一体化发展,以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引擎”,推动良好生态环境转换成“民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