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上级媒体看盘锦

河海相拥 生机勃发

发布时间:2023-03-13 浏览次数:339

  早春,冰雪消融,辽河入海口处的潮沟形成美丽的树状图案。

  辽河口入海处是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的产崽地。

  两只野生丹顶鹤在辽河口国家公园湿地嬉戏。

  落日余晖中的辽河入海口处万顷苇塘。 


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总面积:17.06万公顷

范围涉及盘锦、锦州二市四个县(市)区的

10个镇(街道、苇场)29个行政村(社区、分场)

其中盘锦市范围:13.89万公顷

锦州市范围:0.38万公顷

国管海域范围:2.79万公顷


大河息壤,碧海桑田。

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条河流在此入海。

这里是我省中部、渤海最北端,是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

这里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护最完整的湿地。肥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芦苇沼泽、浅海海域、河流和库塘、水稻田、养殖池塘等湿地类型,也成为国际鸟类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和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的产崽地。

冰雪消融,万物萌动。

“看!冰面上站着的那群是银鸥,还有花脸鸭!对岸远处的是玉带海雕、东方白鹳。”

3月初的辽河口,春寒料峭。在盘锦市大洼区三角洲水库边,巨大的冰凌簇拥着向海奔涌,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李凤丽正在岸边用望远镜观测这几天从远方来到辽河口地区的“客人”们。

李凤丽告诉记者,现在和即将迁飞停歇在盘锦的有数不清的水鸟:丹顶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豆雁、翘鼻麻鸭、斑嘴鸭、罗纹鸭、赤颈鸭、斑头秋沙鸭、西伯利亚银鸥、遗鸥、蛎鹬……随着该地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每年迁徙停歇在辽河口地区的候鸟数量越来越多。

整合优化,落实保护。

“全力建设美丽辽宁”“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建设”被列入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23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细化的212项具体工作之一。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创建国家公园意义和作用重大。近年来,我省在辽河口地区实施了“退养还湿”、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及生态修复等工程,始终把湿地保护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首要任务来抓,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绿色共享。

河海交汇,滋养着芦苇、盐地碱蓬等湿地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栖息、觅食的场所。区域内重要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辽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内分布着各类野生动物477种。仅鸟类就有304种,每年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100万只;栖息有西太平洋斑海豹近300头;这里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1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2287只;也是丹顶鹤大陆种群北迁的最重要和最集中停歇地。2022年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还开展了全国首次最大规模的人工繁育丹顶鹤野化放归大自然11批次共计140只。据保护服务中心2023年1月份最新统计,保护区内的丹顶鹤越冬种群更是增加到了创纪录的9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