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村:数字农业“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应用到大棚种植产业,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盘山县太平街道张家村紧紧围绕兴产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做大“大棚数字化经济”文章,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优质的小柿子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走进种植户于民家的碱地柿子大棚,关不住的绿意铺展开来。层层叠叠的绿叶下,一颗颗翠绿泛红的碱地柿子在藤蔓上生长旺盛,煞是喜人。于民告诉记者,可别小瞧这栋温室大棚,精准水肥控制、补光灯、生物防治等很多先进、智慧的种植技术,在这座棚里都能看到。
于民的切身感受,是张家村众多种植户的缩影。2022年,在街道沟通协调下,张家村申报的盘山县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碱地柿子品种)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数字盘锦工程,通过项目实施,村内90栋高标准大棚处处隐藏着“大智慧”。随着远程监测、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水肥一体机等硬件设备的运用,实现了单位面积产值、产量翻两番以上。
数据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具”,这让种植户王洪芳的致富路走得轻松又稳健。她告诉记者,以往,每到小柿子的重要管护阶段,她整天都会“泡”在大棚里,不论是浇水、施肥,还是通风,全凭经验。现如今,只要通过手机APP,就可实时监测大棚里空气、土壤温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等信息。一旦发生变化,让她足不出户,便能通过远程控制执行灌溉等操作。
靠天吃饭的经验,逐渐被精确的科学管控所取代,让张家村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棚里淘金”的转变。近年来,借力盘山县大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当地积极推进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目前,智能化通风温控系统、微灌、滴灌等先进设备的应用率达到100%。
几年间,张家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变成了百姓致富有产业的美丽乡村。张家村不断探索百姓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当地出产的小西红柿成功注册了“新凯地”商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让小柿子走向更为广阔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