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2020年 >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索 引 号: | pjsrmzf-2021-000060 | 主题分类: |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发文机关: | 盘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局202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 2021-02-03 | |
主 题 词: |
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局202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20年,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严格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就2020年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局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加大了对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力度,严格落实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抓督促、抓协调、抓落实,明确相关科室具体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一是要求各科室进一步提高认识并把政务公开作为经常性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各项内容。三是坚持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质量。
二、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
(一)推进机构职责信息公开
推进机构职责信息公开。一是依法公开本机关“三定”规定,以及领导分工和办公地址、时间、联系方式。二是及时更新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严格落实“三公开”制度,对中层以上干部姓名、办公室电话、工作分工进行公开。
(二)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利用新媒体,推出服务大厅进驻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为办事群众和中心搭建互通了解的桥梁,老百姓可以通过更快捷的渠道了解办事流程、工作时间、窗口电话,实时了解大厅的动态及最新的政策改革信息
(三)创新机制,统筹落实。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做实“党建+营商环境建设”载体支撑,推动党委、政府双向发力,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创新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大党委”,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杜鑫同志任第一副书记,市营商局、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领导同志任副书记,党政33个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为委员,强化党对营商环境建设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格局,统筹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一是不断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关于组建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大党委”及其运行体制机制的意见》及工作制度、议事决策办法。构建便捷高效工作模式,建立由市领导、县区主要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微信工作群,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方式,建立每日“早部署、晚调度、日检查”网上工作推动督促机制,一对一、面对面逐项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已先后召开网上工作推进会议10余次,迅速有效解决三集中三到位不足等相关问题20余项。二是依托“大党委”开展专项攻坚。组建专项攻坚小组,建立周调度制度,围绕自建系统对接、电子证照数据归集等重点领域,5次召开自建系统对接会议,定时限、定标准、定进度,立军令状,有力推动自建系统对接建设进程。三是注重经验借鉴和总结推广。广泛收集发布部分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典型经验,发至“大党委”成员学习借鉴;对县区和部门10余项“一网通办”创新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工作群分享,推动相关工作得到加快落实。
(四)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把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作为“一网通办”重要突破口,利用盘锦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管理优势,制定《盘锦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采用部门联动、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的原则,实施统一安排计划、统一解决技术难关,用最短时间完成了人社、医保、公积金、住建、自然资源等五大部门信息系统统一归建和升级改造工作,彻底打通市本级自建系统间的“信息孤岛”,为“一网通办”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五)设立专区,引导服务。
为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让“有事网上办”理念深入人心,市县两级各类服务中心根据群众办事需求,设立“一网通办”服务专区,抽调工作人员担任“一网通办”辅导员,帮助企业群众网上申报、网上办事,增强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初步统计,市县两级10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了“一网通办”服务辅导工作,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
(六)多措并举,加强宣传。
依托盘锦人口体量小的特点,“一网通办”工作专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城镇人口比例大、便民服务场所密集、社区网格员覆盖面广的优势,采取“全域拉网式宣传、全员引导式推广”模式,对“辽事通”APP、盘锦政务服务网等进行了多场景、多区域、多形式宣传,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到村镇社区,从服务大厅、学校医院、车站公交到旅游景点,从电视报刊、展板手册、户外广告到微信朋友圈,全力宣传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引导推荐和帮助企业群众用“网”办事,习惯“网上办”、喜欢“网上办”。全市累计开展宣传活动近100次,辽事通注册总量362804人、注册比例达27.91%。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
本年新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规章 |
0 |
0 |
0 |
|
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0 |
0 |
0 |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0 |
0 |
0 |
|
行政强制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0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 |
||
政府集中采购 |
1 |
148万 |
||
四、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六、2021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日常基础工作。加强信息的更新,建立公开台账,落实审核签批制度。
二是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利用好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作用,提高办事群众的认知度和知晓率,利用微信公众号,公开政务信息。
三是抓好新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完善营商环境制度措施,健全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加强对《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