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 > 卫生健康 > 卫生健康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卫生健康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如何应对“三伏天”?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19-07-05
主 题 词:

如何应对“三伏天”?

发布时间:2019-07-05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223


       俗语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随着712日正式“入伏”,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苦夏”来袭,有网友如是总结:“躺在床上是红烧,加了席子是铁板烧,下床后是清蒸,出门去是烧烤,回来路上是生煎”。三伏天养生,健康一整年。

       三伏天“三不吃”

       1、不宜多吃冷饮

       夏季酷暑难耐,尤其是三伏天,天气很热,很多朋友都喜欢吃一杯冷饮或者冰激凌,但是很多人担心肠胃受到过量冷饮刺激,会加快蠕动,影响吸收。夏季体温较高,如果这时肠胃骤然受到刺激,很容易会导致腹痛和腹泻,危害健康。这不是说不能吃冷饮,而是说要根据自己实际状况,做到适量舒服。

       很多习惯了喝热水的人,怕喝凉的,但我们身体没有那么脆弱,喝几口冰水,不至于让身体的核心温度降低。

       如果觉得太冰,身体不舒服,那就不要吃了,如果觉得喝了冰水,解暑过瘾,喝完以后没有不舒服也不要有太多顾虑。

       关键是适量。

       2、不吃剩菜

       夏天温度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容易剩菜,而细菌却在高温中繁殖迅速,剩菜容易坏。

       尽量不要剩素材、凉菜。蔬菜比肉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且也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吃剩的菜,改好保鲜膜,尽快放冰箱,尽量一天内吃完。从冰箱拿出来的菜需要彻底加热后再吃。

       关键还是吃多少做多少,别剩菜。

       3、渴极不宜急饮

       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很多人会一口气喝下一大瓶水来解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一下子喝进太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对身体的健康很不利。如果很渴的情况下,应该小口慢慢喝。

       一般来说,平常每人每天1.5升水,但是,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每天水的需求量可以增加到2-16升。

       最推荐,白开水。炎夏补水要牢记,小口慢饮来解暑

       三伏天“四不做”

       1、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人们的汗腺属于分泌旺盛阶段,如果在盛夏夜晚露宿,会导致头痛、腹痛、关节疼痛,使得寒气入侵,给身体埋下不良隐患。

       2、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气温高,并且昼长夜短,人们在白天体力消耗比较大,如果中午不午睡,下午就会使身体疲劳,人没有精神。中午的时候睡上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我们的身体会得到充分的休息,还有助于防止中暑。

       3、电风扇不宜对着头吹

       夏季有些朋友喜欢开着电风扇对着自己头吹,或者是夜晚开一整夜的风扇。这会破坏人们身体出汗的平衡状态,导致身体头疼、头昏、无力等不适状态。对健康不利。

       4、空调房不宜长时间开

       切忌长时间吹,因为空调会改变空气中的离子,从而会造成脑神经紊乱,致使头晕、头疼等症状。而且长时间吹空调者,因其很少出门、久坐,会造成尖酸背疼、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外出汗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内对着冷风吹,因为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三伏除了“三不吃,四不做”外,应该怎么做呢?

       饮食上:

       清热祛湿的食品

       清热祛湿的食品有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可以清热。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其实鲫鱼汤也是祛湿佳选。

       “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预防流汗过多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食用醋用法很多,还能防止胃肠道炎。酸味食物还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

        多食鱼类

       每种鱼也有自身侧重的养生功能。如第(1)点提及的鲫鱼汤祛湿,而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多食豆类及豆制品

       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取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若添加,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以一周喝两次。

       行动上:

       起居静养

       夏季养阳贵在养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也认为“夏气和心气是相通”,所以养生要“静养”,比如:早睡早起,避免大汗淋漓。汗液流多了,易伤阳。

       天气转热后,容易出现情绪烦躁、心神不宁、睡眠不好等,人的心神也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要如何避免出现心神不宁呢?首先,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愉快的情绪;其次,切忌暴喜伤心,要保持神清气和的状态。 中医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所以夏季起居养生方面要保持身心愉悦、心情畅达,防止心火过旺而引起疾病。

       适度运动

       夏季锻炼容易大量出汗,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运动健身或者减肥的效果。但世界健康博览会专家提醒,夏季不能总是贪凉待在空调房,健身值得提倡,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注意防晒

       晒黑只是一方面,皮肤晒伤、光老化、皱纹,甚至皮肤癌,是暴晒带来的更大的风险。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除了皮肤之外,强烈的阳光还会损伤眼睛。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足够的防护,紫外线就可能对晶状体、视网膜黄斑、角膜等眼球结构造成损伤。

       1. 上午 10 点到下午 2 点紫外线最强,应该避免这个时段出去。

       2. 外出时,选择合适衣物,比如长袖、立领的衣服。另外,潮湿的衣物防晒能力减弱。

       3. 一般来说,日常出门使用 SPF15 以上、PA++ 左右的防晒霜,就足够了。

       4. 建议到正规眼镜店,选择质量合格并且明确标明具有阻挡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

       酷热的三伏天,很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出现,因此朋友们在三伏天想要保持身体健康,最好选择合适的养生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为酷热造成的疾病,还可以避免三伏天之后遗留的疾病,让自己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