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 > 卫生健康 > 基本医疗卫生领域
索 引 号: | govswsjkwyh-2022-104475 | 主题分类: | 基本医疗卫生领域 |
发文机关: | 盘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辽宁日报]满足人民需要 提供优质服务——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纪实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 2022-05-13 | |
主 题 词: |
[辽宁日报]满足人民需要 提供优质服务——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纪实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与医疗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医疗机构临床工作的“一体两翼”。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上的重要力量,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长期以来,我省广大护理工作者坚守南丁格尔誓言,倾心倾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建设,积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新期待,加强顶层设计,聚焦短板弱项,全面推进护理工作快速发展。
优质护理服务覆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我省持续强化护理质量,多措并举不断改善护理服务,目前省内已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我省一些医疗机构不断深化和创新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一科一特色、一月一主题、一季一标兵”活动,持续深化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为进一步巩固和创新优质护理服务,医院护理部重新组建12个专科护理小组,加强横向协作,并通过调研、培训和质量改进等活动,不断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通过打造优质的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方便患者,全院128个护理单元都注册了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使患者从入院、住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的健康指导和优质护理服务。
为使患者在门诊能够得到连续、规范、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设护理专科门诊,此项工作已被列为长效服务群众机制,护理专科门诊通过定期电话回访,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跟踪后续护理效果,并为患者预约下次就诊时间,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辽宁省肿瘤医院不断拓展肿瘤专科特色服务,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肿瘤护理亚专业学术组更是进一步优化原有流程,构建敏感指标体系,以改善患者健康结局为目标,逐步实现评价专科护理质量数据化,全面提升专科护理服务水平。
省内其他医疗机构也推出了各种形式的优质服务,从爱心抽屉、爱心针线包、护患温馨沟通卡,到糖尿病课堂、孕妇课堂,可谓各具特色,极大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为提升全省护理服务水平,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优化各专科护理服务流程,我省组织专家编写了辽宁省护理规范系列丛书。省护理学会向省内126家县级医疗机构赠送《辽宁省护理规范》系列丛书一套,并组织护理专家到各地对“规范”进行解读,以“工作坊”的形式,“手把手”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县级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
此外,我省还通过专家义务巡讲和现场指导,推进全省护理服务同质化进程。目前,全省县级医疗机构已实现护理服务标准化,并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进修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帮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针对护理技术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我省还开展培训,并制定防控措施及解决方案,搭建培训交流和展示平台,多角度推广可复制经验。将“提高护理人员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作为护理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在辽东、辽西、辽南、辽北地区和沈阳市五个区域进行问卷调查,从静脉采血、动脉采血和血培养标本采集三个方面分别整理数据、筛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同时,还制定了采血技术规范,通过采血技术培训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形成省内采血质量同质化,血液标本采集规范执行率达99.07%,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明显提高。
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在持续强化护理质量的同时,我省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将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惠及更多高龄或失能老人以及出院后行动不便的患者人群。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护理需求,我省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建立适合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进一步拓展了护理服务的范畴,创新了护理服务模式,扩大了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大连市作为我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城市之一,以区域医联体为纽带,将优质护理服务向基层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生命终末期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互联网+医疗”应用于智慧健康养老,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线上健康咨询服务,并为与医院签约的68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双向转诊、住院及院内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承担养老机构护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养老机构看护能力。
一些医疗机构也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展开有益探索。辽宁省人民医院实施老年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院内—社区—居家”三级联动护理延伸服务,优化脑卒中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流程,建立基于“互联网+”脑卒中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新模式,实现脑卒中患者院外实时、动态的健康数据釆集和储存,对健康数据进行判断和预警,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科学管理,降低脑卒中患者疾病复发率、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另外,我省医疗机构还不断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辽宁省金秋医院护理服务小组面向住院患者,开展慢病个案管理、电话网络随访服务等延伸服务。每月各病房对出院慢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率超三成,老年医学科三个病房开展居家健康指导,包括生命体征测量、留置胃管、导管维护等护理服务。
护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不断提升
我省护理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仅体现在护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护理技术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上。
据了解,我省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培养临床急需的专科护士和社区特色“一专多能”护士。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专科护理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护士技能与人文素养。注重重症监护、急救护理、血液净化、传染病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护理能力的提升。鼓励护理工作者科技创新,积极申报护理科研立项及科技类奖项,依托省护理学会搭建创新成果展示、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近几年,我省有9项科研成果在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及科技成果奖评审中获奖,14名护士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18篇论文和8部著作在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中获奖,6本著作被评为辽宁省科协资助出版的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大力开展护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打造智能信息化平台5项,已全部应用于临床,医院信息化设备逐步完善,为临床科室配置移动护理推车96台,护理移动终端PDA170台,大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真正落实“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
此外,护理科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全面实施,护士执业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护理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护理工作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负荷,保障护理安全。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举措,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目前,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已经迈入新阶段,今后的护理工作将承载更重要的历史责任。全省护理工作者将继续牢记南丁格尔的誓言和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携手并肩,共同谱写呵护生命、守护健康的护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