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规划引领,着力构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要求,大洼区和盘山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支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完整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实现“政府办、政府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主体模式。规划按服务人口3-10万人的标准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求通过强化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补齐体系建设短板,以此形成以城市大医院为核心,以二级医院为支撑,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覆盖全域的分级诊疗构架体系。
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为发挥三级综合医院承担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服务的作用;二级综合医院(县级)提供较为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基层首诊、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出台了《盘锦市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和《县、镇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病种目录》,为建立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实现双向转诊,发挥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医联体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1个医疗集团和6个医联体。即市中心医院为龙头,联合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成立盘锦市医疗集团;分别以市心中医院、市中医医院、辽河油田总医院、市人民医院、大洼区人民医院、盘山县医院为龙头组建医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建设总体布局基本完成。
强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每个镇建设一所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卫生院,每个行政村一个公办标准化卫生室。开展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示范创建活动,16所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覆盖率达95%。开展星级卫生室评选活动,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构建“四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依托市中心医院开设了三个培训中心和三个会诊中心,重点强化基层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管理水平培训。建立了心电、影像、检验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与镇卫生院远程咨询、会诊和治疗指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陆续配备满足与市中心医院开展远程会诊需求的DR、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自2017年1月份正式启动以来,累计远程会诊11407人次;自去年运行以来,培训基层医务人员9600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实施政策引导,着力构建“三医联动”新格局。实施差异化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新农合镇级住院报销80%,县级就诊报销65%,市级就诊报销55%,患者外转报销35%。上半年,新农合县以下就诊率为87.3%,全口径转域外就诊率为8.52%。
为解决过度医疗、开大处方问题,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新农合、城镇居民按疾病分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方案、考核标准和付费结算标准等文件。每月对市中心医院实行预拨基金,半年和年底根据考核结果统一结算。按疾病诊断组付费改革,盘活了医院周转费用,激励了医院支付方式改革的积极性,倒逼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同时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上半年市中心医院合理控费结余资金达35万元,仅妇产科上半年次均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6元,剖宫产率下降了8%;医疗费用同比下降3.09%。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夯实基层服务网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网底功能作用,家庭签约服务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更是建立“健康守门人”关键。我们印发了《盘锦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重点从“九个结合”入手,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主要是政策引导与自愿签约相结合、门诊签约与上门签约相结合、个体签约与家庭签约相结合、村医服务与团队服务相结合、先易后难与重点人群优先服务相结合、逐步签约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总量控制与保证质量相结合、区域划分与有序竞争相结合。
截止到7月末,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46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达34.6人,签约率达26%,其中重点人群签约人数达23.7人,签约率达52%。
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双向转诊技术支撑。编制了全市智慧医疗项目建设需求文件,完成了盘锦市卫计委智慧医疗项目书,包括智慧医疗项目建设组织架构文件、智慧医疗项目招标遴选方案、智慧医疗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项目招标方案等相关文件。我们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将全面完成我市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全实现我市双向转诊的信息化运作。(曹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