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pjsrmzf-2024-000009 主题分类: 县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1-12
标  题: 2024年大洼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01-12
主 题 词:

2024年大洼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2 浏览次数:1113

20231228日在盘锦市大洼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政府代区长胡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五项重要任务”,扎实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在新时代“辽沈战役”中实现了大洼首战告捷!

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3.9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7亿元,同比下降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21.9%;进出口总额完成4亿元,同比下降9%;实际到位内资完成31.3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798元,同比增长7%。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的宏观形势下,全区上下迎难而上、破冰突围,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坚持投资拉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掌握了发展先机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抢抓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中高端产业转移、我市国家级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等战略契机,“走出去”585次,“请进来”221家,储备了65个高质量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项目36个。积极参加辽洽会、进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特别是在长春、哈尔滨等地举办了“我在大洼等你”主题推介会,实现了从展会经济的参与者到“三省一区”重要城市经贸交流活动主动发起者的转变。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围绕上级政策强化分析研判,包装重点项目84个,对上争取资金15.1亿元。积极同中国机械工程集团、中国融通集团等央企洽谈对接,与7家央企签订10项重大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28.3亿元。积极推进辽河马19储气库先导试验工程、长达顺发冷链仓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NWC香港国际发展碳材料筛分加工、北京日新康氢元素食品生产等21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全年新开工项目72个、续建项目84个、竣工项目70个。项目建设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园区功能日趋突出。探索推进“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构建了临港经开区与帅乡工业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协同的发展格局。临港经开区建设了东北规模最大的无纺布制造基地,为全球65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提供还原剂和催化剂。帅乡工业园同步推进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大气监测平台、污水处理厂、应急事故池和雨排改造五大工程建设,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

(二)着力产业振兴,培育潜力股,锻造增长极,稳步推进了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稳健发展。稳定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粮食生产面积稳、单产增、总产增,实现“二十连丰”。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培育种子企业10户,推广“红海滩1号”等优质水稻新品种7.7万亩。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装备使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8.5%。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水产品产量实现16.5万吨。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辽宁每日农业集团入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盘锦万丰米业、盘锦益仁生态农业入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工业增长筑底企稳。工业“基本盘”不断巩固夯实,82个工业项目顺利实施,39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百户,总量全市第一。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高,12个工业项目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吴大嫂食品、禹王无纺布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东禹防水、恒奥瑞佳实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亚石油装备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扎实开展“助企先锋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难题、拓市场、谋发展,六和农牧、嘉碳新材料等重点企业生产运行良好,蓬驰利、国峰能源等“僵尸企业”焕发新机。政企同心、破难前行,实现了工业增长由负转正。

服务业品质明显提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临港经开区粮食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富泰冷库、每日集团冷链物流设施完成升级改造。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开展了汽车下乡、消费节等20余项促消费活动,打造了红悦广场、紫澜门夜市、昆仑夜市等消费载体,提升了大洼、田家核心商圈品质。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库存面积处于合理去化周期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体育深度融合,红滩绿苇、温泉民宿、人文民俗、景区景点特色彰显,美丽资源激活了美丽经济。

(三)突出创新驱动,立于致广大,细于尽精微,切实提高了竞争实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的4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0个,其余4个取得阶段性成果。“万件清理”专项行动第一批26个案件已全部办结。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自助服务区建设,“电子”审批模式、政务服务事项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对我区营商环境建设满意度显著提升。

国企改革逐步深入。健全完善了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厘清了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规范了企业经营管理。搭建了区国资数字监管平台,建立了国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效防范了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推动国企布局结构调整,整合注销“僵尸企业”4家,推动了国企“瘦身健体”。

创新驱动有力实施。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培育登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瞪羚”企业4家。推动全区双创服务载体高质量发展,临港双创孵化器、新立鸿运东来孵化器晋升市级双创孵化载体。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临港经开区与江南大学共同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盘锦分中心,实施“带土移植”2项,新培育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光合蟹业承担的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成功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

人才建设扎实有效。围绕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出台大洼特色人才政策,引进高端科技人才20余人、高学历企业人才1000余人。打造人才培育体系,悉心育才,扶持创业带头人100人,培训高素质农民200人、专业船员687人、“法律明白人”945人。全区人才结构、数量、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四)建设美丽城乡,完善硬设施,塑造软品质,有效促进了生态宜居

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实施。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功能配套,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桥涵新建、排水管网更新等7大类、18项更新改造工程。口袋公园、东部城区道路管网等7项工程竣工验收。维修改造农村公路90公里,通达深度和畅通程度持续提升,被确定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常态化开展整治净化行动,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全覆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2%,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了“搞突击”向“长久治”的可喜转变。西安镇小洼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大气污染源精准管控。241家涉气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减排清单管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严格整治污水直排问题,辖区内6个国省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扎实开展域内18处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水质监测达标率100%。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平安镇平安村被确立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乡村文明等6项整治攻坚行动,打造了文明村镇示范样板7个,选树文明实践中心典型18个,连续三年在全省各县区文明城市测评中荣获第一名。

(五)回应民之所盼,增加获得感,提升幸福感,织密了民生保障网络

加强财力保障。坚持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支出23.9亿元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为先,完成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建设,解决了多年来临时劳动力无固定求职场所的问题,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700余个,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民生救助,累计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等资金近4000万元。筑牢食药保障网,域内食品企业、学校食堂、药品零售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全部建档监管,来源合法、流向可溯。推进健康大洼建设,建立13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辖区3508名学生和儿童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得到充分保障。

发展教育事业。探索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中考普通高中控制线过线率达到53.37%,首次突破50%。区实验小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大洼区获评“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

    (六)加强系统应对,管控风险源,消除隐患点,有力维护了安全稳定

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整改隐患问题10483项。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魄力开展“三渔”综合整治,取缔了非法渔港,推进133艘渔船减船转产和“木改钢”,建设了智慧渔港管理平台,成立了渔业协会,健全了渔业安全服务体系,提高了渔民渔船保险标准,有力提升了渔业渔船本质安全水平。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加强人民调解,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全覆盖。借鉴吸收“枫桥经验”,开展定向攻坚,“万件化访”行动交办案件化解率97.26%。强化源头治理,建筑领域“一金三制”百分百落实,为农民工讨薪2000余万元。着力打击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主的非接触性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敢于攻坚、善于攻坚,黄金珠宝城、城南狮城等疑难问题解决取得积极进展。

金融债务风险精准防控。加强系统应对,制定了大洼区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总体方案,建立了政府债务化解、融资平台债务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化解、严肃财经纪律过“紧日子”等长效机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七)强化自身建设,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坚决扛起了使命担当

强化为民宗旨。尊重百姓意愿,高质量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委员提案54件,办理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深化法治建设。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完善“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策制度,聘请了4个法律顾问团队协助政府依法治理。

推动职能转变。畅通群众和企业诉求渠道,积极由“办件”“解释”向“办事”“解决”转变,受理诉求事项16000余件,群众和企业满意率达到99.56%。

弘扬廉洁作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实践转化,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群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形成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等工作。统计、审计、档案、民族宗教、气象地震、人民防空、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老龄、红十字会、机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在助力振兴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2023年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区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同志们,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洼部队和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干警,向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大洼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路上还存在突出问题: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还需进一步巩固;市场主体质量不高、活力不足,经济发展回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链招商精度有待提高,资源闲置问题尚需大力破解;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布局还不均衡;社会治理还需强化,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僵化,专业能力、攻坚能力、斗争能力仍需提升。对此,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不负人民期望、不负时代重托。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决胜“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承前启后的攻坚之年。政府系统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大洼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的良好势头,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把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把大洼向上向好的态势趋势气势巩固好、发挥好。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大洼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开放兴区,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加快构建“东部拓展、南部盘活、西部提升、北部融合”的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以超常规举措当好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盘锦振兴的“先行区”,全景展示好大洼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完成60.6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5.5%进出口总额计划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到位内资计划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8.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产业强区为核心,聚力提质增效,筑牢发展根基,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取得新突破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提标改造,持续推进灌区改造,加强大辽河河道治理。推动农业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组织北方种业、光合蟹业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强化新品种选育,作响“洼米1号”,推广“红海滩1号”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树立大食物观,支持发展营养米粉、高端植物油等食品产业以及谷维素、香兰素等深加工产业,建设食品工业强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围绕“国家级渔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推动二界沟中心渔港产业区项目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做强大米、河蟹及碱地系列农产品品牌,唱响蒲笋、文蛤等“小而美”特色农产品品牌。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聚焦“2024大洼工业升级年”行动,举全区之力,围绕“4+3”产业体系,即石化及精细化工、粮油精深加工、石油及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食品及医药保健,家居建材、能源供应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以临港经开区为龙头,以新立小微企业园、榆树红村石油装备制造园为支撑,以清水、新兴、新开等特色产业集聚区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聚焦全市建设国家级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增强“链式思维”,建设隔墙供应体系,推进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沿链聚合、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大力推动工业“四项改造”,实施节能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绿色改造项目20个以上。发挥好“助企先锋”包保干部作用,推动龙宇石化、倍储能源等9个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全年升规企业10户以上。

激发服务业消费潜能。坚持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举办“城市消费节”“体育赛事”“民俗文化节”等促消费活动,提升传统商贸服务效能。深化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大洼、田家核心商圈品质,建设省级消费示范街区。加快金融街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大洼。依托田家街道楼宇经济群,开展特色楼宇培育,吸引更多平台企业、电商企业、总部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入驻。开展“文旅整合年”行动,充分发挥红海滩“湿地名片”带动作用,充分挖掘温泉、苇田、河海、冰雪等元素特色,大力加强“1+2+7A级景区”建设,培育文娱旅游、数字消费、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盘活芦湖小镇、沁温泉、西湖公园等存量闲置项目,精心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时全域旅游基地。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聚力稳存扩增,厚植发展潜力,在夯实发展后劲上取得新突破

全员开展招商引资。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抢抓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政策机遇,扎实开展“三全招商”专项行动,下大力气引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聚焦主导产业,瞄准欧洲、日韩及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全年引进签约注册项目36个以上。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高效率保障项目,加强动态分析调度,落实全生命周期“项目管家”服务机制,确保全年开复工项目138个以上。加快育才学府园、天格未来城等6个高品质楼盘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化央地合作,落地开工15个项目以上。持续盘活闲置楼宇、闲置厂房和停缓建项目,提升存量资源利用成效。

全面增强园区功能。推动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向园区倾斜,支持临港经开区石化基地配套产业示范区、粮油科技产业示范区建设。按照省级工业园区认定标准,完善帅乡工业园区软硬件设施,推进高品质船舶燃料油生产基地建设。

(三)坚持以改革开放为牵引,聚力革故鼎新,加快创新驱动,在激活内生动力上取得新突破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强化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持续用力化解失信存量、遏制失信增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在公正司法上动真格,全面厘清权力清单,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各类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大胆谋发展。接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努力创建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

深化国企改革增效益。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压缩层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更广更深落实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实施国资监管质效提升工程,完善国资数字监管平台,细化风险防控举措,加快构建更加成熟稳定、精准有效的国资监管体制。

坚持科技创新强驱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搭建企业、科研院所、金融等多要素集聚融合平台,鼓励企业与江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联盟,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组织北方种业、鑫叶、光合等企业“揭榜挂帅”。实施梯度培养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等科技创新主体50户以上。

扩大内外开放添活力。全力推进向北开放,走出省门国门,开展多元化经贸合作。固化在东北重点城市举办专题推介会做法,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向大洼集聚。深化与无锡对口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促进与辽滨经开区产业同城、区域协同发展。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零外贸”企业拓展国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倍增。

(四)坚持以基础建设为依托,聚力强弱补短,突出保护治理,在打造宜居城区上取得新突破

完善城乡功能补“短板”。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统筹实施华山路排水管网更新、大洼区主干路雨污分流改造等14项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曙光大桥、辽东湾至辽中高速等项目建设,畅通区域路网“微循环”。全力推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优化枢纽场站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城乡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强化城乡管理塑“颜值”。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门前四包”、建筑施工扬尘、文明祭祀等疏导整治常态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和治理、指导、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打造省级美丽宜居村9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1—2条。

优化生态环境保“底色”。树立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目标,再打造两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扬尘污染、秸秆焚烧和“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实现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入河(海)排污口溯源和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治理,减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入河(海)。强化18处水源地保护区常态化监管,消除水源环境污染隐患。

(五)坚持以惠民利民为根本,聚力优质均衡,补齐保障短板,在实现百姓期待上取得新突破

厚植民生福祉。为推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2024年,区政府将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实施系列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保障城乡居民出行质量;合理增设电动车公共充电装置,提高居民安全充电条件;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为困难老人创造生活便利;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减轻困难家庭负担;增加城市公园建设密度,为百姓提供绿色休闲好去处;实施大洼区双桥街通达工程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强早市、夜市管理,保障道路通畅、摊撤地净;全面加强小区物业服务监管,改善住宅小区环境,保障公共设施安全;着力解决已购商品房长期“不能办证”问题,用“最大的力气”让人民群众住得“安心”;建设东湖公园嵩山路东侧人行道,让更多的景观路美化百姓心情。

加强社会保障。扩大舒心就业覆盖面,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高效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快融入全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现二级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2%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2%以上。抓住“保交楼”这个关键,不让购房者利益受损。

提升治理效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开展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厉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始终保持惩治恶意欠薪高压态势。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高水平建设平安大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压实包案责任,推动信访案件“事要解决”。加强源头治理,加大债务处置力度,科学稳妥应对金融债务风险。

(六)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保障,聚力执政为民,强化职能转变,在增强履职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推进主题教育与解放思想推动振兴发展大讨论成果运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锲而不舍强化担当。发扬斗争精神,以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方式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廉洁自律预防风险。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要求,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从严查处腐败问题。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使命呼唤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抢抓机遇,砥砺奋发、笃行不怠,在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贡献大洼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