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召开
4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盘锦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专项方案(2023-2025年)》,重点介绍我市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盘锦乡村振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突出贡献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发布人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昕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谷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玉华
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尹海
市文旅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流
盘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冯大庆
大洼区委常委、副区长邢云志
《盘锦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专项方案》解读
《方案》总体目标
到2025年,产业兴旺取得新突破,围绕“土特产”发展乡村产业,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主导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宜居实现新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打造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乡风文明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治理有效获得新进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更加充分,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生活富裕达到新水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方案》重点任务
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求,细化设置了5个方面共计32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推动盘锦稻蟹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加快稻蟹产业土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种养生态化、营销品牌化发展,推广“产业联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将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充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巩固畜牧业发展,持续提升养殖效率。三是创新发展现代渔业,发展湿地生态渔业,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四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快高升、辽滨两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培育辽宁省辽河流域粳稻产业集群、大豆产业集群,建设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五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六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25年,全市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95万亩,盘锦稻谷全产业链及大豆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110亿元和200亿元以上;水稻、玉米两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6%,位居全省第一。
(二)加快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加快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深入实施“盘锦英才计划”,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农民技术员培训,加强涉农学科专业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二是吸引人才下乡创新创业,落实返乡创业人员扶持政策,加快农业创业创新园区和星创天地建设,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创业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三是强化乡村人才待遇保障, 打造良好人才生态,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开足马力。
(三)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一是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盘活民间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加强辽河口文化等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强化乡村建设中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活动。二是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等提档升级,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布局,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三是强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组织开展乡村“村晚”“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开展“科普之冬”等主题科普活动。四是建设“美丽乡村 全域文明”。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拓展行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和理论宣讲基层行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2025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92%。
(四)加快生态振兴。一是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秸秆禁烧和水污染防治,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污染治理,持续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成果,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开展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创建。二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三是打造全国美丽乡村样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等为重点,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燃气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保障,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2025年,全市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3.5%;非动迁村美丽宜居(示范)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五)加快乡村组织振兴。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建强用好村党组织场所阵地,广泛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着力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效能。二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优化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村级“阳光三务”,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党建引领、智慧治理”,加强“一库一中心两平台”建设。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分场)经济,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专项行动,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探索建立产业联合党委,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2025年,集体(分场)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0%。
《方案》保障措施
《专项方案》从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土地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强化金融服务保障4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各项保障措施,为乡村振兴三年专项行动提供坚强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盘锦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专项方案》为2023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强化落实,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确保责任不悬空、任务不落空,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有效落地落实,在乡村振兴方面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突出贡献。
记者提问
问
围绕“推进乡村振兴”,组织部门下步重点工作有哪些?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谷田:
组织部门将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强化党建聚势赋能,推动各类政策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以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专项行动。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因地制宜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建立产业联合党委等多种方式,带动乡村产业聚合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在财政支持、土地政策、金融扶持、商务服务、供销合作、人才保障、激励措施等7个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推动各有关部门把工作开展到乡村、把服务投送到一线、把政策落实到基层。
二是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注重发现和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选优配强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村干部队伍。同时,建强农村党员带富队伍,推动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继续选优派强管好驻村干部,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聚焦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村党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升级,优化农村网格运行,发挥网格党组织作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规范村级事务管理,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一审两公开”决策制度,深化村级“阳光三务”,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
总之,组织部门将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各方力量,合力绘就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群众更幸福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问
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提到“通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将苇艺草编项目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免费技能培训?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玉华:
对重点群体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是政府促进就业最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重点群体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残疾人、退伍军人等。培训项目有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烹饪、面点、电焊、电工、短视频拍摄和制作、农副产品销售等50余个工种项目。今年,我们立足盘锦资源优势,发掘民间非遗传承人的力量,着手把盘锦地域特色的苇艺草编纳入免费技能培训项目。通过培训,让有就业意愿的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体面就业,并将自然资源与传统手工艺完美结合,促进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培训工作完全交给社会培训机构,市人社局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发人社部门的鉴定证书,再由市人社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补贴,这就是政府免费技能培训。除了技能培训,人社部门也努力在“人才振兴”方面做文章,助力乡村发展。其中,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就是一项具体举措。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医、支农、扶贫,招募对象以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为主,服务期限两年,我市每年的招募计划30人左右。对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可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政策,每年公务员考录部门会安排考录计划的10%左右,面向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进行创业的还可享受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创业场地补贴等政策。三支一扶报名时间是每年的6月末,有志于农村基层服务工作的大学生请关注盘锦市人社局官方网站。
问
请问在下步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方面将采取哪些重要举措?
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尹海:
市生态环境局将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为契机,以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落实“两山”理论的重要抓手,引导镇村坚持走以环境改善促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稳定发展强村屯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大力挖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转化路径、生态利民惠民新模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今年,我们启动了盘锦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工作,并推荐大洼区平安镇平安村作为全市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参加全省评选。我们将不断探索、积极引导、深刻挖掘,到2025年全市力争创建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努力探索具有盘锦特色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模式,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盘锦生动实践样板,激发美丽乡村释放出更大更多红利,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问
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市文旅广电局下步重点工作有哪些?
市文旅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流:
按照《盘锦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专项方案(2023-2025年)》部署,市文旅广电局将全力深耕乡村文化、聚焦融合发展,在优化公共文化体系布局、强化优质文艺作品供给、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升级等四个方面谋划新蓝图、构建新格局、制定新目标、实现新突破:
一是推进新时代盘锦乡村文化文艺繁荣取得新突破,努力争创“鹤乡品牌”。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盘锦农民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歌舞诗剧《养鹤人》、系列舞蹈《盘锦四季》等优秀剧目;持续组织开展乡村“村晚”“戏曲进乡村”等品牌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不少于100场;实施文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挖掘和吸引一批热衷于基层文化工作的乡土艺人和文化服务团队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
二是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辽宁样板”。我们将坚持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不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县区、镇街、村屯三级图书馆、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总分馆制度,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建设,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推进乡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积极传承“盘锦模式”。我们将坚持保护第一、有效利用的原则,让非遗“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提升乡村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持续做好乡村非遗项目挖掘整理工作,评定第二批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健全我市非遗四级名录体系,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实施“星火传承”盘锦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传承人群梯队,为乡村振兴储备人力资源;打造以田庄台镇为代表的“建成遗产+活态遗产”文化游项目,做强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研学游线路。
四是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文旅“深入融合”。我们将深耕乡村文旅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引进“阿里本地生活”平台盘活零散民宿资源,扶持乡村民宿精品化发展,打造“盘锦民宿”品牌;培育乡村文旅业态,开展好开海节、采摘节、冬捕节等文旅活动,将四季“农事民俗”打造成特色“文旅产品”;鼓励苇艺草编、刺绣剪纸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推动符合条件的村镇创建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将“美丽村”打造成“旅游村”。
问
盘山县在很多领域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比如人居环境建设方面,请谈谈有关情况?
盘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冯大庆:
盘山县按照盘锦市创建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市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先后获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殊荣,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获得全省通报表扬。
一是全力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和运维,全县新改建无害化室内水冲厕所4.5万户,占常住户93%以上。同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做到坏了有人修,满了有人掏。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
二是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理体系,形成全县“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服务体系,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三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全县13个镇街15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24小时供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合格率达到100%。
四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依托“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每年投入5000万元改造200多公里农村公路,保证农村公路完好状态,被交通部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是做好农村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结合全县畜禽粪污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在全县83个村建设173个粪污池和污水池进行无害化处理,极大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是打造全国美丽乡村样板,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美丽村145个,覆盖率达到100%,位居全省前列。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盘山县人居环境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问
大洼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大洼区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中,如何规划整合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大洼区区常委、副区长邢云志:
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中,大洼区将做好美丽乡村的“后半篇”文章,继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美丽乡村打造成靓丽的田园风景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擘画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一是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工作。以农村环境全域净化为切口,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有序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健全运维管护长效机制,探索调动村民自治管理,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继续推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村既美又兼具城市功能,力争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打造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
二是引领提升产业振兴。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好生态牌,扩大大米、河蟹的知名度,建设好碱地柿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做大设施农业规模,打造棚菜产销集散地。放大美丽乡村的产业溢出效应,因势利导镇村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北窑葡萄、新兴食用菌等,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产业。建设乡村人才服务平台,着力吸引“能人返乡、市民返乡、企业返乡”,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回流,激活民间投资潜力,实现良性循环。
三是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锚定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做实做强大洼现代农旅产业带、美丽乡村观光带、湿地风光带、非遗文物产业带、辽河产业带这五条旅游产业带,实现大洼区全域旅游形象品质提质升级。通过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季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引进民宿运营管理企业盘活零散民宿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及省级重点旅游村。深入挖掘红海滩等景区地理独有资源、古农垦文化、古渔雁文化,广泛开展以“农事民俗”为主题的文旅活动,加快推进苇艺、草编等旅游商品规模化生产等,推动生态价值转化。预计到2025年,乡村景区接待旅游人数超过6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