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6年)

科技·教育(2006年)

发布时间:2010-05-24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562

科学技术

    【召开科学技术大会】

    4月25日,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会议。市委书记陈海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淑珍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副市长徐吉生宣读《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06年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决定》。对获得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6位优秀科技人员进行了表彰。同时,市政府出台《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科技计划】

    全市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68项,安排经费1 100万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3.34亿元。共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6项,争取科技资金1 430万元。加大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力度,项目申报与管理首次实现网络化。

    【农业科技开发】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全年共有23项列入科技计划,共安排“科技三项费”316万元,年内各项目均按计划完成任务。

    【科技活动周】

    在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开展多样的科技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5万余份,并开展社区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网络科技宣传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新技术和科学知识。

    【科技下乡】

    市科技局等单位邀请省内科研单位的著名农业专家,深入到两县的农村进行现场咨询,讲解有关保护地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牧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并为农民群众购买了实用技术、科技资料近2.5万份。

    【工业科技开发】

    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通过计划引导,资金扶持,促进了企业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8家,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全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7.1亿元。

    【科技合作与交流】

    以加强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合作与交流工程。重点加强与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海外学子的科技合作,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重大技术创新攻关、技术咨询、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全年召开两次科技合作工程项目洽谈会,共邀请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52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50多名专家汇聚盘锦,市内500余家企业的1 000余名代表与专家进行了洽谈、对接。洽谈会期间共签订正式合同78项,技术交易额1.3亿。同时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了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使市校(院)全面科技合作达到12家。

    【知识产权】

    为进一步鼓励创新,增强全市人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申请专利,全年共申请专利754件,超额省政府下达的500件的任务,其中发明专利81项。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举办了“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题报告会。

    【科技成果】

    2006年,共完成科技成果32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7项,国内领先水平的8项。完成2006年度科技奖励工作,共奖励科技成果41项。

    【技术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的相关优惠政策,保障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创办科技型企业80家,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达22亿元。

    【科技宣传】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全年出版《盘锦科技参考》6期3 000册,发行《科技动态》12期3 900份,共发表科技宣传文章90余篇。

    全市实现“一乡、一站、一员”科普村村通

    【企业研发中心】

    通过积极协调,华锦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和中油辽河工程技术中心己批准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选定15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给予扶持。

    【科技资源调查】

    开展盘锦市科技资源调查,对在盘科研单位、规模以上企业、相关事业单位等300家单位的仪器、设备、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摸底,为合理配置各类科技资源打下良好基础。

    【盐碱地利用与研究】

    2006年,辽宁省盐碱地研究所完成了所党委、纪委、行政班子、工会换届工作,完成全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调整科室设置,理顺了关系,平稳顺利地实现换届、改革目标。全年共承担研究课题2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7项,横向委托2项,所内自选项目7项。经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课题研究都取得新的进展。

    一、《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盐丰47、盐粳68试验示范》课题,是国家科技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根据项目的进度要求,在辽宁、宁夏、山东、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完成各项计划指标,上报验收。

    二、《盘锦市水稻生产综合技术开发》课题,是国家科技部下达的项目,完成了“盐丰47”、“沈农265”、“辽优5218”等水稻新品种的开发种植,同时进行了无公害水稻、绿色水稻、有机水稻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是省、市两级攻关项目,是延续课题,选育出的新品系2006年参加省区试、生试、预试的新品系7个,参加品比试验63个,选取稳定的优良品系410份。全面完成了育种指标。

    四、《辽宁农垦超级稻示范推广》课题是农业部农垦局下达的项目,2006年在辽宁垦区推广超级稻7.93万公顷,实现良种覆盖率95%以上,并通过部局专家组和省农业厅专家组的两次验收。

    五、《辽河三角洲稻区天敌种类调查及其应用研究》是省科技厅下达的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对辽河三角洲地区水稻病虫害及天敌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收集并制作部分病、虫、草标本,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六、《水稻杂合状态下稳定遗传的研究》是省、市两级下达的项目,在课题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试验稳步推进。

    七、《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研究》是市科技局下达的研究项目。盐生植物利用研究已从多方展开,食用、纤维用、精油、蒿草烟剂等研究工作都有一定进展,植物园建设日臻完善,园内收集盐生植物品种50多种。

    八、《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市科技局下达的试验项目。2006年在水稻、番茄、黄瓜、草莓上进行多点小区试验,对水稻进行大区试验。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在增产增收和培肥土壤上都取得良好效果。

    九、《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等其他三项市(厅)项目和《名优花卉、苗木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等9项横向委托和所内自选项目,取得良好试验效果。

    2006年,共取得获奖成果4项,鉴定、审定成果2项。其中:《水稻新品种盐粳68》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万亩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盐丰47推广》获省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项目三等奖;《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辽盐166》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绿色稻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新品种盐丰47》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通过市级审定。

    科技推广工作有较大进展。科技成果不仅在全省被广泛应用,而且推广至河北、新疆、宁夏、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区,有些技术已推广至非洲科特迪瓦、亚洲朝鲜等国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际赞誉。

    2006年4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垦殖与稻作》杂志正式更名为《北方水稻》。

    【芦苇科研】

    一、加大科学研究的工作力度,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1.“苇田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三年的科学研究,完成全部试验工作,取得自主创新成果,被评为2006年盘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翅碱蓬在辽河三角洲利用与栽培试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为“红海滩”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3.“芦苇湿地产能持续增长研究”、“盘锦苇区蝗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盘锦滨海盐土发展咸水农业研究”、“苇田施用缓释肥试验研究”、“4W-20型芦苇收割机”等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撰写科技论文49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论文18篇,3篇论文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科技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1.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以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为依据,结合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以实现芦苇湿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四大苇场培训科技骨干400多人。

    2.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2006年初开始,组织专家组,深入芦苇湿地进行病虫害调查31次,为及时做好蚜虫、蝗虫的防治做出贡献。

    3.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年内,先后向市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盘锦滨海湿地生物园的建议”、“关于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议”。

    4.开展科技论坛活动。与市科协成功地举行“盘锦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活动。组织“红海滩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5.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京杭运河实施生态护坡、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盘锦平安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提供科技服务。

    三、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科研条件和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1.加大试验基地的管理力度,强化田间管理,芦苇产量实现了1 390吨,多创收入3万多元,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2.实施美化、绿化工程,改善职工干部的科研和生活条件。

 

教育

    【概况】

    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管理、民主治教、依法治教为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坚持民主治教,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核心狠抓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进一步具体化。在全市中小学继续开展人生观、苦乐观教育,多次举办“学习、工作、尽职、助人是享受”的主题辩论会与演讲会。继续坚持素质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心灵深处做起,从一分钟做起,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二是继续狠抓必修课,上好选修课,规范活动课。通过“三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全面落实盘锦课堂教学模式,把盘锦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精神有机结合,盘锦素质教育实施有创新、有成效。四是在全市各类教育教学中,继续开展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活动。运用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提高广大师生的自身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006年,共组织实施招生考试18次,有44 294人报考,先后设置56个考点,1 313个考场。各种招生考试录取人数共11 492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录取6 26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3 427人;成人高等学校录取1 799人;自学考试毕业281人。各种考试共处理违纪和作弊考生20人。

    各类考试分别是: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一次,375人报考;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次,551人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次,458人报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次,3 146人报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外语口试一次,4 528人报考;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一次,424人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次,8 477人报考;辽宁省反向小综合会考一次,8 509人报考;全国大学外语考试二次,2 097人报考;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一次,13 435人报考;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次,2 279人报考;调查分析师证书考试二次,15人报考。

    连续第四年实行普通高考100%考场电子监控,全省唯一实行校园用语音代替铃声上下课。

    二、尊重科学规律,坚持依法治教。2006年,市教育局继续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加大依法治教力度。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60%,城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突破90%,每1万人口中高考报名人数连续3年列全省第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家庭困难免费升中专,成绩不好照样升中专”的政策,成批组织学生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企业带薪实习,北方工业学校招生超过1 000人,市经济学校招生再创历史新高,超过900人,市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生连续第四年突破千人,在校学生接近4 000人。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复查。市高中探索体制改革有新进展。

    加大扶贫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成对全市8 000多人次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在《盘锦日报》上公布。全市教师每人与1名贫困生、1名后进生分别组成互助组,提高了巩固率,深化教育教学工作。两县中学校长继续对调进行控辍大检查。

    三、端正领导作风,提高队伍素质。重视建设学习型机关。机关干部已获硕士学位和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有23人。市局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市直属10所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交流或新提拔了正职校长。开展市直校长述职,组织校长参加继续教育统一考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消减学校收费项目,治理乱收费工作获省政府检查组的高度赞扬。市局连续8年被省厅评为纠风先进单位。

    庆祝教师节时对名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等12个系列先进人物进行表彰。狠抓教师培训,8月15日举行第十次市直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业务能力统一考试,与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联办教育硕士班,继续推行教师轮换制、聘任制。严把教师入口关,岗位公开,逢进必考。

    【幼儿教育】

    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市幼儿教育工作稳步发展,截至2006年底,共有各类幼儿园近400所,3~6岁幼儿入园率接近70%。

    评选了幼教学科带头人。省基础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举办了“评选幼儿园活动区优秀教学活动”的评比,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兴隆台区实验幼儿园参评,受到表彰。

    【基础教育】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检查督导“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将“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自觉地运用到新课程改革中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全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着重检查“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参赛教师百余名,参与教师超过千余人次。

    深入开展“7个一分钟”和“12个学习习惯培养”的活动,从一点一滴入手,抓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坚持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年初,由主管局长带队,深入市直中小学,检查省里颁布的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7个一分钟”及“12个学习习惯”的实施情况,并对各所学校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10月中旬,召开盘锦市第十次培养良好习惯现场会,对全市城乡学校实施情况进行评分。

    组织完成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工作。全市共有13 435人报考,城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以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接近60%,其中,市直初中应届毕业生中考报名4 121人。严密的组织了市直和兴隆台区初中应届毕业生的文化课考试、评卷以及录取工作。中考指标分配严格按照省厅要求,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原则,一次性分配到校,并在中考前进行公示。

    公平、公正、合理地组织了市直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对全市的大课间进行检查评比,受检学校43所。

    成功地举办盘锦市教育系统第六次艺术节,规模之大、效果之好,超过以前任何一届,参与师生达五千余人次。

    【科技创新】

    2006年,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各种科技类型比赛,全国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全国中小学无线电测向比赛、世界杯机器人大赛共11次。中小学共获金牌29枚、银牌21枚、铜牌42枚、奖杯13个、奖牌12块。全市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申报专利比例由3%提高到8%。盘锦市教育信息网在实验中学、中心小学“校校通”的基础上,和全市农村200人以上的村小全部联通。

    10~11月,先后两次对市直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指导。落实辽宁电视台科教频道和辽宁教育电视台节目在全市覆盖工作,市直学校、两区学校和盘山县各学校都能够收看到“空中课堂”节目。

    【勤工俭学】

    全市有勤工俭学基地97个。其中:农、林、牧、渔基地72个,总面积1 626公顷;工业产业20家;第三产业7家,勤工俭学从业人员近200人。

    【职业教育】

    全市有普通高职2所,普通中专3所,职教中心2所、技工学校2所、民办中职学校1所、两县各乡镇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盘山县职教中心在2005年通过省标准化职教中心验收基础上,2006年实现了实质性的整合,教学和实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招生人数增加显著。200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 248人(4 838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 500人的任务,比上年增长46.1%(41.8%),在校生达到12 132人。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职招生1 109名,在校生达到2 494名。

    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用人才有较大突破。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设置了水产养殖、涉外语言、礼仪培训等专业;围绕工业企业人才需求,设置了机械、机修、有机化工、车钳铆焊等专业;围绕服务业人才需求,设置了计算机、物业管理、护理等专业。由于专业设置合理,教学质量高,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2005年分配到上海江南重工的20名学生参加国际通用船机舍压力容器证考试,全部通过,创造了该厂用工史上奇迹。优势专业带动了学校的招生工作。2006年,北方工业学校招生1 600多人,仅焊接专业就招生900人。

    办学思路不断拓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单一办学思路,实施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定单式”培养,实现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各职业院校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调整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课时比例和教学内容,积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围绕人才市场和全市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完善实习实训条件,重视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各职业院校积极与市水产局、市旅游局、辽宁宏冠船厂、辽河油田装备公司等本地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覆盖盘锦,辐射全省及至全国的就业网,与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以及大连等城市的几十家大型企业或名牌学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找准了办学的方向。经济技术学校与天津交通学校,北方工业学校与上海沪东中华,两县职教中心与大连开发区等学校或企业均签订联合培养或订单培养协议。

    毕业生就业率有所突破。在办学的过程中,坚持立足盘锦,放眼全国,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市内,与各类所需用工单位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对接。在省内,与各类院校及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保证学生就业有门路,毕业能上岗。在省外,建立人才推广服务机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对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就业指导研究室,并在上海、天津购房,设立常驻办事处,扩大了本地就业网络。全市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截至2006年末,北方工业学校2003级学生全部就业,2004级学生提前一年、2005级的359人提前两年走上了工作岗位。

    【成人教育】

    2006年,盘锦市函授站根据辽教办〔2006〕152号文件要求,将全市18家函授站调整、整合为15家。2006年完成招生1 799人与2005(1 422人)年相比,增长26.5%。2006年全市共有民办教育机构124家。

    开展“阳光培训”和“普惠制”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先列,农村初中“9+1”培训和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成绩显著。荣兴乡、甜水等乡镇农民科技培训抓得实,两县职教中心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普惠制”培训中发挥了具大作用。

    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积极推广农村初中“9+1”教育新模式。荣兴乡根据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状况,总结出的“93663”农村教育新模式,盘山县吴家乡、甜水乡进行过有益尝试之后,成果显著,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继续强化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到2006年全市组建市级标准化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所以上。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大突破。全市农村初中积极开展以渗透和分流为主的农村初等职业教育。围绕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积极探索“3312”育人模式、“3+1”模式、“学校+农户”模式等多种办学模式,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体育卫生工作】

    2006年,全市中小学继续坚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长跑计划,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工作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测试工作;严格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着眼点放在学校体育工作三个方面,即:课程改革、运动竞赛、大课间活动。

    2006年,市教育局举办盘锦市第十九届学生运动会,共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7个项目的比赛,参加学生人数近7 000人。10月18日至10月22日,对全市38所中小学进行大课间间操评比。

    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严格按照规定对全市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与六种疾病防治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确保学生平安、茁壮、健康成长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集文法、理工、艺术、财贸、农业、医疗卫生等多个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学院现有教职工421人,其中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5人,拥有一批省、市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学院共有6个教学系2个教学部和16个教辅及行政管理部门。学院有专任教师260人,设有30个教研室、4个实验实训中心,开设25个高职专业,11个五年制大专专业。2006年学院全日制招生人数为1 109人,为社会输送毕业生61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达4 4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2 200余人。

    【教学改革】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优化高职特色和区域特色,学院建成院级骨干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力争国家级试点专业。7个院级骨干专业分别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物业管理专业、有机化工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电算化会计专业、高级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方面有新突破,2006年经申报获批2个新专业。即:建筑工程管理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3年制高职和5年制高职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重新在教育部备案。

    二、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素质培养为主线,修订教学计划、搞好课程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沟通的教学体系。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确定2006级教学计划。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坚持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与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相配套的课程,以方便学生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进一步突出技能与实践教学,并严格规定高职3年制的第3年、五年制的第5年、中专的第3年要全部用于实践教学。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三级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技能。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新的课程改革效果显著,使课程结构实现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和比例,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用证书的考核认证及英语等级考试工作。

    【学院管理】

    一、教学管理。召开十次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编制十二期《教学工作简报》,制订两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点》、《教学督导组工作计划要点》;制订《期末教学工作安排》、《考试工作安排》等文件,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运行。教材征订、任课教师落实、教学环节等各项教学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全年表奖8个先进教研室、3名德育示范课教师及5名省、院级优秀课教师,评选出1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18名青年骨干教师,并有4人评选为市教委中职学科带头人,17人申报辽宁省双师素质培训。充分发挥督导组和维权小组作用,开展全员教师的互相听课活动。严肃考试和考绩管理,加强考风、考纪管理。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和毕业资格审核工作,有20人申报市劳动局技能鉴定考评员,在校生1 000余人参加技能鉴定考评。做好大学四级、六级英语,公共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改善实习实训条件,2006年投入近50万元,加强计算机更新与改造,建设ICU病房实验室,完善汽车电气实验室的建设。科研工作有了新进展。申报12项“十一五”课题,4项省、厅教育科研课题(包括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课题),加强院级课题建设。年内,共向《辽宁高职学报》报送论文37篇,其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图书馆建设有新成绩,完成馆藏图书的重新建库工作。对原有的图书数据库数据进行逐册录入、修改、补充。购置电子图书近1万册,基本完成纸质图书数据库数据的加工编目工作。

    二、学生管理。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入手,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三进”活动,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系辅导员队伍和团的组织机构,充实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院系学生会、班委会,院、系、班团组织为主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也逐步得到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已基本形成。通过召开运动会、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守纪观念。通过开展“八荣八耻”演讲比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报告会、青春励志大讲堂、“文明行为从我做起”启动仪式、知荣耻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磨练了意志、陶冶情操。充分调动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建立较稳定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严格执行高校工委〔2005〕121号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班主任选任、测评、奖励与惩罚制度。全年共表彰10名优秀辅导员。

    三、行政管理。加强经费预算、财务开支、固定资产、学费收缴等管理工作。继续采取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体的经费包干管理办法,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在预算执行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对学院的教学部门公用费用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大中专定额改为按收缴学费的比例进行包干预算。建立定期预算分析、跟踪制度,杜绝超计划开支及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不合理现象。根据国家、省、市文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依据《省教育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制度改革》和《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辽价发〔2003〕15号文件的要求,调整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并对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学费进行清理,做到不重不漏。全年共收缴学费1 566万元。进一步完善车辆改革制度。继续推行“单车经费承包责任制”,年节省经费达20余万元。档案、信息、复印、打字、会务承办、接待等方面的管理取得新的进展。其中,档案工作取得新成绩,被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校园综合治理工作有新的突破。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保卫工作的职能作用,聘用保安公司的保安人员,实行门卫站岗制,加强值班值宿工作与夜间巡逻工作。并加大重大节假日、敏感日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公寓的管理,加强消防工作,建立院系两级治安防范组织,实现治安网络化,年内,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缓解现有学生住宿难问题,在学院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动员全院教职员工自愿集资320余万元,加建一栋现代化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休闲环境。本着突出绿色为基调,适当栽种些花草,做到规整、严谨、有序,保持校园绿化带、绿化走廊,大型绿地,逐步形成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形成特色的绿化系统,建设花园式学校。

    【招生 就业工作平稳有序】

    超额完成学院年初制定的“保900,争1000”的招生目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有592名毕业生,以指导毕业生自主就业。完成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学籍核实、图像采集、毕业手续的办理工作;建立院系两级就业指导体系;利用校园橱窗、互联网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举行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把人才市场带进大学校园,成功举办“06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50余家单位来学院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平台,签约率达到65%以上。年末,学生的就业率达到87%。

    【成人教育规模攀升】

    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切入点,更新观念,开放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考核目标,提高利用多媒体技能,加强网上教学,抓好考风考纪建设,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招生力度,落实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试点的需求开展招生工作,招生对象均符合开放教育要求,开放教育招生数量相对稳定,春秋两季共招生283人。奥鹏远程教育招生24人,实现零的突破。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38人。新启动与辽宁师范大学的函授合作办学,当年实现报名89人。自学考试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总计招生400余人。

    【精神文明建设】

    召开首次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实现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每一门课、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教师中开展“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和“项目教学法”两项活动。开展了各种形式教育活动。开展第六届学生篮球联赛、纪念五四运动“青春之约”文艺演出、迎新生“联通之夜”文艺晚会、第五届足球联赛、排球联赛、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积极帮助贫困学生谋求勤工助学岗位,在学院内外为贫困学生谋求勤工助学岗位200多个。

    【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已同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美国爱柏森大学、英国詹姆斯瓦特学院、日本冈山外语学院、韩国庆东情报大学、新西兰艾克德米商学院、新加坡TMC学院、奥世敦管理与科技学院、俄罗斯布拉维戈申斯克国力师范大学等国家的高等学府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其中,与新西兰艾克德米商学院签署共同培养可获得老年护理资格证书文凭的协议,每年将培养护理专业10余学生,赴新西兰学习老年护理专业并留新西兰工作。已有12名学生正在办理赴新西兰手续。9月,应用工程系学生张强已赴日本国石川县研修。与英国詹姆斯瓦特学院、美国爱柏森大学、新加坡奥世敦管理与科技学院签订了培养教师的权利。3所外方学院每年为该院培养10余名教师。与辽宁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签订协议,该院将设立对外汉语实习基地,届时每年将有百余名外国留学生到该院实习。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2006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录用6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有2人获得高级职务资格、10人获得副高级职务资格,教师职务结构有了改善和提高。5名青年教师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创办远通驾驶员培训学校】

    学院应用工程系采取自筹资金入股的办法,创办远通驾驶员培训学校,2006年正式招生。共招收学员461名,通过严格的驾驶理论和驾驶技术培训,现已有411名学员通过考试取得驾驶执照。远通驾驶员培训学校在全市12所驾驶员培训学校中,考试合格率排名第一。远通驾驶员培训学校的创办,提高了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为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探索出一条新的经验。

    【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

    师范教育系团总支充分发挥团总支和各班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2006年,被团中央命名为“五四红旗团总支”,在全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得此项荣誉。

    【招生成绩喜人】

    2006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地申报论证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建筑工程管理两个高职专业,恢复师范初等教育专业。专业建设更加趋于合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发展较快,学生规模达到几百名,发展势头良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申报成功,为实现“发展汽车类专业为中心”的专业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申报成功添补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专业设置合理化,扩大学院的知名度,招收新生数连续4年超过1 000人,扭转了“中专生多,高职生少”的局面。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名单

      党委书记、副院长

          史峰岭

      党委副书记、院长

          徐晓平

      党委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

          张素霞(女)

      副院长、党委委员

          苏德祥

          马继权

          王伟强

      工会主席、党委委员

          孙卫国

      宣传部部长、党委委员

          刘 艳

      组织人事部部长、党委委员

          李 兵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基本情况】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辽河石油学校和原辽宁辽河石油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2006年5月17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同年6月4日在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石油主干专业为主的理工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扶持的20所培训基地之一。

    学院领导班子由7人组成:院长王正东、党委书记高山、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韩越、副院长崔凯华、副院长索长生。

    学院下设28个部门和中层单位:院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经营计划处、劳动人事处、财务资产处、安全保卫处、纪检监察审计处、团委、教务处、教学督导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石油勘探系、石油开发系、石油化工系、机电工程系、拓展中心、继续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驾驶员培训中心、科研中心、公共事业公司、生活服务中心、离退休管理处。共有中层领导干部68名。

    学院教职工总数617人,离退休人员633人,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429人,家属390人。有专兼职教师261名,高、中级职称172名,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19名,并聘请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著名教授和辽河油田石油工程主干专业专家为学院的名誉教授,指导培训和科研工作。

    学院设有院本部和渤海校区,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1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4座,学员公寓8座,食堂4个,实验楼4座,图书馆藏书26.78万册。具备4 500人的培训办学规模。

    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被纳入辽河石油勘探局“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原则等发展战略问题。

    【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院、知识经营、多元办学、服务油田、再塑品牌”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五链环”办学框架和“五零制”办学模式;努力实现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与创新能力内在统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规模适度扩张中注重内涵建设;努力实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共同价值观,为辽河油区整体协调共同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发展目标】

    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为根本目标,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协调发展,石油主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定位】

    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立足辽河油区,面向石油行业,以石油主干专业为主体,培养石油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等技术应用人才;面向辽河油区在岗员工、转岗员工、新增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围绕油区发展需要兼顾成人学历教育;结合辽河油区勘探开发实际开展科研工作。

    【办学原则】

    坚持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职业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并重,专业技术干部与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并重的原则,把学院建设成为与石油产业发展同步,与市场要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具有石油特色的职业教育基地。

    【教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

    将原辽河石油学校和原辽河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合并重组是辽河石油勘探局“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辽河油田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资源整合。在勘探局整合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和勘探局机构设置要求,科学设置机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操作程序,规范运作,通过双向选择,全员聘任,比较稳妥地完成了“五定”工作和全员聘任各项工作,从而达到了教育资源的最优组合。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成功】

    在局党委和勘探局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斗,克服巨大困难,实现当年申办,当年成功,当年招生,并获得成人高职招生资质。顺利完成2006年7个专业480人的招生计划,学生综合素质和报到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了2007年5个新增专业和3个专门化专业的申报评审工作。

    隆重召开了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大会,集团公司、辽宁省发改委、辽宁省教育厅、盘锦市委市政府、辽河油区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来宾224人到会祝贺。辽河油区和盘锦市党政主要领导莅临大会作重要讲话,剪彩揭牌。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辽河油田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办学条件实现根本好转】

    全年局投和自筹资金3 328万元用于学院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对2栋教学楼、4栋实验楼、4栋公寓楼以及办公楼、食堂等共计16栋楼和水源井、电网、供热管线、校园门前场地进行维修改造。新增2台锅炉。新建了检测中心楼。对18个实验室仪器设备充实完善,购置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钻井工程、井下作业4套模拟仿真系统,210台性能先进的品牌微机,装备28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扩建、学院信息主门户、网络办公平台、图书馆微机管理系统的建设。集钻井、修井、作业、井控、安全技术、采油、采气培训于一体的石油工程实训中心报局立项审批。经过一年的投资建设,教学、培训、实验、实训、办公、生活服务、后勤保障、医疗卫生、职工通勤条件得到巨大改善,为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培训 鉴定 继续教育创历史新记录】

    学院被确定为集团公司重点扶持培训基地,培训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宽。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36期,培训学员9 013人次,技能鉴定4 100人。驾驶员培训报名565人,取证371人。拓展训练104期5 543人。承担了局第十届技术比赛开幕式、闭幕式和各项赛事,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大赛选拔的12名铆工选手经过我院集训,代表勘探局参加集团公司技能大赛获得个人两块银牌,团体第六的好成绩。

    继续教育招收学员2 614名,毕业1 345名。截至2006年底在籍学员5 416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辽河油田研究生培养基地,组织238人参加中国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长江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成绩良好。

    【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初步建立】

    制订了《教学质量考核监控体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师教学文件考核细则》、《继续教育面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等各种教学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实施三级量化考核,体现辽河特色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

    【德育工作不断加强】

    学院领导带领中层干部值班值宿制度保证了良好的教学工作秩序。制订《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新生报到、军训、学院成立大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成为德育工作有效载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余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德育工作蓬勃发展。

    【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261人具备教师资格,其中专任教师144人,兼职教师117名;组织48名教师和干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招聘12名硕士和本科毕业生;从石油大学招聘2名退休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指导工作;评选出12名学科带头人,3名教师被推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织教师下现场实习、备课116人522人次。在盘锦市第三届劳动杯技能竞赛中,我院实习教师取得了车工第一,焊工第二、第四的好成绩,展示了我院教师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

    【科研工作有新发展】

    学院被辽宁省职业教育学会评为科研先进单位。成立了科研工作委员会,召开了第一届学术报告会。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6个,结题1个,省级10个。发表科研成果论文69篇。学院第一届论文评比征集论文82篇,获奖31篇。正在申请《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刊号。

    承担了局井下作业设备及工具设计研究任务。《稠油、超稠油快速脱水综合技术研究》获局科技创新三等奖。《曙光油区油藏深部酸化技术研究》成果得到辽河油田公司的认可,在2007年大面积推广。《稠油、超稠油油藏深部封窜调剖技术研究》成果在现场进行了5口井施工,累积增油1 050吨。

    全年获国家专利4项,3项科研产品经辽宁省计量器具研究所鉴定合格,通过辽河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质量认可,现已初步确定了在曙光采油厂的市场份额。

    【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制定了学院各岗位工作职责、规章制度,使学院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劳动人事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格局,体现高校特点的分配格局基本建立。将日隆公司物业服务和保安引进学院,建立了治安防范报警监控系统,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卫生环境和校本部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完成了于楼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档案的搬迁工作。

    机关各部门坚持为基层服务,为教学一线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后勤生活服务部门为教学培训提供了优质服务,付出了艰辛劳动。环保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更加整洁。夜餐服务为培训学员和学生提供了方便。信访稳定全年受理群众来信28封,接待群众来访50余人次,努力做好重点人员的稳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会、共青团、离退休管理各项工作都有长足的进步。

    【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勘探局安全工作部署,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开展了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反“三违”力度,职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通过领导承包,隐患查摆等活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年来,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组织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从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入手,开展了“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按照“三同时”原则组建党总支2个,党支部31个。结合“形势、目标、责任”教育活动和“三提一和谐”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了解学院、热爱学院、服务学院、奉献学院”的群众性大讨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申办高职、召开学院成立大会、新生报到、军训、运动会、拓展训练等工作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委员会和帮扶工作站,支出4万多元走访慰问离退休领导、特困户、患病职工、遗属等。组织职工健康疗养27人。投资6万元为兴隆台和于楼住户所在小区购置健身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了职工身心健康。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成员名单

      院 长

                王正东

      党委书记

          高 山

      副院长

                崔凯华

          索长生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韩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