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大洼区:监督织密“保护网” 稻蟹共生走出生态富民路

发布时间:2025-09-12 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浏览次数:1

“今年蟹田稻的穗头比往年沉,河蟹个头也比去年大一圈,光这两项算下来,一亩地能多挣小一千!”在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的田埂边,养殖户李长福拨开稻穗,看着水下爬动的青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水稻与河蟹宛如亲密无间的“双生子”,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态富民的壮美画卷。

稻蟹共生模式是大洼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串联起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黄金纽带。大洼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以全产业链监督为切入点,紧盯稻蟹共生产业从苗种培育到加工销售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为这一拥有30多年发展历史的生态农业模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新兴镇躺岗子村,曾出现过一段小插曲。部分蟹田出现河蟹存活率下降、水稻分蘖不足的问题。村民反映后,区纪委监委迅速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探寻问题根源。经调查发现,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提高养殖密度,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有一些地块灌溉渠道老化,活水循环不畅,破坏了稻蟹共生的生态平衡。工作组立即督促镇政府协调水利部门修缮灌溉设施,并组织“农田专家”团队现场指导科学配比养殖密度。短短10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今,无人机精准播撒生态饲料的场景在稻田里随处可见,禾苗青青、蟹肥稻香的景象让人陶醉。

为了让“稻蟹共生”这一生态名片更加闪亮,大洼区纪委监委创新运用“纪检监察协作区 + 行业主管部门 + 乡镇网格”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了全链条监督体系。一方面,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出台《稻蟹共生产业全流程质量管控规范》,对苗种培育、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8个环节制定了26项标准;另一方面,推动建立“稻蟹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养殖面积、水质监测、投入品使用等数据的实时共享,让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在全区选聘42名“产业监督员”,扎根田间地头,及时收集并解决养殖户遇到的难题。截至目前,已推动整改苗种质量、技术指导、品牌推广等方面问题47个,帮助12家小微企业打通销售渠道,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稻蟹共生不仅是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我们将始终聚焦‘生态赋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持续深化靶向监督,让‘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磅礴动力。”大洼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在监督的有力护航下,盘锦“蟹田稻”已走进全国30多个省市,“稻田蟹”远销日韩等国家,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完美融合。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