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市全力谋划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综述
逐梦前行,路在脚下。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真正畅通这“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今年11月5日刚刚挂牌的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示范基地,从顶层设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层面出发,解决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与“应用场”的通道,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应用。目前,该基地已储备1000立方米/年规整填料催化剂等中试项目9项,15个项目正在洽谈。力争2024年建成高水平运营、高质量服务的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张国清到盘锦调研精神,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讲格局讲境界讲担当,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下大力气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示范基地升级建设步伐,推进“减油增化”,着力建链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按下了转型发展的“快进键”。
规划先行,让产学研“无缝对接”
中试是建立在科技成果和产品间的通道与桥梁,决定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今年8月25日,省委书记张国清到盘锦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并对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升级建设寄予厚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市委书记张成中专门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并深入辽滨经开区科创中心等各功能布局实地,就中试基地升级建设等进行调研,强调要构建我市“科技创新研发—中试—转化—生产”的全过程支撑体系。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中试基地升级建设计划、重点领域、运营体制等重大事宜。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求新求变中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市科技局组织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盘锦研究院、大连理工盘锦研究院专家研究编制出《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方案》,明确基地目标定位、领域重点、建设规划、建设运营模式等,整合原有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盘锦高新区、辽滨经开区科创中心资源,并完善公共配套的改造升级,保证中试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规划新建中试配套设施,以满足中试基地的持续发展,让产学研“无缝对接”。
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确定了优先聚焦“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五个重点领域。突出基地的平台型、模块化、机制新、协同式、国家队、世界级,通过三年升级建设,成为东北最大国内知名的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中试基地采取省、市共建模式,共建共享。前期以省市政府投入为主,中后期运营逐步转为多元化投入方式,以企业投入为主。通过市场化运营,组建专业化团队,建立运行、投入、收益、人才等管理机制,面向石化及精细化工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细化工中试项目服务,重点推进项目成果就地产业化。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议事机构,解决中试基地升级建设、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对中试基地的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目前,抽调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辽滨经开区及相关部门精干力量,成立辽宁精细化工中试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请示报告正在审批办理中。
科技成果,贯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当前,省内乃至国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不具备化工中试条件,没有足够经费支撑,而企业因中试环节投入大、风险高,不愿意投资,并且化工中试项目审批过程繁琐,导致中试项目难做,中试基地难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迟迟难以贯通。
揽下瓷器活,得有“金刚钻”。盘锦是一座石化之城,依托良好的油气资源,盘锦石油石化产业是辽宁省第一个超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省石化产业基地中的重要一极,拥有300余家石化和精细化工企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省前列。为保证推进“减油增化”,拉长产业链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及中试基地建设,“真金白银”加大科技投入,目前已具备了打造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升级版的产业、创新优势和建设基础。
成例1:建立东北第一个精细化工企业孵化基地
——2015年,盘锦市政府、双台子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各出资50%,成立东北第一个精细化工企业孵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立足盘锦,促进大连、盘锦、辽宁、东北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科技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基地总投资4.7亿元,占地面积407亩,建成52栋标准厂房,包含实验室、办公区等功能区和污水预处理、危化品仓库等基础功能配套,主要服务精细化工领域的项目中试及产业化。其中有20栋用于项目中试,配备蒸汽供给、污水集中预处理、公共危化品仓库等生产配套,研发楼实验室、办公功能区等服务功能配套。
成例2:打通“小试—中试—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2017年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筹建高端精细化学品中试基地,探索市场化建设与运行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打通了“小试—中试—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先后有三力中科、格林凯默、键凯科技、研峰科技等企业的多个项目完成中试并产业化落地盘锦。
成例3:辽滨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完工
——2019年,持续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总投资2.6亿元,采用PPP模式的辽滨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完工,建有甲类防爆中试车间10栋、危化品仓库3座,科研办公楼、创业培训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完善,引进连云港中茂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试项目。同时,盘锦高新区双创基地拥有定制化工业厂房及人才公寓、能源中心、路演展示中心、商务配套等支撑的创新研发、创业孵化的功能设施,为建设辽宁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提供完善保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建设产学研联盟54家,实施重大科技攻关20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6%,全省排名第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2项,技术合同登记额14亿元。
——这背后是盘锦市深入落实党中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精神和省委“走创新路、吃技术饭”部署的务实举措,市科技局局长刘吉广说。
——这背后是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我们将搭建更好更完善的中试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建国说。
——这背后是盘锦市委市政府“强化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的坚定决心,把中试阶段作为中试产业来抓,把创新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参与起草方案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专家说。
持续探索,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一步,我市将充分整合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力争打造全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中试平台,加快解决精细化工领域中试过程繁琐、效率低、成本高、转化慢、配套服务不完善、科技金融融合不紧密等难点问题,奠定盘锦在全国精细化工产业的主导地位,建成“立足盘锦、面向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公共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为实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深挖中试技术源头。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深挖高校院所的优质小试成果来盘进行项目中试。加强与兵器集团等重点企业沟通,围绕技术需求,帮助企业梳理中试技术源及引进技术团队,指导企业在中试基地进行项目中试。
优化中试审批流程。针对中试基地内中试项目,建立分类审批渠道,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按照项目领域及规模,进行整体安评、环评、能评等审批立项,提高中试基地建设和项目审批效率。探索“一试一策”,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产业和技术量身定制不同的中试政策,加速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产业化。
提升中试服务能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公共配套的改造升级,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及团队开展中试项目开发、孵化及服务,保证储备项目的顺利实施,持续面向石化及精细化工领域企业、高校院所开展精细化工中试项目服务。
强化中试人才集聚。紧盯精细化工技术源,“兴辽英才计划”“带土移植”等政策优先支持中试基地项目,助推中试基地引进顶尖技术团队。各类人才激励政策向中试基地倾斜,充分调动创新创业团队来盘开展项目中试积极性。
希望在前,重任在肩。全力谋划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省委书记张国清的调研要求,利用我省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中试基地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引育中小企业,加快形成精细化工产业群,真正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为建设全国重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持,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辽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