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民营经济、低空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解读
信息来源: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浏览次数:182
发布日期:2024-04-22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刘苏社在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超出预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市场预期总体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苏社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持续加力做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国内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妥防范化解相关领域风险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预期引导、增强市场信心,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经济形势
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改善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袁达在发布会上介绍,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三有”,即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改善。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增幅有所提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增幅分别比上季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投资、出口增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额增长4.9%,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产业结构稳步趋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制造业发展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0.6%、26.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较上季加快2.5个百分点。“三驾马车”拉动更加协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显现,一季度内需贡献率为85.5%;净出口拉动作用增强,外需贡献率从上季的-3.1%转为14.5%。
三是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就业收入稳步增加,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市场预期稳中向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 袁达
“综合来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袁达对做好二季度工作进行了展望,他表示关键是抓落实,突出抓好3件事:
一是更高效率推动落实既定政策和重点任务。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作用,协同实施产业、投资、消费、就业、价格等方面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形成政策合力。特别是,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未来产业等新动能成长壮大。综合运用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深化改革、调节储备等措施,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力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三是更高质量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做好重大政策的预研谋划,比如深入研究谋划如何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常态化做好宏观政策的预研储备,强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
袁达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后续工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狠抓落实见效、狠抓问题解决、狠抓统筹协调,提升宏观政策向微观传导落地实效,让政策更加可感可及。
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
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刘苏社介绍,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9.9%、6.5%,保持较快增速;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进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资的51.6%。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质效并重,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组织做好投资计划编制。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快计划下达、加强计划执行,同时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监管,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9万亿元。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近日,按照专项债券工作职责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地方报来项目的投向领域、前期工作等进行把关,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会同有关方面,尽快形成最终的准备项目清单,督促地方加快债券发行使用,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3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在线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督导。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2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刘苏社还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我们将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落实好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刘苏社表示,将充分发挥已上线的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作用,全面落实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具体要求,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公开推介更多重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研究扩展投贷联动试点合作银行范围,引导银行持续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
袁达介绍,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前2个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7%,比规上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增速快2.5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7.7%,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1%。三是民营企业外贸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水平。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比整体进出口增速快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54.3%,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进口增速分别快于整体4.8个、7.8个百分点。
袁达坦言,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加强纵向上下联动。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调动国家、省、市、县四级发改部门,常态化做好民营企业所反映问题的收集、解决、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另一方面,加强横向统筹协调。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会同42家部门和单位协同解决问题。截至今年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营企业的诉求建议,扣除重复、不属实等的后,约560项,已办理并进一步跟踪问效的约300项,力求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
认为“出口商品多就是产能过剩”站不住脚
金贤东表示,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内产需关系的一个指标,受到需求状况、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这几年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初步分析,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金贤东称,对于产能问题,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金贤东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金贤东介绍,低空经济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也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金贤东
金贤东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概况讲是“三个有”。第一个“有”是有政策。有关部门围绕飞行活动审批程序优化、空域分类划设、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第二个“有”是有基础。近几年各地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的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因地制宜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前不久“深圳—珠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海湾完成城际飞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个“有”是有能力。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都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规则制度体系、培育市场业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坚持稳中求进,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技术创新为驱动、空域开放为保障,推动形成场景丰富多元、供给智慧高效、监管安全规范的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良好局面。
上一篇: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 盘锦不动产登记服务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