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5年)

卫生·体育(2005年)

发布时间:2010-05-21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276

卫生

【概况】

    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61所(含县区、油田),共有三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级甲等医院18所。全市卫生系统共有职工(含辽河油田)8 934人,床位5 740张,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68人,千人口拥有床位数为4.08张。

    全市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所,乡镇卫生院31所,独立设置的乡镇防保站40所,村卫生所416所,县、乡、村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 292名。县乡卫生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25%,中级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4.3%。县乡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4%,中专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6.8%。

    市直卫生系统人员编制2 419人,实有人数2 570人,总量超编15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研究生14人,占0.7%;大学本科509人,占2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 02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5人,占10.6%;中级职称794人,占39.1%。2005年,市直医疗机构共完成门诊量395 175人次,住院患者30 163人次。病床利用率达到54.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业务收入17 244万元,较上年增长19.1%。


【农村卫生】

    坚持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分类指导,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总结大洼县以及盘山县三个试点乡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经验,抓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全市加以推广和普及,扩大覆盖面。截止到年底,全市有476 699名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占农村应参加人口的85.9%;全市共筹集资金660余万元,有3 256人次获得报销补偿,补偿金额435.9万元。农民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缓解。发挥各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相继对盘锦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16次报道,深层次挖掘和报道这一惠民工程,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氛围。抓住中央财政对开展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村卫生院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98万元,重点对6所农村中心卫生院和14所一般性卫生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新建6所,其他为改扩建。规划建设规模17 800平方米,其中新建8 890平方米,改造8 910平方米。项目结束后,全市乡镇卫生院面貌将得到明显改善。


【医院管理】

    以开展医院“管理年”为契机,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引导医院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严格管理、抓建章立制、抓医疗质量、抓医德医风上。据统计,各医疗机构自“管理年”活动以来,共建立完善制度千余项,各项制度知晓、熟悉率达到95%以上。各医疗机构通过岗位大练兵、技术比武、业务知识考试考核等形式,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全年重大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严格医疗服务收费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全市各医院门诊对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实行公示,对住院患者每日发放“住院费用清单”,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增加了收费透明度。市卫生局及时提出市直医院10项具体便民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市各医院紧紧围绕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供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内容,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便民服务措施,使病人就医更加快捷、周到。


【卫生执法监督】

    认真贯彻实施卫生各项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的卫生监督稽查活动,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剂、餐饮业和食堂五项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监督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 666家,实施行政处罚434户次,责令停业整顿39户次,取缔42户次。继续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动食品卫生管理模式的转变。理顺“油地”卫生执法关系,成立“盘锦市辽河油田卫生监督所”,保证了全市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以规范医疗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强化医疗市场监管,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市、县区政府分别成立专项行动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以政府名义下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层层召开了动员部署会。按照“统一领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逐级落实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综合整治局面和强大整治合力。整治期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先后4次视察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市卫生局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分析会,明确重点,硬化措施,强力推进。自去年5月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 550人次,共取缔非法行医47家,处理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20家,处理超执业范围行医19家,依法注销不合格医疗机构282家,行政处罚9.56万元,没收药品、器械价值3.2万元。加大了宣传与曝光力度,通过媒体对医疗市场整治专项行动进展、案件查处情况报道23次,通过《盘锦日报》向社会发布个体医疗市场公告11次,接待、处理群众投诉27起。


【社区卫生建设】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遍及全市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着力打造“15分钟医疗圈”,构筑了由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城市医院基本完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轨,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3.3%,有近50%的家庭有了固定的社区医生,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与网络建设,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加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突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条件建设,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个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水平。全市2个国债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项目、4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相继竣工使用,初步形成遍布全市的预防和医疗救治两个网络系统。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实验室装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的能力。经省级专家组评审,盘锦市成为全省3个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之一,大洼县进入县级试点行列。全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盘山县吴家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大洼县新开镇发生水传腹泻疫情等3起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黑山禽流感疫情发生后,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按照科学理性、规范到位的防控原则,完善防控工作预案,全市组建医疗防疫机动队97支573人,派驻黑山支援3批次7支队伍34人,报送专项防控信息25期,强化了疫情监测、救治、排查、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组织制度等工作环节,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做到反应迅速、科学有序、防治到位。


【疾病预防控制】

    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夯实基础,强化管理,落实各类传染病防治措施,有效遏制重大传染病高发势头,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各项指标得到较好完成。年底,全市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3种、发病1 791例,发病率为138.4/10万。全市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8%以上。全市可疑肺结核病人就诊4 260例,就诊率达到346/10万,全面完成省下达年指标任务。全市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街头无偿献血,成分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92.4%。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向纵深发展,属地化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和落实,城市面貌发生很大改观。健康教育、“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深入人心,大洼县被命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


【医学科教】

    坚持把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培养作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认真加以实施。全年,共完成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省级54项,市级181项,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引进临床新技术、新项目151项;申报省级科研进步奖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和科研成果奖4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6篇、省市级86篇。


【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贯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加强业务管理工作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纠正行风工作责任制,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卫生行风长效机制上,制定《关于改进和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防范与治理、落实责任与完善机制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实施了“医患双项承诺书”。加强行风评议活动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民主性,在全系统广泛开展质量万里行、行风问卷调查、社会监督员评议、医院诚信服务评价等活动,找准行风存在的突出问题,设计专题集中进行整改。卫生行业作风得到明显改观,行风评议满意度达到85%以上。在全市13个重点评议部门中,已由原来的排列倒数几位上升到前6位,达到历史新高,被市政府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稳步推进,集中采购药品品种1 030个,卫生材料195种,采购金额8 465.5万元,药品采购占医保目录的80%以上,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


    (李亮)


【爱国卫生工作】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中央要求,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标准地推进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名城,并提出多城联创目标。结合环境整治、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发动城乡群众参与开展城乡环境大治理,城乡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保证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国检获得成功。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由省专家组按照国家标准十大项、100余小项500余个打分点逐一考核,对盘锦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创建卫生城市办公室工作汇报,并由副市长李淑云亲自主持,重新研究调整工作方案,确定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经过近半年的实施,创建工作基本走上正轨。

    按照市政府新的方案部署,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建立盘锦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网站,把每阶段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成果向全国爱卫会和省爱卫会及全社会进行公布,让全社会都关注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从整治占道经营城市入手,经过多次调研指导、清理整顿,规范乔家市场、八里堡临时市场、兴油大街西段临时市场。入夏后,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几个大封闭市场环境差、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开展对市区封闭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使市内几大封闭市场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市城管大队开展专项整治,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工商、公安、环卫、油田物业,对城区居民反映的夜间烧烤造成的卫生问题进行大清除。兴隆台区对城区内的废品收购点发布通知,限时清除多年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几处较大废品收购点。市创建卫生城市办公室、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机关工委等部门发起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之中。经过近半年的工作属地化管理模式运行,市容市貌有较大的改观。10月,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新标准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使全市创卫工作基本走上正轨,向纵深发展。

    二、巩固农村自来水普及成果,推进卫生无害化厕所建设。2005年,市发改委、市水利局投资400余万元,修建胡家乡园林村自来水管线3 600延长米,在黑鱼水厂至园林村中间建设加压站1座。为甜水乡解决3 000延长米地下管网,中心水厂正在筹建中,三通一平已结束,冬季可开工打井,2006年春季建完储水池即可供水。二期工程中的二界沟镇、新升镇、清水镇、唐家乡、平安乡、太平镇正在做可行性报告和计划。

    农村改厕推进缓慢,先进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推广艰难。随着农村卫生厕所的标准不断提高,盘锦市农村中的卫生厕所普及率落在了全省之后。2005年,国家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因此全市争取无害化厕所指标1 000座,由于招标工作9月份落实,厕具运达后,恰逢收割脱谷,又遇防控“禽流感”,计划年内建完的1 000座无害化卫生厕仅建成三分之一。

    三、消除鼠害,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市爱卫会按照省爱卫会的部署,年初安排计划,采取环境治理与化学防治的办法,按期实施。入春开始搞春季灭鼠和春季熏杀越冬蚊蝇,杀灭在暖气沟、下水道里的越冬成蚊,有效的降低了夏季蚊蝇密度。春秋两季是消灭鼠害最佳时机,采取专业队伍和社区兼职投药员结合的办法开展大面积的灭鼠活动。11月份,周边市县相继出现疫禽流感疫情,在防控禽流感搞好禽类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市区、辽河石油勘探局爱卫会在市区及油田矿区开展大面积药物消杀鼠害,16个街道办事处103个社区59个油田二级单位参加了活动,共投鼠药28吨,投放毒饵合5 500个,降低了老鼠密度,有效的控制了鼠传疾病爆发。

    四、健康教育、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呈跨越式发展。根据辽宁省健康教育总体规化和工作规范要求,积极开展以重点人群为主要目标的全民健康教育工作。以普及基本健康知识,以健康促进为基本策略,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建立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工作机制,以科技环乡、乡村金话筒、健康面对面、乡村行、预防艾滋病为核心,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结合各种卫生日活动,向广大农民开展卫生知识宣传,通过以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策略,普及卫生知识,增强广大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保护农村劳动力,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促进农民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和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经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农民的健康价值观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大洼县被推荐为全国健康教育示范县。

    年内,在《盘锦日报》开辟每周一期健康指南公益性专栏,在盘锦电台开办健康帮您忙、健康之声、健康驿站专题栏目,在盘锦电视台先后开辟健康教育、科学月健康栏目,为提高农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中小学健康教育与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起来,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中小学健康课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考评,开课率达100%。

    兴隆台区、辽河石油勘探局在社区、矿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档案,有网站,基本实现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资料档案化。市、县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基本保证健康教育经费人均0.1元,市本级每年12万元的专项经费足额到位,促进了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药品食品监督

【药品管理网络建设】

    2005年,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狠抓“两网”运行质量,拓宽监督渠道,落实长效监督机制。全市药品供应网的覆盖率已达到100%,供应网配送比例达到80%。

    强化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年内,已建立起以基层药监部门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在全市29个乡镇,301个行政村,实现镇镇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的立体信息网络,覆盖率达100%。按照药品监督网络培训、考核、聘任、检查、报告、奖惩等8项岗位责任制,加强网络人员的管理。

    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立进货检验制度,推广统一的认证和标准化包装标识,推行购销索证、索票及重要市场销售备案和质量追究等制度,并对供应网络的药品配送、服务、质量提供有效证件等情况进行抽查和抽检,建立诚信和监督管理档案,使农村医疗机构真正做到购进渠道合法、储存规范、记录齐全、质量放心。树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竞争的观念,大力发展药品批发企业连锁经营,促进农村药品质量的全面提高。积极鼓励已经通过GSP认证的具有竞争实力的药品批发企业参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支持和引导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农村发展,支持企业通过连锁配送的网络优势把放心药品直接送到农村。全市药品连锁直销药店近半数以上坐落在农村,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初步形成竞争、有序、开放的农村药品市场,逐步建立起清晰、稳定、集中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截至目前,全市供应网的覆盖率已达到100%,供应网主体药品配送比例在80%以上。


【药品监督管理】

    年内,企业换证工作全面完成。本着“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市内的6家药品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GMP认证;制定《县以下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农村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巩固认证成果,加强对已认证企业的日常监督,对不严格执行认证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推动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加大药品抽验工作力度。制定下发《盘锦市药品监督抽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药品检验的技术监督职能,增加抽验批次,为净化药品市场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督依据,全年共抽验检品541批,已完成521批,其中不合格145批,不合格率为29%。

    加大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对全市医疗机构和经营企业的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说明书、包装标识专项检查,共立案3起,警告、责令整改9起。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专项整治,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发布管程序,加强对报纸、广播、电视及室外宣传小报广告的监控力度,严厉打击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共查处12起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并及时移交工商部门予以严肃处理。开展对特殊药品的专项检查,制定《关于对含有可待因口服液和人参药品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对全市301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进行了检查,特别是具备二类精神药品、罂粟壳、医疗用毒性药品经营资格的零售企业及零售连锁门店的检查,对经营资格进行重新认定,批准辽宁成大方圆连锁店盘锦中心店等8家药品零售企业准予经营,保证特殊药品的合理使用。开展疫苗市场秩序的专项检查,保证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

    坚持药品监督抽验,严厉打击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出动1 000余人次,检查涉案单位400余家,立案134起,结案112起,结案率84%;罚款32.7万元,没收假劣药品货值3.56万元;捣毁无证经营窝点5处,发出药品质量核实函49份,认定假药18种。

    加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档案。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并将现场检查记录归档,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到目前,建立安全信用档案的比例达到20%以上,计划3年时间将全市药品经营企业全部建立信用档案。

    完成五类中成药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的研究工作的起草,建立14种化学药的检验方法,并上报中检所;积极做好《药品快速鉴别》的科研项目,完成第二批17个品种共53批的《心脑血管用药化学快检鉴别》的方法起草工作,完成齐齐哈尔药检所71个品种220批次的《解热镇痛类药品化学快速鉴别方法》的交叉验证工作。在整个快检工作中,盘锦市药检所得到中检所的充分肯定,《药品快速鉴别》最终以97%的通过率在化学快检组里排名第一。


【扶持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以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年产值超2亿元,生产121个制剂品种。改制后的盘锦恒昌隆药业有限公司吸引外资、资产重组,现具有26个剂型、年产值1 500万元的生产能力;盘锦华成制药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飞蓟素生产企业,是大洼县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盘锦森荣药业有限公司、盘锦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分别于1月和4月份了通过GMP认证,企业重现生机活力。支持辽河药材经销处等实力强、管理规范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连锁门店,企业做强做大。2005年,全市现有药品经营连锁企业6家、批发企业6家、门店368家。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刚刚起步,食品安全监督体系薄弱,监管力量不足、资源分散,短期内难以形成合力,食品安全监督的部门多、职能交叉,甚至相互制肘,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任务难的实际,市药品食品监督局从“明确一个共同目标、建立二级档案、制定三层制度、抓住四个环节、构筑五个平台”入手,全力做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明确共同目标,承担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三项职责。通过综合监督资源,综合监督力量,建立起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真正树立起“抓手”的权威。

    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档案,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监管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行政不当,问责谁”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管理相对人的诚信档案,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督信用档案,对不讲质量信用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记录纳入档案,并进行严肃查处。

    制定制度。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食品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意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晰全市及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各成员单位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专项制度、食品准入制度、退市制度、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市场监督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规范管理体系。对管理相对人制定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落到实处。

    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督。严格审查和发放许可证,加强分类管理,建立食品区域监督责任制。监督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重点强化对学校食堂、餐饮业及建筑工地食堂,特别是小餐馆、个体门点的检查和监督。通过加大对四个环节的监督,保障从田野到餐桌各个环节的食品消费安全。

    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和相关部门举报电话的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每季度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对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及相对人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体育

【群众体育】

    一、场地设施。开展体育进社区和体育下乡活动,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利用体彩公益金向社区、农村发放健身器材40余件、篮球架15付、乒乓球台22副、台球桌7副、健身大象棋14副及足、篮、排球376个,为广大群众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健身广场和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对不能使用的健身器材及时拆除和更换,消除隐患,确保群众健身活动的安全。

    二、活动建设。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活动,抓好“冬三项”活动的开展及比赛。年初,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冬三项”比赛,在抽查各学校落实“冬锻”活动中,100%的学校开展以踢毽、跳绳、长跑为主的体育活动,参加活动中小学生人数达10万多人,学生体质得到增强。社区、农村和职工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市村、屯和社区80%以上都有活动站点,有专人负责。9月18日,在市体育场举办“盘锦市全民健身周启动仪式”暨“盘锦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年成果展”,市、县区都制作了展板,生动地展示了盘锦市实施全民健身工作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当天参加活动达2 000余人。9月20~22日市体育局同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市直机关第三届全民运动会,整个赛会精彩、热烈,圆满成功。市体育局协助市教育局、市供电局成功组织教育、电业系统运动会,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比赛、健身的热情。

    三、组织建设。年内,重点调整社区和乡镇全民健身组织机构,改造文化站,成立文体站和文体中心,覆盖面达85%。狠抓社会体育指导站的建立和社会体育骨干力量的培养,提高指导员的科学指导水平,发挥能动作用。全年组织社会指导员培训班8期,培训一级指导员176名、二级指导员180名、三级指导员230名。

    四、搞好国民体质监测。2005年是国家实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年。根据辽宁省体育局统一部署,从4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8个年龄组、十四类样本、7200人样量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通过精心准备,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及时完成了任务。此项工作的开展,充实并完善了本市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为了解市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广大市民(幼儿、成年、老年)起到如何针对自身特点,注意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健身运动处方,最终达到健康的目的。

    五、体育总会。加强对全市各单项协会的管理,从新登记注册,个别进行了组织调整,调动积极性开展工作。全年联合社会力量举办了羽毛球、钓鱼、乒乓球、电子竞技、中国象棋等比赛,并组织各单项协会参加上级各项比赛。其中,在东北三省武术传统项目比赛中,盘锦市代表队获金牌13枚、银牌23枚、铜牌19枚。4月份成功地承办辽宁省四种健身气功培训班,得到辽宁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及省老年体协的肯定和认可。在实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受到辽宁省和国家的表奖。


【竞技体育】

    为迎战2006年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从理顺训练体制入手,明确训练项目和目标。年初开始对参加省级比赛运动员的资格审查、注册、竞赛报名、组织、统计等工作,为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打好年度比赛而进入备战状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科学选材,科学训练,认真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提出“选好苗子,着眼省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方针,每个教练员都签定了责任状,积极投入到训练第一线。全年在参加省里少年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26枚,多人次获得前八名,并获得全国比赛金牌1枚。其中,省田径比赛中获8金、10银、6铜,团体总分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全年承办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20余次,并向省专业队输送队员5名,向各大学输送队员20名。


【体育产业】

    针对本市体育产业起步晚,效果不明显的差距,年内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内其它市及外省进行体育产业的学习考察,找出差距和不足,学习先进经验,在思想上增强认识。借鉴其它城市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积极开发广告产业,利用体育场有限资源,鉴定广告牌出租协议,为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谋新路。继续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在体育彩票发行工作中,加强对各销售网点的指导、培训,注重体彩宣传,全年体彩发行量4 900万元。


【场地设施】

    继续建设好以市体育场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广场,规划和改造体育场周边环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年内健身广场完成了雕塑、路灯、栽树、绿化等工程,每天来参加健身锻炼者有数百人。11月份进行网球、篮球、排球等球类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计划2006年9月底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