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2005年)
科学技术
【科技计划】
按照全市经济发展要求,2005年安排市级科技项目57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 000万元。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产值6.87亿元,利税1.5亿元。年内,共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科技资金690万元。通过科技项目实施,提高了企业创新意识,推进了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
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成为盘锦市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2005年通过复审和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全年可实现高新技术产值80亿元,增加值为24亿元。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继续完善华孚公司等10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通过计划引导,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完善研发手段,培训人才,推进与高校院所共建等措施,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农业科技】
2005年,农业在科技攻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一大批重大成果,申报并组织实施各级星火、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和成果示范推广计划项目25项,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10项,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水产、畜禽、林木新品种20个,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快。绿色稻米生产、保护地生产、水产养殖、特种畜禽养殖和苇田综合开发利用5个科技示范基地和鼎翔生态农业、鑫安源景观农业、万丰现代化生态农业园等3个科技生态示范区也已粗具规模,较好地发挥了科技试验和示范作用。
【科技合作】
积极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平台。在巩固发展已有合作院校的基础上,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了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使市校合作单位达到11家。邀请专家成立盘锦市发展塑料加工产业科技咨询委员会,为制定发展塑料加工业科技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举办科技合作工程项目洽谈会,邀请8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汇聚盘锦,与盘锦市500余家企业的1 000余名代表就盘锦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洽谈、对接。共签订正式合同83项,意向协议7项,技术交易额1.2亿元,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大丰收。
组织近100余家企业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20所重点院校考察、洽谈,并积极参加“海外学子创业周”、“东北亚高技术博览会”、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省校合作工程项目洽谈会、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览会等活动,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技术攻关、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
【知识产权保护】
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整规办等有关部门开展专利保护专项行动,全年专利执法行动出动人员总计326人次,检查商业场所和药品企业及网点526家,药品1 682种,商品460种,查处冒充专利数5种(件),查处假冒他人专利1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4件。通过专项行动,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药品食品领域专利侵权行为,使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内,完成专利申请650件。
【科技成果】
2005年,共鉴定科技成果24项,其中省级鉴定9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项,国内领先水平的9项,国内先进水平的8项。
【科学技术奖励】
按照《盘锦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过形式审查、行业组专家评审,并终审评定,2005年度盘锦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共奖励35项。其中,“提高稠油吞吐效果工艺技术”等9个项目获得一等奖,“水稻新品种盐粳34选育与开发”等16个项目获得二等奖,“盘锦市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规划”等10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共推荐15个项目参加省科技进步奖评选。2005年,由华孚公司完成的“YL-8型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项目、辽河油田钻采院完成的“压裂防砂工艺技术”等4个项目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完成的“火成岩储层识别与预测技术研究-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例”项目、辽河油田钻采院完成的“有杆泵深抽工艺技术”等3个项目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科技活动周】
通过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培训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科技书刊4 000余册。科技人员下乡100余人次,培训农民3 000多人次,解决生产中的问题50多个。为了加大科技活动周宣传力度,在网上开设了科技活动周网页,在网页上宣传了禽流感防控知识。
【技术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
全年共认定技术合同410项,技术交易额为9500万元,新办民营科技企业3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90家,技工(农)贸总收入19亿元。
【信息化和科技情报】
完善数据库10个,引进3万元数据,维普信息、辽宁省情报所信息以及中国专利数据库百余种,网上科技期刊千余种,为企事业单位项目检索奠定了基础。
【科技宣传】
全年共出版《盘锦科技参考》6期,组稿3 000余篇,发行3 000余册;发行《科技动态》13期,发行3 900份;《盘锦市科技进步年度报告》和《盘锦市科技志续志》工作已基本完成。
(张维龙)
【盐碱地利用研究】
2005年承担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5项,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自选项目13项。共取得获奖成果3项,鉴定、审定成果3项。其中,“水稻新品种花枝8号”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滨海稻区农业多元结构种植养殖模式研究”和“水稻新品种盐鞭34”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辽盐188”、“辽盐98”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别达国内先进水平和省内先进水平;“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通过市级审定。
一、“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盐丰47、盐梗68试验示范”课题,是国家科技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本项目依据实施计划要求,在辽宁、宁夏、山东、河南、河北、新疆等9个试验示范点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盘锦市水稻生产综合技术开发”课题,2005年在水稻新品种高产开发、机械化收割新技术开发及生产技术规程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三、“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省、市两级攻关项目,经过育种室全体科技人员的努力,2005年参加省区试、生试、TV试新品系6个,参加品比试验28个,参加鉴定试验材料14份,生取后代材料3 000余份。
四、辽宁省科技厅下达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循环建设”项目,在上年研究的基础上,年内展开多子题研究,己完成年度计划。
五、“应用高新技术选育优质超级稻及超级杂交稻”是辽宁省财政投资项目,2005年完成年初计划,两系杂交制种共配制组合16个,制种产量达到预期目标,共有测优材料115份,共配制测优组合100余份。
六、“水稻杂种优势固定的研究”是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该项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共有后代材料800份,收取单株(系)近1 000份。
七、“绿色稻米生产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圆满地完成任务。改项目在提出水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体系的同时,又提出新型农田工程模式,经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八、“近海滩涂、湿地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研究”是市科技局下达的,主要进行耐盐特菜研究、耐盐蔬菜品种选育及甜瓜时木的研究,各项研究部取得可喜的进展。
九、“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是辽宁省农垦局下达的项目,经1年的示范推广,完成推广计划,收到良好的效果。
十、“水稻新品种盐梗34示范与开发”课题是市农业开发办项目,2005年在盘锦稻区累计推广近1.33万公顷,全省累计推广近3.33万公顷。
十一、“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研究”等13项所内自选课题,也都较好地完成各自的试验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赵岩)
【芦苇科研】
一、概况。2005年,是芦苇研究所归属地管理以后,科研成果取得最多的一年。年内,荣获辽宁省十佳科学研究单位,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二、自主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一)“利用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该研究是与市环保局合作项目,经过三年、多点、几百次的实验对比,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并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推广、利用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城市污水、造纸污水、油田污水和化肥污水提供了科技依据和实用技术,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盘锦市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规划”受到省市农林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构筑防御自然灾害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根据盘锦市滨海湿地的分布特点,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实现湿地效益最大化的实际出发,对全市滨海的芦苇湿地、退海滩涂湿地、废弃湿地和国家级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恢复做出了总体建设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设目标,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三)“4W—2·0型集堆式芦苇收割机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在2004年研制的基础上,对整机进行20余项技术革新,绘制图纸728张,生产样机2台,经过30余天的收割试验,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芦苇收割机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循环经济建设”,该项目是2004年辽宁省竞标立项中的中标项目。两年中,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数据,探明了湿地的生态过程,为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五)“鲜、干芦根活性对比及保鲜饮片的规范研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项目经过与中国中医研究院、沈阳为尔保鲜研究所的三年合作,已经完成了项目的研究工作,掌握了两种保鲜方法,探明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芦根的保鲜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六)“苇田综合开发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已经通过市科技局的检查验收。该项目是2003年盘锦市竞标立项的中标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三年的科学研究,探明了苇田综合利用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为苇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技依据,将辐射、带动芦苇湿地经济的大发展。(七)“翅碱蓬在辽河三角洲的利用及栽培技术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该研究2005年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经过一年的栽培试验,初步探明了在不同条件下,翅碱蓬播种、发芽、生长、发育、开花、成熟的试验数据1 500多个,掌握了翅碱蓬的栽培技术,为实现翅碱蓬独特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八)“苇田缓释肥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取得初步成效。该研究是与辽宁华锦集团合作开发的项目。在应用的过程中,采取田间多点试验,跟踪调查对比的方法进行,用不同的施肥量,不同的施肥时间,不同的施肥地点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初步掌握了最佳的应用方法,为推广和应用苇田缓释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九)“盘锦滨海盐土发展咸水灌溉农业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在滨海滩涂上,利用滩涂丰富的咸水和盐土资源,对海蓬子等盐生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初步探明了海蓬子等盐生经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发展海蓬子等咸水灌溉植物,积累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十)“盘锦苇区蝗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通过一年的多点调查,探明了蝗虫越冬的数量、孵化的时间、蝗虫的种类和发生的规律,为实施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年内,芦苇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根据气候条件和水资源对芦苇生产影响的实际,组织由农学、植保、水产等专业人员参加的专家组,分片包干,对芦苇生产进行全年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在芦苇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新问题,为全市芦苇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全市芦苇湿地是蝗虫、蚜虫易发区。为了做好虫情的预报、防治工作,在辽滨、东郭、羊圈子等芦苇产区,设立多个监测点,根据蝗虫、蚜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跟踪监测,当虫害易发时,两次向苇区发出了预警通报,各苇区及时做了预防工作,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发生,为实现芦苇优质高产做出了贡献。根据分场、作业区两级班子调整,年轻干部多,生产经验少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培训,参加培训400余人次,为芦苇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服务。受山东省沾化造纸原料基地的邀请,对其中层领导干部进行技术培训。芦苇研究所与新疆、江苏等省、自治区的芦苇生产基地进行广泛合作,建立伙伴关系,扩大社会影响。赴黑龙江、山东、河北、吉林、江苏、天津等省市,对咸水灌溉农业、发展湿地经济、芦苇深加工等项目进行考察,学到了经验,扩大了交流,开阔了视野。
四、科学管理意识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办公楼、招待所、院内和基地路面实施维修,改善了办公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档案管理科学、规范,跨入省级先进行列。档案管理工作,在基础差、资金少、标准高的情况下,我们经过努力首次跨入省级先进行列,被辽宁省档案局评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成果三等奖。加大对芦苇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科学管理,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芦苇产量再创新高,年产芦苇1 465.3吨,同比增长9%。
教育
【概况】
2005年,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政策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以科学管理、民主治教、依法治教为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抓住机遇,求真务实,眼睛向内,超越自我,圆满完成全年教育工作任务。年内,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核心狠抓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进一步具体化。在全市中小学继续开展人生观、苦乐观教育,多次举办“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辩论会和演讲会,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了“学习、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继续坚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育人理念,从一点一滴入手,从习惯培养入手,坚持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七个一分钟”及“十二个学习习惯培养”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继续狠抓必修课,上好选修课,规范活动课。通过“三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全面落实盘锦课堂教学模式,把盘锦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精神进行有机融合,使盘锦市素质教育实施有创新、有成效。在全市各类教育教学中,继续开展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活动,运用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提高广大师生的自身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成功地承办了“辽宁省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名校长研讨班”,全省各地区的120名名校长对盘锦市的学校管理给予了好评。
2005年,共组织实施21次招生考试,有42 141人报名;各种招生考试录取人数共11 483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录取6 89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3 171人;成人高等学校录取1 422人;自学考试毕业287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次,共有8 414人报考(含三校生609人,实践生7人,中师生38人)——共录取6 890人。其中,本科4 086人,专科2 804人。考入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9人,市高级中学的唐天浩取得全省卷面总分第一名好成绩,盘山县高中的张昕炀10周岁考入本科院校。连续第3年实行普通高考100%考场实行电子监控,全省唯一实行用语音代替铃声。
市教育局继续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到58%,城市提高到90.2%,每万人口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家庭困难免费升中专,成绩不好照样升中专”的政策,成批组织学生到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带薪实习,扩大出口、拉动入口。北方工业学校招生超过1 000人。盘锦市经济学校招生在上年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2005年又超过900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连续第3年突破1 000人,在校生已到3 600人。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复查。市高中探索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布局调整减少学校12所。
加大帮扶贫困生的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成对全市8 200人次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在《盘锦日报》上公布。全市教师每人和一名贫困生、一名后进生分别组成互助组,提高了巩固率。
油田二高中、实验中学北校、实验小学南校区、长征小学的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操场竣工,油田三高中操场基础已完工。城区学校塑胶跑道(或操场)与学校数量之比,全省第一。
市直属10所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交流或新提拔正职校长。3月26日市直学校校长述职,8月18日全市组织校长参加继续教育统一考试。进一步削减学校收费项目,治理乱收费工作获省政府检查组高度赞扬。连续7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纠风先进单位。
教师节对名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等12个系列先进人物进行表彰,本市教师应邀到新加坡讲学,出席第二届教育家大会并发言。李琦老师参加英语教师考试获辽宁省第二名到英国学习语言。
狠抓教师培训。8月25日举行第九次市直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业务能力统一考试,与辽师、沈师、渤海大学联办教育硕士班。继续推行教师轮换制、聘任制。589名教师通过评审成为高级教师,16名干部、教师到青海省支援教育。严把教师入口关。岗位公开,逢进必考,市直学校择优录用教师70名。
本市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细化,召开了课题研讨会。
辽宁省补贴盘锦市的场办教师工资1 000万元,已列入年财政基数。场办教师工资2005年起,均实行统一发放。兴隆大厦为农村优秀教师发奖金10万元。市教育基金会总额超过900万元。
【幼儿教育】
年内,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市幼儿教育工作又有新发展,新建幼儿园65所,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382所,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8%。评选幼教学科带头人。参加评选的幼儿教师65人,确定27名幼儿教师为2005年学科带头人。在辽宁省基础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举办“评选幼儿园活动区优秀教学活动”评比中,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兴隆台区实验幼儿园参评。兴隆台区实验幼儿园荣获一等奖。召开盘锦市幼儿园活动区教学观摩及幼儿园环境创优现场会,共有80人参加,9名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有8所幼儿园参加环境创优评选活动。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兴隆台区实验幼儿园、双台子区文教幼儿园、商贸幼儿园被评为“优胜单位”。
【基础教育】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检查督导“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全市广大教师将“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自觉地运用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组织了全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着重检查“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参赛教师127名,参与教师达1 000余人次。深入开展“7个1分钟”和“12个学习习惯培养”活动。学年初,由主管局长带队,深入市直中小学,检查省颁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7个1分钟”及"12个学习习惯"的实施情况,并对各所学校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要求。10月中旬,召开了盘锦市第九次培养良好习惯现场会,与会人员有辽宁省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名校长研讨班100余人,山东山西广西等60余人,县区局长、股长、督学室主任、市直校长等100余人,总计260余人。会议组成专门评审小组,对全市城乡学校落实“7个1分钟”以及“12个学习习惯”情况进行检查评分,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开展。组织完成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工作,全市共有12 582人报考,其中城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2%,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58.5%。其中,市直初中应届毕业生为3 962人,中考报名3 912人,报考率为98.7%。严密地组织市直和兴隆台区4 199名初中应届毕业生文化课考试、评卷及录取工作。中考指标分配严格按省厅要求一次性分配到校,并在中考前进行了公示。市重点高中公费录取456名,比去年增加50名。组织市直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参加体育测试的学生3 962人。对全市的大课间进行了检查评比,受检学校43所,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次,通过检查评比发现,各所学校对大课间认识越来越高,做得越来越好。
在全国竞赛中,获小学英语全国一、二、三等奖共135名,其中一等奖20名;获初中(初三)数学全国一、二、三等20名,一等奖一名,省级奖93名;初中物理全国一、二、三等奖14名,其中一等奖2名,省级奖88名;初中化学全国一、二、三等奖82名,其中一等奖2名,省级奖43名。
成功地举办盘锦市教育系统第五届艺术节,规模之大、效果之好,超过以前任何一届,参与师生达5 000余人次。
【教育科技创新】
本市学生参加辽宁省各种科技创新比赛10次,获一等奖223人;有5次组团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各种科技比赛,有19人获奖。在辽宁省电脑机器人创意设计竞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举办第六届教育科技节,共有38 795件科技作品参展,在上年108项学生科技作品获得国家专利的基础上,2005年又有152项科技发明和制作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市教育信息网,在实现中学、中心小学“校校通”的基础上,2005年全市农村200人以上的村级小学实现全部联通。
4月,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省开展的“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资源库建设”作品征集活动。通过征集、筛选,选送教师优秀作品95件,有35件作品入选;4~5月份,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选送作品66件,其中获三等奖3件、优秀奖17件。
10月,组织参加2005年“辽宁教育音像杯”暨全国第九届信息技术环境下优秀课例、课件、论文评选活动,本市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名。兴隆区八里小学冯云恒老师的课件《棉花姑娘》被省推荐参加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10~11月,先后两次对市直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指导。落实辽宁电视台科教频道和辽宁教育电视台节目在盘锦市覆盖工作,市直学校、两区学校和盘山县各学校都能收看到“空中课堂”节目。全市现有勤工俭学基地97个。其中,农、林、牧、渔基地72个,总面积1 626公顷;工业基地20家;第三产业基地7家。勤工俭学从业人员173人,其中教职工40人。
【职业教育】
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坚持文化课单元化、专业基础课模块化、专业课项目化的原则,积极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习惯、生活习惯。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北方工业学校划归市教育局管理,市教育局从干部队伍、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使学校焕然一新,2005年招生突破1 000人。本市职业学校布局、专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为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及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职招生突破3 400人,中职毕业生2 050人、高职毕业生320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0%;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5%。2005年有520名毕业生生参加技能鉴定,并获得技能证。市经济技术学校向广东中山、东莞分三批组织153名学生到企业教学实习,开拓了盘锦市职业教育实习就业的渠道,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络。为了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层次低、专业对口差、稳定性差的问题,认真研究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11月2日~12日组织9名同志到四川合江、昆山开发区、上海市、中山市、深圳特区、东莞市等地区学习考察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见识,为盘锦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多渠道争取资金。积极利用2005年国债项目,与市计划发展委员会共同协商,争取国债项目资金120万元用于盘锦市职业教育发展。该项目加上等额的配套资金可建设教学楼3 000平方米、增加实验、实习设备50台件。
【成人教育】
根据辽教办〔2003〕90号文件精神,全市共有18个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10个成人大专专业证书教学班通过评估验收。由于措施得当,在生源锐减的情况下,辽大函授站2005年招生80人;有32人获得学士学位,占学生总数43%。
积极推广农村初中“9+1”教育新模式。荣兴乡根据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总结出“93663”农村教育新模式,盘山县吴家乡、甜水乡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可喜成果。加强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2005年全市新增市级标准化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共培训农民10万人次,为转移农村富有成效余劳动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宣传农民教育工作,出版《为了大地的丰收》一书。
市教育局会同兴隆台区、双台子区文教卫生局中对全市民办教育情况开展联合检查,共取缔非法办学机构20余家,规范了民办教育市场。认真贯彻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对盘锦市审批的48家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年检、换证工作。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2005年,全市中小学继续坚持长跑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长跑活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在全市开展测试工作,狠抓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着眼点放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动竞赛、大课间活动中。2005年,市教育局举办盘锦市第十八届学生运动会,共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7个项目的比赛,比赛的总天数为3天,抽调裁判员62人,参加学生人数达6 870人。10月18日至10月22日,对全市38所中小学进行大课间操检查评比,通过评比,促进全市中小学大课间操活动又上新的台阶。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开展了健康教育。按照规定对全市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和六病防治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改革】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优化高职特色和区域特色。建成院级骨干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力争国家级试点专业。7个院级骨干专业分别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物业管理专业、有机化工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电算化会计专业、高级护理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小学教育专业与辽宁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拟升本科;新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将与大连环东物流公司合作办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与盘锦新捷维汽修公司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与辽河油田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招生形式良好。
二、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培养为主线,搞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沟通的教学体系。新课改正式运行近半年时间,效果显著。新的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实现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用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以及英语等级考试工作。
三、以应用为主旨,以实践纽带,不断修改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2005级的教学计划,经过各个系教研室的研究、讨论,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教学计划修改的基本原则。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要与能力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坚持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与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相配套的课程,以方便学生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进一步突出技能与实践教学,并严格规定高职三年制的第三年、五年制的第五年、中专的第三年要全部用于实践教学。要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三级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技能。
【学院管理】
以落实辽宁省教育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的整改方案为指导,不断完善和改进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一、教学管理。召开第十次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编制10期《教学工作简报》。教材征订、任课教师落实、教学环节等各项教学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发挥督导组和维权小组作用。开展达标课活动并圆满完成所有达标课任务,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的提高。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引进1名博士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考试和考风、考绩管理。本着以考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的原则,加强考风、考纪管理,严把考试关,各种考试井然有序,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和毕业资格审核工作,做好公共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科研工作有新进展。组织教师撰写及审核《辽宁高职学报》论文26篇,省级课题及省“十五”课题进行结题工作。图书馆建设有新成绩。本年度共加工采编图书近3千册,订阅2005年度报刊369种。针对当前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从2004年购书计划10万元经费中拿出4万元购买北京超星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目前数字图书达到31 041册。全院教师可以从各部门办公室,学生可以从各个机房查阅数字图书和全文数字期刊。加强教学设备的建设与管理。在原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投资100余万元,建立卫生系实验室,同时又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大型网络实验机房,全院微机数量已达到600余台。投资50余万元,在化工系装备一个汽车实训中心。完善教学设备的入库、建卡、立账等工作,加强公用机房的管理与设备维护,保证了全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并加强校园网资源建设,为校内办公信息沟通、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和途径。
二、学生管理。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入手,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活动,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立各系辅导员队伍和团总支组织机构,充实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院系学生会、班委会,院团委、系团总支、班团支部为主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逐步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已基本形成。通过组织进行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守纪观念。2005年学院成功的举办第三届田径运动会、第四届足球联赛、第五届学生篮球联赛、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演出、校园首届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充分调动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建立较稳定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严格执行高校工委〔2005〕121号文件精神,建立完整的辅导员、班主任选任、测评、奖励与惩罚制度。
三、行政管理。加强经费预算、财务开支、固定资产、学费收缴管理工作,采取院系两极管理,以系为主体的经费包干管理办法,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在预算执行中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对学院的教学部门公用费用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大中专定额,改为按收缴学费的比例进行包干预算。建立定期预算分析,跟踪制度,杜绝了超计划开支及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不合理现象。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清理工作,对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进行清查填报,确保学院固定资产不流失。年末固定资产原值9 199.7万元,比上年增加固定资产303.1万元。根据国家省市文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依据《省教育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制度改革》和《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辽价发〔2003〕15号文件的要求,调整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并对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学费进行清理,作到不重不漏。全年收缴额为1 435.2万元。完成对车辆使用的改革。推行“单车承包责任制”,把辆车承包给个人,每年的费用支出有最高限额,节省经费达20万元左右。以此为切入点,在档案、信息、复印、打字、会务承办、接待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次性通过省级“安全文明校园”专家组的检查评估。充分发挥保卫工作的职能作用,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聘用保安公司的保安人员,实行了门卫站岗制。加强值班值宿工作与夜间巡逻工作。并加大重大节假日、敏感日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了对公寓的管理,加强了消防工作,建立院系两极治安组织,实现了治安网络化。年内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
四、完善后勤社会化监督机制。对饮食服务中心、供暖服务中心和舍务管理服务中心完成了第二轮的承包,在总结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承包责任。派专人负责监督社会化单位的经营运作,使其承包经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
五、加快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校园整体绿化。共集资320余万元,建新学生公寓,现已基本竣工,总体上能解决学生因公寓宿舍容纳学生数量有限而长期在外居住的现状。年内,共栽种树木7 800棵、各种花草17 000株(盆),新植草坪面积1 300平方米,实现花园式学校。
【招生层次与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保900,争1000”的招生目标,新生的层次有明显的提高。年内新招收学生1 304人。其中,高中起点的学生数量达到800余人,极大改善了学生的层次结构,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年内,有593名毕业生,以毕业生的就业为重点,做了大量工作。完成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学籍核实、图像采集、毕业手续的办理工作。建立院系两极就业指导体系,有专人负责,并充分发挥系一级的主体作用。利用校园橱窗、互联网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举行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把人才市场带进大学校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30家单位到院招聘,为该院毕业生提供较很好的就业平台。
【成人教育规模扩大】
成人教育工作,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为切入点,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做好成人教育的招生办学工作,在开放教育和联合办学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开放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行成性考核,提高了利用多媒体技能,加强网上教学,抓好考风考纪建设,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招生力度,落实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试点的需求开展招生工作,招生对象均符合开放教育要求。2005年春秋两季招收开放教育学员301名(含专、本科和两县电大),联合办学共招收80名学员。并在新生劳改支队设立教学直属班。年内,一次性顺利的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关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教育的合格评估。评估成绩列在省内电大系统10名以内。通过这次评估,确实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精神文明建设与群团工作】
召开盘职院党建工作会议,推进了学院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11月9日召开“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总结与归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下,组织发展新党员工作,重点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和大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有500余名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大学生,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经过严格考察、政审等程序共有37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有28名中共预备党员发展为正式党员。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党支部和优秀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奖。
专门成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领导小组和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委员会,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学生处有人进入学生公寓,教育学生树立以公寓为家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同不文明行为、不卫生习惯决裂等。以“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成长成才”为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建立规范有序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沟通功能,占领互联网这块阵地。半年来,在完成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拓宽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与平台。
以争创“安全文明校园”为契机,继续开展校园周末文化系列活动,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检查评估细则》,强化对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检查考核工作,在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及学院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方面狠下功夫。办好《盘锦职院院报》、《盘锦职业技术工作信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树立学院良好外部形象。进一步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阵地、制度、队伍等方面的管理和利用,使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步入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工会、共青团结合自身特点,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适时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效的配合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如学院团委,积极帮助贫困学生谋求勤工助学岗位。在学院党委的积极支持下,经学院团委多方联系在院内为贫困学生谋求勤工助学岗位300余个,使本院的贫困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得到报酬,摆脱困境。并与银行联系,为特困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已经为75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达到318 120元,并且贷款已经全部到位。年内,获得“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年内,与英国詹姆斯·瓦特学院的联合办学工作有实质性进展,开始做好了招生工作的准备。与韩国金州女子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现代化实习实训中心建成】
本着支持主导专业发展的目的,在盘职院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3个现代化的学生实习实训中心。其中,投入近130万元,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护理实训实习设备,建成现代化的护理实训中心;投资近150万元建成有近300台电脑的规模化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投资近25万元建成汽车修理实习实训中心。3个实习实训中心的落成,解决了学生实习难、实践难的重要问题,为完善实习实训环节的教育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杨宝航)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成员名单
党委书记、副院长
史峰岭
党委副书记、院长
徐晓平
党委副书记
张素霞
苏德祥
党委委员、副院长
马继权
王伟强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孙卫国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冯桂霞(1月任职,2月离任)
刘艳(3月任职)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李恩彬(1月任职,6月离任)
李兵(6月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