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6年)

区县建设(2006年)

发布时间:2010-05-24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1134

双台子区

    【概况】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22.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1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7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1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4%,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增加值实现2.4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12%);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0.6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9∶58。

    财政总收入完成17 946万元,增长17.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 8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2%,比上年增加收入1 088万元,增长1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7 600元和5 600元,分别增长9.1%和10.2%。

    【第三产业】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4%,比上年增长16.0%;实现第三产业营业收入4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13.0%;实现三产税收1.0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0.2%,比上年增长35.5%。兴隆二百、辽河商业城、大连可口可乐分公司,税收分别为678万元、385万元、123万元,分别增长33%、22%、43%。盘锦商贸城,2006年被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评为省级文明城信市场。

    在提升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继续规范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区建设。具有特色的晟华商业区格局已形成。商区内的福斯特购物广场、钻石城商厦,将于2007年4月开业。顺地城商场主体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新建九化集贸封闭市场已竣工正式营业。全年新增连锁店8户。

    【第二产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同比增长26.1%,增幅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6%,比上年增长28.5%,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0%,比上年增长2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8.3%。

    全区有5家企业工业产值超亿元。其中,和运油品储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79.3%;三鑫路用材料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5%;东方沥青焦化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80.0%;太平河石油化工厂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耸正滑油调配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91.5%。

    和运实业集团、三鑫路用材料、恒生塑料3家工业企业,税收分别实现1 085万元、748万元、76万元;分别增长138%、33%、137%。大罐运输车队、第六运输公司,上缴地税分别为117万元、86万元,分别增长118%、281%。

    鹤乡酒业集团的“鹤乡王”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华龙防水、恒生塑料、老精华等企业产品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第一产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3%,比上年增长8.3%。实现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已完成200名剩余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扶持宋家村家禽养殖园区建设,园区粗具规模。确定常家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探求非农经济发展规律。

    年内,常家村黑色路面村路铺设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工业园区建设】

    塑料工业园区建设,筹集资金5 400万元,首期600亩征地已获辽宁省政府批准,农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青苗费都已全部拨付到位。进入工业园区跨沟盘运河大桥已竣工通车,全长1.07公里路基及道路排水等工程已完工,起步区20公顷土地已实现“五通一平”,能够满足企业入驻需求。园区内已入驻1家投资3 000万元的企业,主要生产干式变压器和开关,已开工建设。

    区政府派出的驻外招商机构,经宣传、洽谈、有意向入驻园区的项目4个,总投资1.5亿元。

    【项目建设】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2%,比上年增长27.3%。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5.3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0%。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三产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全区单项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计28项(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年初计划增加14项,总投资17.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和运实业集团MTBE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MTBE项目新增产值3亿元;顺地城商场等8个项目已开工兴建。第三产业项目8项,共完成投资1.33亿元。已竣工3项,完成投资3 100万元;在建项目3项,完成投资1.03亿元;前期推进项目2项。

    【招商引资】

    全年共引进企业115家,总引资额2亿元。和运油品、新永成、南方化学、盛维德等4家企业,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07万美元,完成全年市下达计划的103.5%。全区已有11家企业实现出口,全年实现出口创汇400万美元,完成全年市下达计划的100%。

    发挥区派出的驻浙江招商办事处的作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主动参加各种招商会、洽谈会、推荐会及开设招商网站等形式与浙江发达地区企业界进行交流和联系,现已有浙江民营企业亚洁管业入驻园区。

    【市区建设】

    年内,完成红旗大街、渤海路、东风街、长征街等10条主街主路建设改造工程任务。摊铺黑色路面23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砖14万平方米。完成了正大酒店巷路、公安巷路等10条巷路续建工程,维修道路面积1.82万平方米;完成了向阳街、延湖路等9条街路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24盏。新建1万平方米的绿野休闲广场完工并投入使用。

    全区新增绿地90.47公顷,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湖滨路西段护坡工程竣工,坡面植种银杏树60余株。对湖滨四季城、锦湖花园、吉祥小区等7处平房区实施了开发改造,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对云祥小区、市粮库小区等13处实施了联片整合及新建并网工程,完成集中供热面积105万平方米。结合道路改造,实施了供热主支管网的预埋工程,铺设主支管网1.6万延长米。完善城区排涝功能,对前进、曙光两座排水泵站进行了建设。

    城区环卫工作管理,实施了环卫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双台子区市容卫生管理处罚暂行办法》。利用下岗再就业的人力资源充实环卫力量,组建8家清扫公司,对主街主路、市场及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开展环卫整治活动,城区环境面貌和居民卫生环境有明显改观。全区形成道路畅通,卫生整洁的良好局面。

    【抗灾救灾】

    夏季,全区遭受50年未遇的强雨袭击,造成城区严重内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 000万元。政府紧急启动《城区排涝应急预案》,区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各街道、各部门投入到抗灾第一线,包片负责排涝工作。为了防病治病,防止疫情发生,紧急启动《卫生防疫应急预案》,全面进行了卫生防疫消杀工作。

    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区政府下拨资金103万元,为24户重新建房,对17户险房进行维修加固;对28户灾民进行转移安置。

    【再就业工作】

    全区实现城镇就业12 014人,失业登记率为2.8%。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1 550人。其中,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691人,政府出资为公益岗位“4050”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 486人,失业保险参保12 329人,医疗保险参保4 883人。全区城镇低保户4 812户,农村低保户1 386人,低保人口11 73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 275万元。全年共发放临时救助金200余万元。

    【来信来访】

    落实信访责任制,实行重点信访案件跟踪督办,妥善解决了宋家村民等一些群访案件。全年共受理市民投诉985件,办复率100%。强化调解工作,调解率97%。

    【民主与法制】

    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61件,办复率100%。年内,完成了基层司法所建设试点工作。“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

    【平安创建】

    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坚持不懈地斗争,有效地打击非法传销活动,依法处理、遣散非法传销人员6 900余人。组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四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企业安全隐患得到控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改善软环境】
    
    开展行政监察、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对政府采购、粮食直补落实情况等进行专项执法监察。聘请行风监督员、对重点部门的行风进行监督。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商业贿赂,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行为。实行联合检查制度,对20个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处。

    【科技项目】

    全年累计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23项,争取科技3项费用194万元。

    【计划生育】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各项节育措施得到落实。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06‰,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2.25。

    【文化教育】

    区文化部门推选演出人员,排练参加市举办的2006《油城春潮》文艺系列活动。元宵节夜晚,文化主管单位在湖滨公园广场上举行大型焰火燃放晚会,同时还演出了文艺节目。

    在《油城春潮》文艺系列活动中的书画大赛,区内小学学生及青少年和教师有650件书法作品、530幅绘画作品参赛。高家小学学生杨忠诚、长征小学学生田超、区文化馆朱巍等获书法奖;长征小学学生吴宇霖、高家小学学生常琦、赵宏伟等获绘画奖。

    为迎接第22个教师节,文化部门举办大型专场文艺晚会,观众近3 000人。国庆节前夕,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福彩杯”文艺调演,有8个单位参加汇演。

    区文化馆举办书法培训班,有50余名书法爱好者参加培训。

    9月下旬,由区政府牵头,举办招引全国美食企业界参加的美食节。来自四川、北京、天津、安徽、河北等省市美食企业,设摊位150个展示美食制品。观展和购买者25 000人(展期7天),销售总额200万元。年内,盘锦市双台子区书法家协会成立。投入资金300万元,对建设、长征、辽河、育红等小学进行了校舍维修,美化了校园环境。改革了学校人事制度,巩固了改革成果,采取了公开招考方式,招聘13名专业学科教师,缓解了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筹建经费120万元,已到位待启动。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学杂费。

    【社区建设】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整合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达到省级示范站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1%。
    
    社区文体活动常年坚持不懈。6月,社区举办首届“温馨社区”卡拉OK大赛,来自各社区的17名歌手参赛角逐。为创建和谐社区,组建了社区文艺巡回演出队。有专业演员、非专业演员百余人。排练歌曲、曲艺、舞蹈等节目。不定期到各社区演出,借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创建和谐社区目的。

    社区常年推荐社区内的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参加市里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年内,各社区已推选了9人的美术、摄影、书法77件作品送市参展。

    区筹措资金400万元,铺建了常家、宋家、高家等村的黑色路面村路,实现了“村村通”道路工程,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全面推进村委会居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94%。

    【公路交通】

    年内,盘锦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增开盘锦—石家庄、石家庄—盘锦、盘锦—吉林市、吉林市—盘锦往返市际班车。

    盘锦火车站至新生农场公交车,为提供旅游人员方便,于5月1日将行车路线延至太平河风景区。

    【公园建设】

    年初,湖滨公园投资70万元,由山东、辽宁岫岩运来奇形怪状巨石30余块,开辟建设1万平方米的“奇石园”。奇石园于5月1日向游人开放。园内的“鹤乡园”更名为“清荷园”。园内的楼、廊、亭、榭均嵌挂与景色吻合的楹联10余副,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氛围。

    经辽宁省文化厅批准、辽宁省博物馆同意,10月,将省馆藏的20组古碑刻移到辽河碑林,结束市内无古碑刻的历史。

    年内,湖滨公园接待游人30万人次,总收入60万元。“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 000人次。



双台子区领导成员名单

    中共双台子区委

      书 记 杨卫新

      副书记、区长

          解学灵

      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大森

      副书记 付艳华

      常委、副区长

          梁 岳(9月离任)

      常委、宣传部长

          孙雅娟(女)

      常委、组织部长

          丛连希

      常委、武装部政委

          滕凤余

      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保利

      常委、工会主席

          李久顺(3月任职)




双台子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田长青

      副主任 王曼华(女)

          李延芳

          苗 魁(女)

          刘连军





双台子区人民政府

      区 长 解学灵(1月任职)

      副区长 

          苑秀娟(女)

          李 炜

          刘兆友

          戴承波

          李之栋(6月任职)




政协双台子区委员会

      主 席 杨春光

      副主席 李爱群

          孙金仲

          杨玉东

          盖 娟(女)




中共双台子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李大森

      副书记 许秀梅(女)

          李洪刚(3月后任政策咨询委员会顾问,副处级调研员)

 

兴隆台区

    【概况】

    全区下辖18个街道办事处、97个社区,区域面积187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4.39‰。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 422公顷,比上年增加389公顷。水稻优良品种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平均亩产达到576公斤,创造历史新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赵家棚户区改造7万平方米,130户农民喜迁新居。财政投资800万元,专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全年培训1 800人,新增转移就业1 200人,农业实用增产技术培训3 000人次,增强了农民的综合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5 800元,比上年增长8.3%,非农收入比重不断提高,达到纯收入的60%以上。

    【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石油装备制造与石油技术服务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以上的石油装备制造与石油技术服务企业达到5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7%。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产值10.2亿元、增加值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7%、27.5%;规模以上高新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3%。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房屋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全年交通运输业产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8%。货运周转量9 834万吨/公里,与上年持平。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传统商业、餐饮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新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汽车销售4S店、社区便民连锁服务、文化产业等蓬勃发展。房地产开发持续保持高涨态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4%。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额3.4亿元;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9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9.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8亿元。商业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市场价格略有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1%。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居住类上涨5.0%。辽河美术馆与博物馆相继建成开馆,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宋雨桂国画精品展等国家级、大师级作品的展出,在省内乃至全国美术界都产生较大影响。

    【科技】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实施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76个,获拨“科三费”1 226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22.9%。全年省级科技项目14个,获的“科三费”570万元,其中科技计划项目6个,创新项目4个,专利项目4个。市级科技项目40个,获得“科三费”356万元。区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2个,拨付“科三费”300万元。总计获得资金1 226万元。

    【教育和卫生】

    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全面改善。政府投资253.8万元,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全部免除了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计140多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区全部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服务站49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36.3万人,覆盖率95%;农村卫生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步实现社区化管理。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 957人和38 115人,全年支付养老金1 658万元,失业保险金234.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21 466人,参合率90%以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共有低保对象2 207户,4 798人,发放保障金533.5万元;临时救济2 279人次,发放临时救济金80.9万元。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实名制就业16 912人,劳务输出1 072人,职业技能培训14 475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237人,全区零就业家庭确保有一人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各项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8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9.4%。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到城乡全面覆盖、24小时保洁,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涉及居民收入、消费结构、社会保障、生命健康、文化休闲等多项指标的生活质量评比中,位列全省城区第四,荣获“辽宁省生活质量优秀城区”称号。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事项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虚心听取政协意见,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做到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向纵深推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重新梳理专业行政执法依据268项,确定部门执法岗位119个,依法界定街道办事处执法内容18项,部门执法内容217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办理市民投诉908件,受理信访案件314件次,其中区长接待日接待信访案件11人次,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涉农涉地难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公务员队伍素质有所提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社会事业】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9‰,基本实现人口稳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等领域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治活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和改进各类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了政府快速反应能力。文化体育、民族、宗教、侨务、民兵预备役、统计、审计、档案、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有力的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建设。




兴隆台区领导成员名单

    中共兴隆台区委员会

      书 记  

      副书记、区长

          马书斌

      副书记 王德友

      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书芬(女)

      常委、副区长

          刘世杰

      常委、宣传部长

          周恩义

      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若民

      常委、总工会主席

          王 春

      常委、组织部长

          张志坚

      常委、武装部政委

          周继伟





兴隆台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冯合尊

      副主任 张文学

          李长林

          沈建华

          裴光华

          刘 玉

          耿大华




兴隆台区人民政府

      区 长 马书斌

      副区长 刘世杰

          岳泽慧(女)

          周传友

          刘志伟

          李桂昌

          李佰成

          温崇宁(挂职)

           

          刘亚丽(女,10月离任)





政协兴隆台区委员会

      主 席 张海东

      副主席 陈光壁

          乔 木

          张景胜

          沈桂莲(女)




中共兴隆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杨书芬(女)

      副书记 焦立圈

 

盘山县

    【综述】

    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89亿元,比上年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726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税收累计完成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9%。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首次突破20%,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15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产量达到40万吨,比上年增长7.9%;水产、畜禽、蔬菜、芦苇产量稳定增长,效益大幅度提升。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101个,新增19个;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新增9家;带动农户3.1万户,新增7 000余户。优势农产品基地和特色种养殖小区发展到104个,新增35个;订单规模发展到1.13万公顷,新增2 866.67公顷。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米精深加工业,盘锦利是米业有限公司的“利是”牌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盘锦柏氏米业有限公司的“柏氏”牌商标,获得市著名商标称号。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37个,新增17个;经纪人超过5 0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新增8 000余人。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第19次蝉联省农建“大禹杯”。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实现工业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8%。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石油炼制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机械制造业生产形势喜人,新型建材业产销两旺,专用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34家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达到88家。品牌开发有效拓展,新创市级名牌产品5个,新增产品质量体系认证企业9家。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县城工业区起步区达到了“七通一平”,入驻企业20家,新增5家;精细化工园区完成投资6 000万元,给排水工程基本竣工;石化工业园、盐化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和沿海经济带规划进展顺利;乡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26项,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8项。竣工项目56项,续建、在建项目70项,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9个农业项目基本建成;51个工业项目即将投入生产;5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正在运作推进之中,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产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税收1.55亿元,同比增长28.1%。注册民营企业440家,新增120家;个体工商户8 870户,新增1 369户。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大幅增长。

    【对外开放】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6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倍;引进域外项目29个,总投资3.2亿元;出口创汇增幅较大,完成外贸出口1 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境外劳务输出240人,比上年增长4%,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

    【社会保障】

    全县完成实名制就业12 6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认真贯彻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累计办理小额贷款154.5万元,办理优惠证1 495个,为下岗职工减免税费额16.8万元;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资金300万元,安置“4050”人员350人,在县辖区内已全部实现零就业家庭有一人就业;大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基地的主体已完工,14个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平台建设和村级建站155个已全部完成,并基本达标。完成实名制就业培训8 161人。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即普惠制培训7 659人,覆盖面达90%以上。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9 891人,农垦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1 17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 783人,基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1 108人,完成扩面2 324人,基金收缴669万元,基金支付590万元,基金结余79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单位30个,参保人数10 106人,完成扩面1 271人,工伤保险顺利完成市级统筹过渡工作。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加强。交通建设成绩喜人。全年投资8 410万元,新建和拓宽改造公路95公里,完成村村通油路59.2公里,完成村屯标准化27公里,全县133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 571.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7.03公里。深入实施了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完成了省科技进步示范县年度项目计划,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与推广,申报科研项目37项,争取科技专项资金323万元,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投资1.08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新高中,高中阶段累计招生1 978人,高中阶段入学率75%,比上年翻了一番。

    【新农村建设】

    坚持从盘山实际出发,确立“头年抓试点、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基本建设目标;编制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以工业型、生态型、城镇型为主的三种新农村建设试点模式;申报确定5个市级试点村镇、5个县级试点村镇、11个乡级示范村。其中,高升镇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太平农场为全国农垦系统新农村建设示范农场、坝墙子农场为省农垦系统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甜水乡创业村为省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心镇和小城镇功能。因地制宜地调整建制镇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修编了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积极推进了示范村镇建设。组织实施“五通、四改、三建”工程,深入推进“四进院”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48亿元,绿化村屯55个,绿化街道122条145公里,植树47.6万株,修路宅分离边沟52.33公里,改厕2 320户,新建垃圾箱744个,安装路灯537盏,新修道路253条180公里,新建娱乐广场15处、学校4所、卫生院5所。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可喜成果。

    【落实十件实事】

    着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建成甲级卫生所159个,实现了村村都有甲级卫生所;实施了4个乡镇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个乡镇饮用水氟含量超标问题;推进了新能源建设试点,新建4处秸秆气化站;实施了宏志工程,投资56万元,资助特困学生300名;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强化了农业信息服务,新建两个乡镇信息服务站;155个村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完成实名制培训7 817人、实名制就业12 6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启动实施了“三年扶贫帮困工程”,对全县1 200户贫困户实行结对子帮扶,提供致富项目120多个,为176户贫困户新建了住房,为5 486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了低保金;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社会治安】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种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破案率查处率不断提高。2006年,全县刑事案件发案558起,破案401起,发案率同比下降了10.7%,破案率同比上升了8.7%;治安案件发案443起,查结426起,查结案件率同比上升10.1%,盘山县连续第三次获得省“平安县”殊荣,并成为辽宁省第二个“无毒县”。

    【县城搬迁及百年县庆】

    2006年10月10日,盘山县在新县城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建县百年(1906年设盘山厅)暨县城搬迁庆典,自此结束了盘锦建市以来20多年盘山县有县无城的历史。2002年7月18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盘山县在太平镇筹备建设盘山县县城。新县城规划区座落在太平镇域中心地段,东至沟海铁路,南至太平河,西到市外环路,北到京沈高速公路,占地约10平方公里。新县城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万人。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区达6平方公里。2003年6月15日,“府前大道”改扩建工程开工,正式拉开了盘山县新县城建设的序幕。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县城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主要实施了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综合办公大楼、劳动局、卫生局等办公楼建设工程,占地20公顷、可容纳3 000人就学的县高中也已建成投入使用,暑期开始正式招生。为庆祝建县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走进盘山,举行大型文艺演出。





盘山县领导成员名单

    中共盘山县委员会

      书 记 孙占明

      副书记 杨 斌

      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会林

      副书记 孟晓平(3月离任)

      常委、常务副县长

          郭雨忱(3月离任)

          刘松林(3月任职)

      常委、组织部长

          冯 英(女)

      常委、宣传部长

          张晓良

      常委、武装部政委

          许海清

      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 昕

      常 委 贾启才




盘山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羡国仁

      副主任 李茂军

          荆世英(女)

          曹万田(1月离任)

          赵福勇

          于作友(1月离任)

          张玉珠

          郭全山(1月任职)

          王国志(1月任职)





盘山县人民政府

      常务副县长

          郭雨忱(3月离任)

          刘松林(3月任职)

      副县长 梁建柏

          王崇仁

          张 皓(女)

          老颜武

          李朝品




政协盘山县委员会

      主 席 赵长山

      副主席 孟晓平(3月任职)

          周生喜

          范宝军

          孙洪谦

          杨宏英(女)

          魏凤艳(女)




中共盘山县纪委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王会林

      常务副书记

          孙连山

      副书记 左仁祥

          孙 新

 

大洼县

    【概况】

    2006年,坚持“两个围绕”,狠抓“四项重点工作”,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7亿元、27.2亿元和1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7.8%和32.4%,三次产业排序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二一三”,标志着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1亿元,比上年增加5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6%。政府可支配财力达到4.9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1%。对上争取资金3.1亿元,比上年增加6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各项税收实现4.16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1亿元,比上年增加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 0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5 701元,比上年分别增加500元和65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7%和12.9%。被列为省(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市),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被纳入省“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原则,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实现55.9万吨,其他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均大幅增加。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到73家,建成10大类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0个种养小区,清水养禽场肉鸭出口加工、华鲀公司河豚鱼养殖加工等22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扎实推进,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6.1万人。全县发放“两补”资金4 597万元。累计投放支农小额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投入等多种筹资手段,县城投资1 500万元,改造19条街巷路暗排,整平17条街巷路,新安装路灯280盏,基本解决了雨天积水和居民出行难问题;实施了昆仑家园等城乡房地产开发及重点在建工程46项,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设立3处标志性雕塑,在云萍广场安装大屏幕彩色显示屏,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投资1.36亿元启动绿色通道、新型能源建设等30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一镇四村”试点初见成效,完成45个村屯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有3个乡镇、17个村屯被评为省“绿化模范乡镇”和“绿化示范村”。投资7 100万元实施庄林路大洼段、苏五线改造扩建工程和60公里村通油路工程,形成“四纵四横”公路网化格局。田庄台大新桥建成通车。

    【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园区和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工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84.7%。工业税收实现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县财政列支7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贷款贴息,“三区三园一基地”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各园区共集聚项目124个。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多渠道筹措资金1.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三通一平”,现已入驻项目31个,当年完成投资3.5亿元,打造了“辽滨速度”和“辽滨效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全县招商引资额实现63.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5.1亿元,共引进项目22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预计今年可新增产值30亿元~5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全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7个,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增加产值10亿元,税收3 000万元以上。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50万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较上年增加45家。盘锦振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盘锦)有限公司、大洼石油化工总厂、盘锦辽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年缴税额超过1 000万元。

    【第三产业】

    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份额。红海滩拓展训练中心、赵圈河兰石村农家客栈等12个新建、扩建和续建项目投入使用。辽河绿水湾景区和赵圈河乡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首批特色旅游乡镇”。全县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比上年增长50%。兴隆三百商住区建设扎实推进,裕农农资、鑫正超市等现代化物流配送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城乡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三产领域新增就业3 500人。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部分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县供暖公司、液化气站等企业改制任务。县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正在推进。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取消13项行政审批项目、37个审批环节,全年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85万元,政府组成部门为企业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民创业氛围浓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 491户、私营企业119户。实际利用外资799万美元,是上年的6.7倍;出口创汇8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

    【精神文明 民主政治建设】

    深入开展“培育文明大洼人,建设和谐新大洼”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29件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都办理完毕,“三率”均达到100%。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切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全年为86户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难题。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为608人安排就业。发放再就业扶持小额贴息贷款150万元。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参保23.4万人,实现扩面1.4万人。为2004年底以前退休的农垦参保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增加退休金106元。全县城乡低保对象10 121人实现了在自然低保扩面基础上的应保尽保,被评为省“农村低保规范管理达标先进县”。投资1 000万元为524户特困户和受灾居民重建新房,基本完成了特困户土危房三年改造任务。投资3 000万元新建朝鲜族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就学条件。投资450万元完成10个乡一镇卫生院的新建、改建任务。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2%。被评为全省“健康教育示范县”、省“疾病预防规范化建设示范县”。投资631万元解决2.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生态示范区”。文体事业长足进步,“四基建设”得到加强,省级先进文化镇村(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荣兴朝鲜族乡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平安县”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被评为省“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县”。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其他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业绩。




大洼县领导成员名单

    中共大洼县委员会

      书 记 高 科

      副书记、县长

      副书记 马玉臣

      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 宁

      副书记 赵 峡(女,挂职)

      常委、常务副县长

          孙世彦(3月离任)

          孙洪军(3月任常务副县长)

      常委、组织部长

          徐洪峰

      常委、人武部政委

          史学昌

      常委、宣传部长

          田顺凤

      常委、政法委书记

          丁喜庆(3月离任)

          马晓春(3月任职)





大洼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梁宝文(1月离任)

          孙世彦(1月任职)

      副主任 夏学贵(1月离任)

          庞学元(1月离任)

          郝云和
    
          赵洪利

          刘再兴

          王守昌(1月任职)





大洼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常务副县长

          孙世彦(3月离任)

          孙洪军(3月任职)

      副县长 刘松林(3月离任)

          王连才

          王冬梅(女)

          刘吉广

          丁喜庆(3月任职)

      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李 超

      县长助理、三角洲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张焕庆

      县长助理、盘锦辽滨经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永夫




政协大洼县委员会

      主 席 李炳成

      副主席 夏凤桥

          张淑珍(女)

          黄绍贵

          于桂云(女)

          张富强





中共大洼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纪检委书记

          王宁

      常务副书记

          王立军

      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钱启秀

      副书记 董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