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建设(2010年)
大洼县
【综 述】 大洼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大辽河、辽河下游,辽东湾东北部,是环渤海经济带县份,全省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县总面积1 387平方公里,下辖14个镇,全县总人口35万。2010年,全县(含辽滨沿海经济区)生产总值实现280亿元,增长5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5亿元,增长90.7%,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0亿元,增长13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亿元,增长25.4%,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分别实现5亿美元和1亿美元,分别增长400%和5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5 540元和11 500元,分别增长30% 和20.9%,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成立63个专业化招商局,开展大型域外招商活动15次,促进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建设。全县(不含辽滨沿海经济区)新引进重点工业项目223个,新开工项目165个,竣工投产项目97个。加强要素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企业高效运行,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呈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集聚发展态势,临港经济区与各镇项目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县(不含辽滨沿海经济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800亿元和92亿元,分别增长33%和3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93家,新增68家。
【农业产业化】 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保障“四子”工程顺利推进,实现农业丰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57万吨,大洼县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养大蟹”工程六种模式、泥鳅鱼高产养殖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海淡水健康养殖示范区6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66.67公顷;“一县一业”肉鸭养殖完成“倍增计划”,养殖量实现6 000万只,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新建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81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4家。
【城乡一体化】 实施县城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县城集中供热得到巩固和完善,温泉城、临港生态新城、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职教城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县城内改外扩综合路网、滨河景观带、平面休闲广场以及文化活动中心等重要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建立土地储备管理新机制,实施一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金远宝兴·狮城开工建设,拉开新县城建设和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序幕。田家镇、新立镇、唐家镇推进城镇化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实施湖畔花园二期、筑景地中海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开发面积1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0万平方米,地产业、建筑业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实施荣港路、红海滩生态旅游路建设和大南线、库二线拓宽改造等重点公路工程,完成新港路、疏港铁路、盘营客专、盘海营高速公路互动立交的征地拆迁、土方工程等,为加快形成完备的综合交通体系夯实基础。
【民主法制】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县、镇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实现积极转变,行政效能建设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件、政协委员提案68件,“三率”均达100%。公安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县公安局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加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度,以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和巡特警组建为抓手,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维稳、处突、防范能力显著增强,确保全县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各项任务,公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县司法局被确定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积极开展各项信访专项活动,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县两镇九村被确定为全省环境优美镇村。 (曹珊珊)
【现代服务业】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圆满完成“第三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系列活动,重点实施红海滩湿地温泉小镇、水上航道、迎宾大道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田庄台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扎实推进,王家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温泉休闲产业发展加快,引进皇家御品、天沐温泉城、盛皇国际温泉酒店等项目。加快以田家镇为核心的北部综合商贸服务区建设,居然之家、昆仑商厦等项目开工建设,汇美建材交易中心二期工程业已完工。润强物流产业园、裕农配送中心一期工程顺利实施,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连锁店、直营店55家,“家电下乡”等促销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流通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发放进一步规范,公务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得到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实名制就业实现2.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大洼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五险”扩面1.4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启动,完成唐家镇和平安镇两所敬老院改造以及农村常见病人托管中心服务楼建设,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低保金发放标准,为373户农村特困户改造和新建房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高考升学率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学校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各校高标准配备“三防”设施,校园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五大工程”基本达标,实现有线电视“屯屯通”、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镇村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乡之韵”广场文化、“情满水乡”红诗咏诵、“魅力大洼”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三大品牌活动持续深入,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普及。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培育,境内影视拍摄逐步呈常态化趋势,电视连续剧《小芳》在赵圈河镇取景拍摄。完成县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为企业的改制工作,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10万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县中医院业务综合楼竣工投用,妇幼卫生公共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走在全省前列,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大幅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实效。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惠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5个中心镇计生服务站国债项目投入使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助推了镇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洼县被评为“全省2006—2010年群众体育先进县”,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双拥”工作不断巩固,民兵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效,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网络更加完善。全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他各项事业明显进步。驻县系统管理单位为全县加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洼县领导成员名单
一、中共大洼县委员会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 高 科(11月离任)
县委书记 (11月任职)
副书记 (11月离任)
常务副书记 马玉臣(10月离任)
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 宁(9月离任)
常委、常务副县长 孙洪军
常委、组织部长 徐洪峰
常委、副县长 刘吉广(9月离任)
常委、宣传部长 张焕庆
常委、人武部政委 贾兴存(12月离任)
朱明东(12月任职)
常委、政法委书记 孙 雨(10月离任)
二、大洼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李炳成
副主任 赵洪利
刘再兴
王守昌
任德忠
张国生
吴 江(12月任职)
三、大洼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常务副县长 孙洪军
副 县 长 刘吉广(9月离任)
王冬梅
丁喜庆
崔 建
曲 岩(12月任职)
县政府副县级调研员 王连才
县长助理 王恩凯
县长助理、县财政局局长 陈宝库
四、政协大洼县委员会
主 席 田顺凤
副 主 席 刘庆堂
黄绍贵
于桂云
张永双(12月任职)
张富强(12月离任)
五、中共大洼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王 宁 (9月离任)
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钱启秀
盘山县
【综 述】 2010年,盘山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开发开放取得较大突破、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县上下戮力同心,顽强拼搏,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在胜利收官“十一五”的同时,拉开盘山县“十二五”全面转型、开放发展的序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幅排名全省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排名全省第1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幅排名全省第5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亿美元,是上年的7倍,绝对值排名全省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710元,比上年增长15%,绝对值排名全省第7位。多项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都有所改善和提高。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优质稻米、河蟹养殖等设施农业规模达到2.77万公顷,畜牧禽舍、设施蔬菜小区累计突破3 000个,形成3个专业镇、47个专业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通过省级验收,稻田种养新技术“盘山模式”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全县“三品”农业生产面积达到5.27万公顷,13家企业55个品种获得“三品”食品标识使用权。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第23次蝉联辽宁省“大禹杯”。农业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紧紧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坚持政策引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多方联动等原则,稳妥推进经济区调整和中心城镇建设。经济区建设,顺利完成高升经济区和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基地管委会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和人员招聘。新县城建设,总规和控详规已基本完成,主城区建设加速推进。全年新增投资7.5亿元,路网、电网、水网、绿化、亮化、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县城与市区公交线路顺利开通。小城镇建设,甜水、陈家顺利撤乡建镇,高升、胡家、坝墙子被确定为全省城镇化试点,完成11个建制镇7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30个村屯环境整治任务。
【对外开放】 抽调300余名干部投入招商引资第一线,参与、组织数百次外出招商和投资说明会、项目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到盘锦考察的投资商络绎不绝。通过不断的“走出去”和“请进来”,使盘山县在境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647%。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地产品出口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出口创汇5 9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3%。
【工 业】 工业经济增速加快。深化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接续产业,调整区域规划,拓展发展空间,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开发开放,盘山工业经济驶上了快车道,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606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6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园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成功地使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基地被确定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园区。其他各专业园区基础工程和配套环境都有较大改善。工业产业和园区布局已基本调整完成,为集群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工、投产、运营,全年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55项。全年工业运行平稳,企业开工率平均达到95%以上。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本科升学率达到84%,荣获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通过省政府学前教育达标县验收。医药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网络平台购药,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难题;新农合工作有序推进,参合率达到100%。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全年新建农家书屋74家、文体广场82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再次被确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交通事业成绩显著,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 623公里,新修道路34公里,改扩大修道路43.5公里,荣获省级公路建设文明县。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投入8 000万元,提高离退休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29%。保险参保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扩面8 548人,实现及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新建改造农村贫困户住房217户,发放低保金1 171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王晓溪)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业,经济活力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继续扩大规模,改善结构和质量,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8.7亿元,增长4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41亿元,增长18.7%。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华鹏、恒泰、友谊等物流稳定运营。乡镇市场保持兴旺繁荣,“家电下乡”有序开展,发放补贴1 430万元,兑付率达到100%。“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新建连锁店58家、直营店23家。房地产业加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104.8万平方米;旅游业加快推进,承接盘锦“第三届国际湿地旅游周”主要旅游项目,承办“观鸟节”和“荷花节”。鑫安源、东晟园等老景区加速升级改造,鸳鸯沟游船码头和两岸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全年旅游业接待人数和产值大幅增加,成为盘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盘山县领导成员名单
一、中共盘山县委员会
副书记、县长 杨 斌
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会林(10月离任)
副书记 冯 英(9月离任)
常委、副县长 刘松林
梁建柏
常委、宣传部长 张晓良
常 委 贾启才
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 宁
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 昕 (10月离任)
常委、人武部政委 鞠成军
二、盘山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李茂军
副主任 赵福勇 (12月离任)
王崇仁
张玉珠
佟柏林
佟殿石
孙丽颖
吕春福(12月任职)
三、盘山县人民政府
县 长 杨 斌
常务副县长 刘松林
副 县 长 梁建柏
李晓秋
李朝品
周伟山
王玉丰
四、政协盘山县委员会
主 席 孟晓平
副 主 席 周生喜
杨宏英
魏凤艳
毕林栋
五、中共盘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王会林 (10月离任)
副 书 记 孙连山
双台子区
【综 述】 双台子区位于盘锦市北部,原区域面积为56.7平方公里。8月后,根据双台子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将原盘山县陆家乡及陈家镇前腰村、后腰村、东地村、统一村和盘山县良种场划归双台子区管辖,区域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22.58万人(常住人口2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1万人。区内有22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6%。全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含石油街道办事处),39个社区,19个行政村。2010年,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华锦集团改扩建的重大机遇,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2 500元和10 50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亿元。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单体投资在1 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5项,开工在建项目33项,竣工16项,重点推进的储备项目80项。精细化工和塑料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水榭春城、辽河左岸文化城等项目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力度空前。成立招商总局和多个专业招商局。中央商务区改造、表面活性剂、丁基锂等项目正在实质推进中。成功举办第三届东北三省塑料产业高峰论坛。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出口创汇实现5 000万元,走在全市前列。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增加。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全区新增就业27 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18人,带动就业833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加大各类保险金征缴和保险扩面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重视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投入600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严格教师考试录用工作,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投资2 100万元的市职工体育活动中心竣工投入使用;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组织并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信访与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开展“信访工作效率年”活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一批信访积案、难案得到较好解决。深入推进平安城区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维护社会的平安稳定。
【园区建设】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起步区870亩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实现了“五通一平”。顺利完成全区二期征地工作,空间拓展取得新突破。园区竣工项目11项,开工在建项目5项,15个在谈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开始进入产业项目加速集聚的新阶段。园区知名度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 成立招商总局和多个专业招商局。中央商务区改造、表面活性剂、丁基锂等项目正在实质推进中。成功举办第三届东北三省塑料产业高峰论坛。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出口创汇实现5 000万元。
【教育医疗 计生】 年内,投入600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严格教师考试录用工作,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投资2 100万元的市职工体育活动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推动区医院转型工作,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旧城改造】 实施辽河新城等14个项目的动拆迁工作,完成动拆迁面积71万平方米,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以平房区和零散危旧生活区改造为重点,实施安居工程,启动城北小区等9个房地产项目,完成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小街小巷57条,安装路灯40基。新建3处公共停车场,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城建设高水平起步。辽河新城起步区一期回迁楼工程全面开工,启动建设32栋,完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二期回迁楼选址已完成。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爱国卫生清洁月和市容综合整治活动,城区环境明显改善。有效规范区内民房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投资1 159万元,实施铁西、云祥、旌旗、利民、永华5个弃管小区整治改造工作。
【环境保护】 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管,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遏制,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通过辽宁省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验收。
【社会保险】 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全区新增就业27 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18人,带动就业833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加大各类保险金征缴和保险扩面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重视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产值实现1亿元,农业增加值0.5亿元,实现粮食产量3 813吨,实现蔬菜产量8 106吨,生猪饲养1.1万头,家禽饲养108.1万只,小皮毛动物养殖3万只,肉类产量2 300吨,蛋类产量1 680吨,水产养殖面积1 686.67公顷,水产品产量3 200吨,实现淡水鱼养殖133.33公顷,河蟹养殖144.67公顷,完成植树造林26公顷,转移农村劳动力2 000人。
【第二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5%。本体ABS、华塑塑料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环烷基馏分油加氢等项目快速推进。精细化工和塑料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水榭春城、辽河左岸文化城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全面推进,兴隆二百等骨干商贸企业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以双益为代表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精神文明】 完善创城责任体系建设,巩固扩大创城成果。积极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道德规模引领,城市公共文明水平和广大市民文明素质逐步提升。
【科 技】 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争取上级科技三项费用120万元,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30项。
(杨轶菊)
双台子区领导成员名单
一、中共双台子区委
书 记 杨卫新
副书记、区长
副 书 记 王庆良 (9月离任)
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刘兆友
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李建中
常委、纪委书记
李 炜
常委、组织部长
丛连希
常委、宣传部长
孙雅娟 (女)(9月离任)
冯桂霞 (女)(11月任职)
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国军
常委、人武部政委
张永宏
二、双台子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李大森
常务副主任 王曼华(女)
副主任 李延方
刘连军
辛炳胜
三、双台子区人民政府
区 长
常务副区长 刘兆友
副 区 长 李建中
盖 娟(女)
杨壮力
李之栋(9月离任)
马 文
四、政协双台子区委员会
主 席 王保利
副 主 席 单秀兰(女)
杨玉东
李士新(不驻会)
李文武
五、中共双台子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李 炜
副 书 记 王金昶
兴隆台区
【综 述】 全区下辖18个街道办事处,101个社区,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总人口41.4万人。2010年,兴隆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44.1%;第三产业增加值88.3亿元,增长37.4%。人口自然增长率4.03‰。
2005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亿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 995公顷。全年生猪存栏26 345头;生猪出栏33 451头,比上年增长7.3%;全年肉类总产量3 992吨,比上年增长6.9%。全年水产品产量 2 100吨,与上年持平。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3 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利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配合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2 116人。认真实施村屯绿化,高质量地完成了造林绿化任务。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6.4%;工业增加值7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利税22.9亿元,增长30.3%;实现利润12.2亿元,增长20.8%;规模以上高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9.9亿元和增加值1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9%和48.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1.7%。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类及增长速度
【教育和卫生】 2010年,全区初中招生528人,在校生1 892人,毕业生693人。普通小学招生776人,在校生4 238人,毕业生736人。幼儿园入园人数3 295人,在园人数6 042人,离园人数1 960人。全区中小学入学率为100%,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区升入高中学生650人,初中升学率为96.02%。构筑由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核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管理力度,参合农民积极性普遍提高,参合人数达到了20 638人,农业人口参合率达100%。2010年参合人员住院补偿1 009人次,累计报销金额达296万元。2010年8月开始建立婚前检查中心,全面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到90%以上。
【民主法制】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23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健全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强化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加大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府投资近千万元,在全区范围内新增视频监控点1 700个,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08件,查处治安案件1 994件,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办理各类市民投诉案件1 586件。强化信访工作,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512案次、4 697人次,首访案件结案率和息访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政府投资150万元,建立学校安全监控系统,按要求配备校园保安,落实公安巡逻执勤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在校学生的安全。全面启动校舍加固工程。认真做好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争取中央资金390万元,对4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管理力度,农业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全年共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168万元,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了全区食品安全。政府投资600余万元,对弃管小区进行集中整治,城区面貌进一步改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圆满完成。 (蒋士光)
【社会保障】 重点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实现实名制就业15 81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34人,带动就业9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援助就业困难对象100人,完成市下达计划指标100人的100%。实名制劳务输出1 453人,完成市下达计划指标1 000人的145.3%。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创建社区就业实体808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万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10%;普惠制培训补贴17 333人。积极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培训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8 989人。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就业7 576人,培训就业率84.3%。全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共有参保职工44 949人,扩面人数4 903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40.09%,共收缴养老保险金15 641万元,实际缴费人数39 112人,实际缴费率达到87%。共为5 781名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5 507.29万元。共有参保事业单位101家,参保职工2 276人,共收缴养老保险金934万元,为477名离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1 172万元,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共有65户机关事业单位,2 080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共收缴失业保险金79万元。企业失业保险金收缴1 100万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00%;发放失业金125万元,节余975万元。工伤保险扩面1 842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22.8%。生育保险扩面1 827人,完成计划指标的121.8%。全区共有低保对象2 490户,5 087人,累计发放保障金949.9万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74元提高到319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63元提高到276元。全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等补贴500余万元,并为17户农村贫困户进行土危房改造,确保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政府投资1 200万元,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待遇。
【科 技】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稳步推进。认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10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6项,立项13项。获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科技扶持资金80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科技经费资助1 420万元;组织申报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6项,立项1项,获得市级科技经费资助500万元;组织申报区本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立项29项,拨付“科三费”资金500万元;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科技计划项目13项,科技扶持资金1 800万元。2010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区科技项目56项,共计“科三费”支持3 800万元,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兴隆台区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0年全区域共申报国家专利325件,其中申报发明专利数56件,已授权专利297件。2010年全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市级试点企业8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专利技术转化达到70%以上。
【第三产业】 中央商务区大商集团城市中心商业广场项目、上海鹏欣集团水游城项目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投资23亿元。瀚新家年华生活广场、华润万家超市等商业体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8.2万平方米,销售额77.3亿元。在国家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拉动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城乡市场表现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亿元,同比增长19%。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辽河美术馆先后承接展览、展会及各类活动32次,参观人数累计达5万余人次。首次独立策划、成功举办“春光美全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为辽河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工笔画基地”奠定了基础。《辽河画院美术作品集》出版发行。政府投资4000万元,启动包括小型博物馆群在内的辽河文化公园项目,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加强对辖区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管理,保证环保设施登记率100%,运行率95%。对辖区40家工业及餐饮企业进行水质、噪声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同时做好归档备案工作。全年受理投诉130件,征收排污费670 769元。全年新增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植树2.6万株,栽种草花55万株,摆放盆花32万盆;对沿街单位“门前四包”责任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收取“门前四包”清扫费72 120元。完成辖区808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非法喷涂广告等清理工作,坚持两扫全天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年清运生活垃圾近10万吨。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考核控制指标体系,区政府对29家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下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2010年,共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 326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2 218处,下达行政执法文书872份。
兴隆台区领导成员名单
一、中共兴隆台区委员会
书 记 姜 冰(9月离任)
蒋景晨 (9月任职)
副书记 刘世杰
王德友
王秀英 (9月离任)
常委、副区长 周传友(12月离任)
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若民(1月退休)
常委、副区长、总工会主席 王 春
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志坚(10月离任)
常委、纪委书记 赵世田
常委、人武部政委 贾兴存
二、兴隆台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冯合尊 (12月离任)
周传友(12月任职)
常务副主任 李长林
副 主 任 耿大华
刘俊福
李 妍
魏学斌
魏 玮
三、兴隆台区人民政府
区 长 刘世杰
常务副区长 周传友 (12月离任)
副 区 长 王 春
李桂昌
李佰成
詹兆义
于丽华
四、政协兴隆台区委员会
主 席 杨书芬
副主席 刘志伟
乔 木
沈桂莲
杨 松
张荣祥
五、中共兴隆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赵世田
副 书 记 焦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