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13年)

农村经济(2013年)

发布时间:2015-08-20 浏览次数:400

农业综述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110万吨,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总产量33万吨,增长5.4%;肉蛋奶总产量56万吨,增长7.5%;蔬菜总产量134万吨,增长3.9%;芦苇产量45.2万吨。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全省44个县中,盘锦市县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9亿元,增长14.1%,增速全省排名第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县均实现3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县均实现373.8亿元,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二。县域经济全面完成了新一轮三年倍增计划。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市在建、续建10亿元以上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8个,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到2013年底,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比上年增加17%;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25%。鼎翔集团成为盘锦市首家本土培育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规模经营迅猛发展。土地流转当年实现30万亩,全市累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70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 43.9%,流转率居全省首位。各类农民合作社总数达995个,比上年增加25.6%,工商注册的社员达1.28万人,带动农户6万户,社员出资总额21.4亿元。

    盘锦大米、河蟹品牌效应突显。成功地举办了2013中国优质稻米(盘锦)交易会、盘锦大米河蟹(北京)展销会,在农业部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品牌大会上,盘锦大米再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并再次被农业部选定代表中国优质大米参加“第79届柏林国际绿色周”。盘锦河蟹在2013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被授予“最受欢迎特色产品奖”;在全国“十大河蟹品牌”评比中,盘锦市参评的2个品牌,双双跻身前十。在连续五年实施养大蟹工程后,全市河蟹年总产量达到6.5万吨,在保持“中国河蟹第一市”领先优势的同时,河蟹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价格比2012年同期高10%以上。

    生态建设成就显著。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辽河封育和辽河流域60个项目治理任务。代表辽宁省顺利通过了国家辽河达标摘帽验收,2013年盘锦市境内辽河干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水质。辽河干流退耕还河5.9万亩,实现了辽河全线封育目标。以农田林网、水库、示范村屯为重点的绿化造林完成植树270万株。湿地保护成就显著,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获央视“2013美丽中国·魅力湿地”之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型泵站改造9座,改造新建各级桥、涵、闸、站等农田水利设施210座,完成节水滴灌面积2.36万亩,市及两县均蝉联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优胜单位。建设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64个,居全省首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500亩。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8家,市畜牧工作连续三年获得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考核突出贡献奖。争取省以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8个。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气象保障、地震预测等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462元,全省排第三。盘山、大洼两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位次均比上年前移两位,分别列全省第五和第六位。

    【绿化造林】 2013年,全市城乡共完成造林面积2.72万亩,植树439.09万株。其中,农村造林1.32万亩,植树268.35万株;城市、交通、各大企业完成绿化面积1.4万亩,植树170.74万株。

    【农产品质量检测】对盘锦市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5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727家次。盘锦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企业36家,绿色食品企业21家,有机食品企业2家。全市“三品”面积可达到8.92万公顷。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6.67万公顷;绿色食品认证面积2.01万公顷;有机认证面积1786.67公顷。盘锦市可检测蔬菜、食用菌、水果达到14大类,检测参数102项。全年共抽检6大类20余个品种蔬菜样品3300个,样品合格率平均为97.7%。

    【农民培训】 在农业生产上,通过开展“科普之冬”、“科技三下乡”和“科技特派团”等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超过40万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500多场次,广播和电视讲座40多场次,印发农业科技资料18万份,并通过阳光工程完成8750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在林业生产上,全市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期,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及林农近500人次,发放林业技术资料、宣传单1 000余份,同时组织市、县相关人员参加省组织的技术培训、科技展览及技术讲座50人次。

    【预防惩治效果明显】 2013年,全市共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8期,预测发生面积0.71万公顷,实际发生0.7万公顷,测报准确率为99%。全市累计防治面积1.12万公顷次。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累计开展防治面积达101.08万公顷次,挽回粮食损失41 658吨。

    【科技兴农】 201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万公顷,采集土壤样品1620个,获得土壤检测数据17820个,开展田间试验30余个,全市共发放施肥建议卡6万余张,设立施肥公告栏240个。推广设施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3433公顷,增收节支115923余万元

    【政策惠农】 农垦职工危房改造8947户,占全省72%,到2013年底全部完工。2013年,全市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1.78亿元,切实解决全市农民春耕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2013年共新建户用沼气池634个,完成吊炕950铺,太阳能热水器3000平方米。完成辽宁省扶贫办公室下达的年人均纯收入2 5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的建档立卡任务,落实扶贫到户2400户。产业化扶贫贴息7.87万元,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0人。(金成明)


种植业

    【物资及资金准备】 2013年春脖长,气温回暖慢,在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的催促下,农民春耕动手较早,并没有延后,农资下摆量接近常年。化肥、种子、农药、农膜、架材等农用物资市场供应充足。春耕资金总体需求11亿元,信贷资金贷款额度2.14亿元,农民自筹4.6.76亿元。为解决春耕备耕资金缺口问题,市县两级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提高信贷资金额度,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确保春耕备耕资金基本有保障。

    【农业技术培训】 全市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71期,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有关知识,农业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及农村能源、农业信息方面的知识。培训人数20.4万人次,发放资料23.5万份。

    【新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应用;推广水稻园田、高台旱育苗技术;全面推广隔离层旱育苗技术;推广以应用“三剂”(种子消毒剂、水稻壮苗剂、旱育苗除草剂)为主的旱育苗配套技术;推广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推广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节水栽培技术;推广水稻节能降耗生产技术。

    【水稻大棚工厂化育苗示范区建设】 2013年,全市新建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2884栋,累计育秧大棚数量达到7184栋,比上年增长67%;育苗面积48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60%,覆盖本田插秧面积7.33万公顷;新购置催芽设备22套,各育秧中心全部实现了催芽、播种机械化。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1万公顷。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粮食总产量110万吨。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 2013年,全市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64个,每个示范区设立百亩攻关田2个,千亩展示田一个。市农委专门召开全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会议,会议上,承担建设任务的县(区)、乡(镇)交流了工作经验和做法,会议要求各示范区要严格落实“五统一”的技术路线,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把示范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

    【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发放】盘锦市下拨2013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 691.2万元。其中,大洼县1 105.4万元,盘山县999.6万元,兴隆台区164.2万元,双台子区86.1万元,辽滨沿海经济区158.4万元,辽河口生态经济区177.5万元。(金成明)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全市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加工项目33个,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3.64亿元,其中10亿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147.72亿元,2013年实际完成投资27.26亿元。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中已开工的7个,正在推进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7项。

    【休闲旅游农业】 盘锦饶阳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申报创建全省“十佳”休闲农庄;盘锦饶阳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申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盘锦——中饶七彩庄园申报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盘锦——中饶七彩庄园申报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唐家镇、北窑村申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龙头企业建设】 2013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8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8个)。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60个,占总企业数的52%。粮食加工企业33个,畜禽加工企业7个,水产品加工企业7个,其他加工企业13个。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仅实力不断增强,其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鼎翔农业集团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以及订单模式,以利益驱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基地建设】 盘锦市立足于资源和传统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培育和发展了以清水为中心的大洼养鸭业,以古城子、沙岭、高升为轴心的盘山养鸡业,以东郭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基地的盘锦造纸业,以二界沟现代渔业新村为核心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和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如高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洼临港农机产业园、盘锦食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古城子蔬菜交易加工基地等。此外,各个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建立特色基地,培育种养大户,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2012年,大洼县上报专业村10个,以新兴镇坨子里村食用菌、良种村番茄、西三村甜瓜、洼边子村平菇及哈吧村肉鸭为代表;盘山县上报4个,以新村蔬菜、红岩村水产养殖为代表。

    【农产品出口】 根据省政府加速推进农产品出口的有关精神,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实现出口倍增计划,省农委、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化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全市积极推进盘锦市农产品出口工作。2013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为2070万美元。

    【农业产业化信息报送及统计】为全面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及时统计农产品深加工大项目、休闲农业、一村一品等发展情况和信息,并以文件和表格等形式报送至相关部门。(金成明)

 
林业

    【概 况】 2010—2012年三年大造林虽然结束了,但2013年盘锦市绿化劲头依然不减,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全省“两退一围”核心工程,坚持城乡一体、部门一体、全方位覆盖绿化。全市城乡共完成造林面积2.72万亩,植树439.09万株。

    各县区(经济区)、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委等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各自工作目标和建设重点,落实任务、明确责任、筹措资金,从2012年秋冬季开始着手准备,抓紧开工。县域造林一季度以基础土方工程建设为主,县城、公园等重要景点栽植部分大树,2013年4月初开始春季造林,至五一前基本结束。城市、交通及相关部门绿化从2012年10月就开始动作,全力推进工程准备和冬季植大树,春季绿化又连续不断,2013年 10月底全面收官。

    2012年秋至2013年春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72万亩,占年初计划的108%,植树439.09万株。农村造林完成1.32万亩,植树268.35万株,其中:沟渠路坝绿化237条,502公里,造林1.28万亩,植树201.45万株;106个村屯全面完成,共植树34.6万株。20个重点村屯高标准完成,植树20.2万株,86个一般村屯补植补造全部完成,植树14.4万株;园区绿化24个,植树11.8万株;4座水库共植树400亩20.5万株。城市、交通、各大企业完成绿化面积1.4万亩,植树170.74万株,其中:城市绿化完成绿地面积395.29公顷,植树70.31万株,模纹植物6公顷,地被植物5公顷,草坪15公顷;交通绿化以中华路南线新植和县级以上公路补植为主,完成植树80.1万株,绿化近200公里;机关团体、中小学校、各型企业立足本行业特点,共完成植树20.33万株。

    【造林绿化任务指标分解】为了切实完成2013年造林绿化任务,在2月25日全省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后,结合各地上报计划,市政府就下发了全市2013年城乡绿化造林方案,对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都作了详细安排。3月初,各县区、经济区及有关部门将任务进一步分解,形成了细化、量化的绿化工程项目书,图、表、说明详实明确,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了具体地块上。

    【责任落实】 2013年城乡绿化都实行了领导分工责任制,落实了责任主体和施工主体,重点工程直接责任到人。两县一区的行政一把手是县域绿化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发动、资金落实、过程推动等工作,分管副县(区)长是主要责任人,负责计划落实、进度检查等事项,县区又把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乡镇,把责任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肩上,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市住建委、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把2013年的绿化工作进行了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各项重点工程以招投标、承包等多种市场动作方式落实了施工主体、管护主体,确保绿化效果。市农委积极发挥了绿化监督和协调作用,与市政府督察室联合,不定期对县域绿化进行督察,及时反馈工程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县区、乡镇,帮助搞好工程设计、苗木选择、栽植技术管理等工作。以绿化简报的形式及时发布绿化动态信息,提交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并上传到省绿化委员会,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金落实】 各级政府把造林绿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千方百计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土地置换、社会和企业融资等多种办法,增加绿化投入。

    【湿地公园建设情况】 2013年盘锦市按照省林业厅下发的《辽宁省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通知要求,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共申报了两处省级湿地公园。分别是“辽宁省盘锦秀水湖湿地公园”,位于大洼县田家镇,清水河中段,东经122°2′35″—122°4′48″,北纬41°3′48″—41°4′8″之间;东西全长3200米,规划用地面积98.34公顷。“辽宁省盘锦绕阳湾湿地公园”,位于盘锦市盘山县太平镇,红旗水库下游,规划范围包括盘锦市盘山县太平镇的绕阳河主河道及河道南侧的鱼塘、水塘及低洼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41°14′27″—41°16′11″,东经121°54′51″—121°58′21″,规划总面积475.69公顷。

    【“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2013年2月2日是第17个“世界湿地日”,2013年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口号是“湿地守候水资源”。为迎接第十七个“世界湿地日”的到来,1月29日盘锦市芦苇湿地保护中心在东郭苇场举行第17 个“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湿地保护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的宣传活动,工作人员现场解说湿地相关知识,呼吁市民一同加入湿地保护行列,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文明开展生态旅游,确保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弘扬湿地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金成明)

 
芦苇业

    【苇田生产】 受2012年冬季气候寒冷、冻层较深的影响,导致2013年春季温度极低,全市各苇场结合苇田的实际情况,抓住上水的有利时机,科学调配水源,于2013年4月中旬进行第一次上水灌溉,并及时排水。于2013年5月中旬进行第二次上水灌溉,前后共历时近两个月,使苇田得到科学合理灌溉。为2013年丰产、丰收打基础。在芦苇生长中期,严格田间管理和保管力度,强化干部职工田间管理意识,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将把防虫灭蚜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把病虫害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芦苇正常生长,不受损失。2013年芦苇产量45万吨。 (金成明)

 
农业综合开发

    【资金争取】 2013年,全市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4736.36万元。按资金来源分,财政资金12453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5.9%;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2763.3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7.9%;贷款1952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6.2%。按项目内容分,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104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1.8%;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资金1095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2%;“一县一特”试点项目资金1742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资金19941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7.4%;部门项目912.3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6%;群众投工投劳0.45万工日。

    【新增经济效益】 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82.32万公斤,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25.25万公斤,新增肉类100万公斤,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50万公斤,新增家禽种苗繁育能力25.7万只,新增加工转化农产品100万公斤,新增仓储能力285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3521.63万元,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2182.75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元以上。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2013年,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涉及9个场乡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0项,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5个,面积4000公顷,完成计划的100%;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个,面积1133.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科技项目24项。2013年,全市共修建桥、涵、闸、站、渡槽等水工建筑物552座,渠道混凝土衬砌475.55千米,埋设管道58.3千米,开挖疏浚排灌渠系1106.83千米。改良土壤2913.3公顷;良种繁育基地200公顷;新修机耕作业路77.23千米,动用土方159.32万立方米,石方1.43万立方米,混凝土0.57万立方米。营造农田防护林73.3公顷。共完成科技培训1.8万人次;购买仪器设备10台套;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546.7公顷,扶持农村六站建设2个。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兴建各类灌排工程及完善配套建筑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灌溉面积5133.3公顷,改善除涝面积1866.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66.7公顷,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466.7公顷,增加机耕面积200公顷,扩大良种种植面积200公顷。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项目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实施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5个。其中,养殖项目3个,完成计划的100%;农产品加工项目1个,完成计划的100%;储藏项目1个,完成计划的100%。“一县一特”试点项目1个,完成计划的100%。部门项目3个,完成计划的100%。贷款贴息项目11个,完成计划的100%。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产品生产优化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筹集财政资金2098万元,支持盘锦旭海河蟹养殖有限公司、盘锦和田食品有限公司、盘锦鑫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盘锦永畜牧专业合作社等17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吸引项目投资23690.36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600元以上,促进发展生产做大做强,建设一批优质粮食保护地、畜禽养殖基地及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科技进步】 以科技为先导,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广覆盖、高含量”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2013年筹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资金622万元,安排科技措施17项,市直科技项目7项,引进和推广新技术20余项,扶持农村六站建设2个,组织10余家农业科技单位、100多名科技人员到项目区开展科研活动,培训农民1.8万人次,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引进和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配方施肥技术、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技术、水稻高产绿色栽培技术、水稻综合节水技术及激光土地整平等多项技术,同时注重狠抓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开发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准备】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依据市农业中长期规划和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定盘锦市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及阶段性开发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土地治理项目库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在立项过程中,邀请水利、农业、经济、环保等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论证,按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扩初设计,并严格按扩初设计组织施工,实现立项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高质量。

    【项目建设监管与资金安全检查】在项目区推行项目竞争入选制、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后管护制、竣工验收制、绩效考核制、农民筹资投劳等十项制度,并重点推行工程监理制和工程招投标制,确保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并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进行定期检查和资金专项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工程运行和管护】建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管护领导小组组长由场乡一把手担任,农业场乡镇长、水电科科长、技术人员参加。制定工程管护制度。从市、县、乡到村都制定一整套管护制度。在农业综合开发资料室或田间公示牌上,都可以看到“五不准、六严禁”的管护条款。制定管护措施。按照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1%提取管护费,并及时拨付管护资金。项目法人指派水利站负责项目区内支渠以上工程管护,由镇派出所配合管护,具体落实到水利渠道管理员;同时制定奖惩制度,对管理好的给予奖励,管理不当,出现问题的实行处罚,管理费用由当年水费列支。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由村里承包负责,村设专人管护,开发后田间斗渠闸门一次配齐,出现丢失、损坏情况全部由村里群众自己负担解决。同时,各场乡施工队在工程竣工后,申请验收和办理工程移交。 (于 超)
   
 
农垦管理

    【农垦危房改造】 2013年盘锦市共落实了8947户农垦危房改造指标,占全省总任务的40%,共向上争取国家、省政策性补助资金22,192万元。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工作,将其列为2013年重点民生实事,并与市农委签订责任书。2013年年初,市农委、市农垦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任务具体落实。起草《2013年盘锦市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今年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对改造方式、改造计划和资金筹措、改造标准及建设进度提出明确要求,在组织保障、工程实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规范。按照市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农委的要求,经常性深入到各县区、经济区及各项目农场实地督办危房改造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开工竣工。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各项报表及材料上报工作,向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反映情况、上报数据。实行危房改造工作月调度制度,及时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推进落实。截止2013年12月末,4个异地集中新建小区已全面封顶,采取原址新建及维修加固改造方式的房屋已全面竣工入住,按时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完成市政府与市农委签订的绩效考核目标,目前正在全面检查验收并做好迎接国家审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农产品质量追溯】盘锦农垦自2008年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到2013年共有14家企业成为农垦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单位,占全省项目建设单位的67%。为扩大可追溯农产品品种与规模,加快建设具有开放、动态、全程管理特点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2013年共推荐8家农事企业作为今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创建单位,并组织5家项目建设单位到北京进行培训。与8家续建单位、5家新建单位、1家实训基地签订项目合同,组织13家企业到丹东五四农场进行参观学习,配合农业部农垦局对盘锦市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进行调研和省农垦局对盘锦市13家项目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工作。目前,盘锦市项目单位的追溯品种已经覆盖到大米、河蟹、肉鸭、猪肉、蔬菜、食用菌六大类品种, “东”牌河蟹、“一目惚”大米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得金奖,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成果显著。

    【职工社会保障】 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农垦退休职工88831人实现人手一折,工资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在职职工参保人数为95447人,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为每人每月269元,平均每人每月达到850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着力抓农垦信访与纠纷调处工作。全年共接待东风、荣兴等农场职工关于养老保险、土地征占补偿等政策咨询30余起,通过对职工进行认真细致的解答,化解矛盾,维护了农场社会和谐与稳定。

    【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在深化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中,配合市综改办搞专题调研、测算,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问题,向上争取政策支持。2013年,全市农垦落实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每年基数6605万元,平均每个农场245万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项目争取协调】 2013年中央车购税投资补助国有农场道路建设项目落实15家农场共82.1公里四级道路的建设计划,获得投资补助1553万元;落实大荒等11家农场2013年现代标准化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1项,获得投资补助310万元;落实7家农场农垦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畜牧保种引种专项7项,获得投资补助515万元。落实石山种畜场畜牧高产攻关项目1项,获得补助资金20万元。项目专项资金合计2523万元(包括追溯125万元)。项目的实施为盘锦农垦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提高了盘锦市农垦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增强了农垦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示范带动能力。

    【环境治理】 按照省局《关于在国有农场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通知》(辽垦[2013]23号)要求,及时成立盘锦市国有农场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县、农场、分场四级工作协调体系,确保工作及时部署、落实到位。全市开展环境治理村屯71个,完成村屯内道路新建、改造71公里,新建、改造道路边沟167.15公里,农场栽植树木24900株,新建改造垃圾收集池800个,聘用村屯内保洁人员211人,有122个分场建立村规民约,累计投入村屯环境治理资金约3611.32万元。目前盘锦市农垦村屯环境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地改善了农工的居住环境和农场的整体面貌。(张晓波)

 
城乡一体化建设

    【规划引领】 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规划编制。在全市层面上,结合《盘锦市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编制,提出全市镇村空间布局方案;在重点区域发展上,启动“三条示范线”规划编制工作,3次论证调整,形成规划初稿;在专项规划上,同步推进两个县城、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和高升经济区等4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顶层设计】 初步构建了三个层面方案体系。在配套改革方面,《盘锦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于2013年10月正式获省政府批复,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框架全面确立;在新型城镇化推进实施方面,形成了《盘锦市新型城镇化三年实施计划》,明晰了未来3年全市新型城镇化路线图;在年度工作落实方面,编制了《2013年盘锦市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年度任务细化到量、分解到年、落实到位。

    【项目落实】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六方面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县城重点项目建设,组织两县实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135个,完成22个城中村、城边村4.6万户改造任务,城区县城总体形象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将2891户改造任务分解到县区、经济区,重点扶持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改善居住条件;着力推进宜居小镇建设项目,新兴镇盛丰清华苑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高升镇等5个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申报田家镇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推进了247个农村环境治理项目,118个村达到省级验收标准,打造了4个生态镇、28个生态村,建设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和10个村屯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优先推进重点镇产业项目,重点推进王家镇七彩庄园、西安镇1948农场等39个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发展以张家村整村合作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62万亩;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选取辽东湾新区开展了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城乡统筹”试点。

    【资金保障】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破解城镇建设资金难题。积极争取省地债资金,重点支持两县、两经济区5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国开行贷款项目包装工作,与市建投公司配合,包装177个城镇化融资项目,做好资金申请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研究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确保824万元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争取农村环境治理项目资金,组织县区、经济区申报农村环境治理项目125个,争取省补助资金4110万元。

    【调查研究】 深入开展市内外调研,进一步明晰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赴重庆、成都、苏州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三市考察报告;深入县区调研,形成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调查报告;对试验区建设以来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印制《盘锦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料选编》、《盘锦市新型城镇化建设100问》和《盘锦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统计手册》。

    【机关建设】 以打造“创业、创新、创优”型机关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研究、谋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五个一”活动,全年全办共完成信息23篇、简报10期、调研报告11篇;启动干部“双向”挂职工作,7名机关中层干部“下挂”乡镇副职,5名基层干部“上挂”到市城乡办机关;开展专题讲评,提高机关干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张小梅)

 
畜牧兽医管理

    【概 况】 2013年,盘锦市畜牧兽医局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特色化驱动、产业化带动、品牌化引领,统筹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环境协调发展,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201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26万头,比上年增长4.63%;家禽饲养量20 052万只,比上年增长15.8%;牛饲养量9.57万头,比上年增长5.16%;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实现55.79万吨,比上年增长7.08%。畜牧业总产值实现4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0%。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3 1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在全省2013年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盘锦市畜牧兽医局被省畜牧兽医局连续第三年评选为突出贡献单位。

    【畜牧业资金投入】 2013年,全年累计投入市级以上畜牧业建设资金2 840万元。其中,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640万元、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21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150万元,国家“菜篮子”畜产品生产项目350万元,中央现代农业资金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改造升级资金400万元,市级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640万元。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013年,全市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国家及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到2013年末,全市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02个,其中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9个,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5个。

    【畜牧产业化建设】 2013年,市畜牧兽医局积极做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指导工作,定期对加工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积极协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产业化建设进程。全市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9家,带动农户2.70万余户。其中,肉鸡加工企业5家, 肉鸭加工企业9家, 生猪屠宰企业2家,肉牛屠宰企业1家,熟食加工企业1家,乳制品加工企业1家,2013年共屠宰加工畜禽30万吨,实现产值35.6亿元。

    【种畜禽生产管理】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013年,继续做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现有种畜禽场43家。包括发证种猪场20家,其中,一级扩繁场3家,存栏种猪8 600头;发证猪人工授精站点9家;发证种禽场14家,其中,肉种鸡场7家,存栏种鸡28.70万套;蛋种鸡场3家,存栏种鸡2.80万套;种鹅场1家,存栏种鹅6万套;种鸭场3家,存栏种鸭3.60万套。种畜禽场供种质量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全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 2013年,盘锦市畜牧兽医局共核发过期换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6家,其中种猪场3家,种鸡场2家,种鹅场1家。市、县畜牧部门严把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关,全面做好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网上办理、备案工作。对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集中清查备案,对过期许可证和已不具备条件种畜场的许可证进行全面清理,并对全市核发有效期内种畜禽场名单在“盘锦动物卫生监督网”上予以公告,并对新办、换发的许可证相关信息在“国家种畜禽管理系统”上进行网上及时备案。

    三、种畜禽监督管理。 2013年,市、县畜牧系统强化种畜禽监管力度,对全市种畜禽生产经营情况、种畜禽场基本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全市种畜禽生产经营现状。全年共开展种畜禽专项执法检查146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外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出现后,对种禽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盘锦市畜牧局及时对全市种禽场进行了深入调研,掌握当前全市各种禽场生产经营现状、当前在产和后备存栏以及生产孵化情况,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省畜牧局,努力为企业争取相关政策补助支持。

    四、种猪氟烷敏感基因检测。 2013年,对18家参检种猪场、种公猪站存栏的应检纯种猪实施了氟烷敏感基因检测,对检测出氟烷阳性的30头种猪进行了及时淘汰。

    五、种猪产仔性能监测。 2013年,按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和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的统一部署,省种畜禽监管(技术推广)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盘锦市核心种猪场种猪产仔性能进行监测,圆满地完成了2013年度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下达盘锦市的监测任务。

    【畜禽粪污治理】 全省于2013年年初开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畜禽粪便治理为其中治理内容之一。为着力做好此项工作,盘锦市畜牧兽医局及时转发省开展畜禽粪便治理相关文件至各县区,并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为组长、市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全市畜禽粪污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全年共治理村屯53个,治理规模养殖场25家。

    【畜牧业招商引资】 2013年,市畜牧兽医局全力做好畜牧业招商引资及招商落地项目服务工作。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定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考察调研,及时掌握项目各季度建设进展,跟踪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及2013年企业在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努力帮助协调、解决投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在盘顺利落地,早日建成投产。截止2013年底,盘锦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种鸭繁育、肉鸭饲养、肉鸭屠宰、饲料加工、羽绒加工、油脂加工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产;盘锦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种猪繁育项目已建成投产,现存栏种猪5000头,肥猪12000头,饲料加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盘锦宝迪食品工业园猪血深加工、生猪屠宰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已完工。

    【草原建设】

    一、基本草原划定。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盘锦市畜牧兽医局积极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督促和指导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在已确权的草原地块开展调查,认真核定草原分布、界限、面积、类型和利用情况,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二、草原返青观测。依据国家草原生态监测技术要求,组织有关人员,按规范要求,通过固定观测和非固定观测的方式,进行了点、面相结合的草原总体观测调查,共观测了9个样方,顺利完成盘锦市草原返青期地面观测任务。

    三、草原鼠虫害监测。 2013年,盘锦市在确权草地开展了鼠虫害监测与防治,全年投入1万余元用于购置农药和鼠药,防治草原2千多亩,收到了良好效果。

    【动物疫病防控】 2013年,按照盘锦市委市政府和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决策和部署,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原则,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形成了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联防联控网络,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两个努力确保”作为防控工作总目标。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深入分析防控形势,科学研判疫情态势,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实现了动物疫情总体稳定,为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2013年,盘锦市各级畜牧部门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原则,所有饲养畜禽实行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建立了每月第二周为固定补免周制度,做到“4个到位、4个百分之百”,即: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免疫密度、佩戴耳标、免疫出证、免疫档案登记达到百分之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开展。2013年,全市共完成猪O型口蹄疫免疫62.94万头,牛亚洲I-O型口蹄疫免疫4.12万头,羊亚洲I-O型口蹄疫免疫2.43万只,奶牛A型口蹄疫免疫0.8万头;猪瘟脾淋苗免疫51.16万头;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47.95万头;发放使用禽流感Re-4+Re-6灭活苗684万毫升;发放使用H5-H9双价二联灭活苗290万毫升;发放使用新禽二联苗216万羽份。鸡禽流感免疫1882.60万只,鸭禽流感免疫224.81万只,鹅禽流感免疫23.18万只。免疫率均达100%。新城疫免疫551.82万只,规模场免疫率达100%。

    二、动物疫病监测。按照《2013年盘锦市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各级疫控部门严格执行省疫控中心每个季度监测通知的要求,详细制定监测计划,积极落实监测任务,确保监测质量和实效,有效指导养殖业疫病防控工作。每个季度在协助省疫控中心开展自主采样和本级监测任务基础上。坚持定点持续监测、例行性监测与种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种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专项免疫效果评估相结合。重点对省市县发证的种猪场、种禽场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而且对例行性监测存在问题的目标场实施跟踪监测,以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处于保护状态,保证全市动物疫情稳定。2013年血清学检测共采集样品23257份,监测项次47263头(只)份;完成抗体监测5665份;完成分子生物学检测3835份。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按照《2013年盘锦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要求,针对各种动物疫病以及重大动物疫病紧急防控工作的需要,在集中监测采样的同时,带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开展。以常规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合并开展各种疫病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数据中分析问题,确保动物疫情的稳定。根据《盘锦市2013年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季度集中监测安排,认真开展了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共开展集中性流调4次,共调查50个乡(镇)次、322个村,调查猪场30个、牛场18个、羊场2个、鸡场59个、鸭场10个、鹅场2个、散养户448户,调查畜禽屠宰场4个,共调查畜禽3956574只(头),未发现可疑病畜禽。开展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巡视,调查奶牛1044头。每月开展1次饲养环节流病病学调查工作,共调查存栏牲畜158029头(只), 调查存栏禽类4162809只。

    四、冷链建设。积极开展冷链设施建设。全市现有冰箱(冷藏柜)368台,冰柜68台,总容积82401立升。其中:市本级冰箱3台,冰柜7台,容积3517立升。村级防疫员冰箱339台,包括:大洼县129台,盘山县127台,双台子区20台,兴隆台区16台,辽东湾新区17台,辽河口经济区30台,达到村级防疫员每人每台冰箱的标准,基本满足全市疫苗贮存。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 2013年,盘锦市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辽宁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指导标准》,积极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工作。市、县(区)两级应急预备队共有队员360人(含兼职),其中:市本级78人,盘山县82人,大洼县83人,双台子区49人,兴隆台区68人。市本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现有面积130㎡。储备防护服5229套,防护手套5540副,乳胶手套5200副,轻便消毒器62台,消毒液容器60个,高压消毒机2台,消毒药5吨,发电机3台,基本满足应急事件发生需要。为提高应急队伍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水平,盘锦市畜牧兽医局开展了“2013年盘锦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活动。按照市政府应急办《2013年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了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

    【动物检疫监督】

    一、动物产地检疫。 2013年,全市动物检疫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疫规范和有关规定,充分发挥全市360个检疫申报点(其中屠宰7个)的作用,对产地检疫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巡检”和“主动出检”,准确掌握动物的入栏、出栏时间和免疫消毒情况。全年共检疫生猪2.9104万头,牛0.2539万头,禽类1854.679万只。

    二、动物屠宰检疫。建立入场动物检查登记制度,由厂方工作人员查验收缴《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未使用“瘦肉精”保证书》或《“瘦肉精”检测报告》,查看耳标佩戴情况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查证验物工作进行监管,回收厂方回收的检疫证明,不定期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屠宰动物提前6小时检疫申报及外调屠宰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市局确定3名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检疫申报受理工作,将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签字笔迹向省所备案。全市共屠宰检疫猪4.3388万头,牛0.9555万头,禽3822.1822万只,对检出的140.175吨病害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三、外引动物监管。加强外引动物监管工作,加大对私自引入动物的排查,有效抑制私自输入易感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发生。2013年,全市共外引动物10次,引入种猪4880头,禽91754只。全市未发现有私自引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现象发生。

    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2013年,继续保持对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违法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将主动出击与群众举报相结合,采取拉网式排查、暗访、蹲点等侦查手段,在案件查办中要保证证据链的完整。实施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与公安等部门信息互通和联合执法。发现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案件第一时间通报当地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取证、现场鉴定、无害化处理、案件移送等工作。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103起,罚款4.59万元。

    【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 2013年,全市大力推进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两县两区均已成立独立的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并全面开展工作,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为两县配备了车辆和检测设备等必要的设施,全市14个乡镇区域所挂牌成立了畜产品安全监察所,市、县(区)、乡三级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已基本建成,形成了良好的多级联动机制,构建起严密的畜产品安全防护网络。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2013年,对市本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化验室进行了全面改造,仪器设备进一步更新,检测参数由原来的49项增至109项,顺利通过了质量、计量认证,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盘锦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瓶颈问题,检测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荣获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比武第一名,在全省畜产品安全知识竞赛中勇夺桂冠。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2013年初,监管相对人集中签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保证书,明确企业责任和法律意识,促使其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落实“黑名单”制度,对多次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加入监管“黑名单”,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2013年,盘锦市各级畜牧系统围绕“十二运”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继续保持对“瘦肉精”的严打高压态势,真正做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管,让“瘦肉精”无处遁形。加强养殖环节投入品使用监管力度,监管覆盖面达到100%。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普及“瘦肉精”相关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好的工作方法、措施,共开展“瘦肉精”宣传培训活动8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加大专项整治和排查力度,深入开展了养殖环节、收购贩运环节、屠宰环节和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500余人次,检查养殖场820家次,抽取动物尿液、动物产品等各类样品3000余批次,未发现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现象。

    二、饲料行业监管。强化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于2013年初制定下发了《盘锦市饲料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计划》,坚持“提高门槛、减少数量,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转变方式、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严格按照标准分批次进行审批,坚决淘汰和取缔不合格企业,与150余家饲料经营单位签订了《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30家次,经营企业800余家次,养殖场380家次。

    三、兽药行业监管。 2013年,加强兽药行业监督执法力度。开展了兽药经营环节清查行动。共开展假劣兽药查处活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750余人,检查兽药经营单位308家次,没收劣兽药20余公斤,已全部进行销毁,查处违法案件10起,罚没金额0.5万元。加大了对养殖环节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重点检查用药记录和饲养日志,严查使用违禁药、原料药、过期药的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添加激素类药物或其他违禁物质的行为,严查屠宰、销售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行为。

    四、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2013年,加大对全市奶站的例行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力度,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车辆50台次,严查“两证一单”,并及时进行换证,强化社会监督,公开进行质量承诺,增强企业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全面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五、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2013年,盘锦市畜牧兽医局立足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局,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协会成员单位和规范的养殖小区的宣传和培训,坚持质量第一,兼顾数量的原则,择优发展无公害畜产品一体化认证。2013年全市共申报无公害一体化认证8家,经过检查通过认证的企业5家,带动200余养殖户发展无公害饲养,全市畜产品安全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六、兽药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监测。2013年,按照《2013年盘锦市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计划》的具体部署,盘锦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和各县区畜产品安全监察所明确职责,互相配合,加大了抽检力度,扩大了抽检覆盖面和频次。共完成抽检检测任务2531批次,其中兽药184批次,饲料207批次,生鲜乳113批次,畜产品及残留2027批次,顺利完成了省级互检和县级互检工作,未发现违禁物质添加行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十二运畜产品安全保障】 2013年,为做好“十二运”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障工作,全行业逐级成立供“十二运”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障小组。组织市县乡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动物饲养、运输、屠宰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经营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落实层层监管责任制。对供全运会动物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逐一落实监管责任人;加大监督检查频次,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可能存在的动物卫生安全隐患。全运会期间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0人次,车辆90辆次,监督检查规模饲养场(户)210个次,肉品销售摊床250个次,肉食加工点、大型超市等50个次。对供十二运的5家畜产品饲养场、屠宰场每场配备2名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监管。同时,所有供十二运的畜禽产品从出栏到屠宰再到运送至餐饮企业,市、县畜牧兽医局及驻养殖场监管人员均全程监督、押送。强化检测人员配置,所有供十二运畜产品均能随到随检,并以最快速度出化验结果,赛会期间共检测供“十二运”动物产品组织样品和动物尿液71批次,“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检出率为零,确保了供十二运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圆满完成了盘锦赛区青年女子足球和青年男子排球赛的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未发生一起食源性兴奋剂事件,实现十二运期间畜产品安全“零差错”、“零责任事故”。

    【畜牧技术推广】

    一、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按照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13年辽宁省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牧发﹝2013﹞212号)要求,全面实施了2013年盘锦市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辽宁省畜牧兽医局验收。

    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工作为2013年盘锦市畜牧技术推广的重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开展技术培训3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0余份。共落实推广任务场6家,推广阳光猪舍实际面积4640平方米。

    三、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2013年,盘锦市畜牧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采购种公猪25头,无偿提供给盘锦市种猪人工配种站点。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猪人工授精站点52(不含规模种猪场)家,人工与本交混合配种站点9家,本交配种站点约30家,全市各类种猪配种站点约91家,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盘锦市得到快速推广。

    【执业兽医管理】 强化执业兽医队伍管理。对执业兽医实行微机化管理。对全市畜牧兽医系统的人员及社会从业人员进行统计,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管理,准确掌握全市畜牧系统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参加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合格的考生,颁发全国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对在动物诊疗机构从业的执业兽医师进行网上执业注册、登记管理;做好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服务工作。在全市广泛进行宣传,发放110张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画。加强执业兽医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依托各县区畜牧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举办各类不同的培训班,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系统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违法风险意识。

    【基层体系建设】

    一、乡镇区域所建设。 2013年,对照《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规范管理手册》标准,对两县14个区域所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工作,落实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承担的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畜禽饲养统计、动物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6大方面工作职能22条工作职责,夯实乡镇所建设。按照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要求平均每个区域所不少于6人标准,积极争取增加乡镇所人员编制,盘山县从县招商局划拨12个编制到各区域所,顺利完成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交办任务。

    二、村级防疫员队伍管理。 2013年,在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主要抓了五件事:实施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计划,与市农广校联合开展村防疫员中专学历教育,举办第一期培训班;落实了村防疫员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防疫员工作职责,年末由县区局按防疫员量化考核结果,发放补贴;为村防疫员配备防疫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及时补充更新;各县区继续为村防疫员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系统内部考试培训】 2013年,继续开展系统内部人员岗位考试工作。按照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工作人员岗位微机考试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组织各县区应考人员复习备考,将系统内人员信息登记上报,并与市人社局考试中心沟通协商,于8月中旬完成盘锦市畜牧兽医系统内人员岗位考试。其中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抽考40人,其余241人,共计281人参加考试,257人取得优秀(80分以上),优秀率达91.8%。

    【信息编辑报送】 2013年,为有效宣传盘锦市畜牧业发展和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动态,积极采集编报信息,上报辽宁省畜牧兽医局、盘锦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并及时更新局网站内容,使网页内容更趋于科学、合理。2013年,盘锦市畜牧兽医局的信息报送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全年共采集编报信息226条。(熊跃静张连帅 李铁英 李静 佟碧华常锟 宋卫龙 张琳)


海洋与渔业管理

    【概 况】 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可完成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可完成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渔业经济总产值完成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8.6%;渔业经济增加值完成4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水产品总产量完成32.7万吨,比上年增长5.6%;农业人口渔业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比上年增长8.7%。

    【海洋综合管理】 用海项目服务意识不断提升。主动为盘锦港有限公司、辽河油田浅海公司、中信集团天时能源有限公司和盘锦和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用海企业规范完善用海审批手续,帮助解决航道疏浚引起的渔民纠纷。完成了辽宁海航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品和油品两个5万吨专用码头项目用海手续。组织开展了以海洋知识竞赛、讴歌海洋文艺汇演、自行车友游骑向海大道为主要内容的201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

    海域使用监管不断规范。开展了海域权属数据配号自查,对缺少海域使用金发票和海域使用权证书、宗海图等135宗问题数据进行了清理上报。申报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纳入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节点。完成全年海域使用金收缴工作,年审海域使用证165本。加强海域滩涂施工管理,受理施工申请32宗,通过审核批准施工28宗。

    海洋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有效开展“海盾2013”、“碧海2013”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养殖用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活动进行执法检查,加强对盘锦市涉海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打击各类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坚持依法查处与服务保障并重,进一步强化工业用海区、城镇用海区、港口航运区、农业围垦区等用海项目监管,严厉查处重大海域使用违法案件,保障有序围填海,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年共检查218个项目,派出执法力量98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40次,行程82330公里,其中定期执法检查110次,不定期执法检查108次,立案4起,处罚1起,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行为的发生。选派政治业务过硬海监执法骨干参加钓鱼岛执法维权。

    海洋生态保护不断完善。积极开展盘锦鸳鸯沟国家级海洋公园选址测划,完成选划论证报告和建设管理方案,极力向国家海洋局进行申报。努力申请辽河口右岸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及保护项目资金2500万元,完成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植被修复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完成“鸳鸯岛”测量、命名、申报,现已正式录入国家海岛名录,成为中国最年轻、最北端岛屿,结束盘锦市有海无岛历史。

    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不断进步。完成了盘锦市所辖海域海洋环境风险评价调查工作,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上油田、港口、滨海化工企业等基本情况初步调查已完成,各类海洋环境灾害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压力和其对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海洋功能区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评估能力迈一大步。完成海水增养殖区监测、四个一般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海洋垃圾监测、海水入侵及盐渍化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辽宁省近岸海水监测和近岸沉积物监测、海上溢油监测、大气沉降监测等项目监测任务,共设监测站位58个;海陆取样62次,其中溢油监测2次;出动人员120人次,完成监测评价报告30余份,有效数据3000多组。

    【渔业执法】 海上资源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了“护渔2013”、伏季休渔和海蜇资源管护,完成辽东湾海蜇资源第十一年全省统一开捕工作目标。成功举办全省保护辽东湾斑海豹座谈会,在双台子河口三道沟斑海豹核心保护区启动2013年辽宁省保护斑海豹专项执法行动。开展违规网具集中清理取缔专项行动,共清理“绝户网”、“迷魂阵”等各类违规渔具16320米,樯杆200余根。完成农业部“渤海生态修复盘山示范区”人工鱼礁工程项目。总投礁区面积1666亩,投入资金1000万元,共投放四方柱体混凝土构件保护型渔业资源增殖礁体2666座。项目工程于2013年10月全部完工,通过省级专家组检查验收。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共发生一般渔业事故2起,失踪2人,无较大以上渔业事故发生。全市共开展海陆执法检查1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550余人次,检查渔船2700余艘次,纠正违章159例,隐患整改率100%。办理渔船进出港签证1400航次,审证815艘。办理渔船雇主责任险756艘,全市参保船员3248人,收取保费431万元。发放新型渔船船牌800余套。检验渔船765艘。成功举办辽宁省“为渔民群众办实事,让安全产品上渔船”活动。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检查苗种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人53家,责令整改7家,出动执法人员共115人次。全年共计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样品136个,抽检结果均为100%合格。完成十二运期间8个水产品种共3237.9斤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与水产品生产单位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落实生产单位主体责任,确保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水产品质量的安全。

    【渔业产业化】 “养大蟹”项目扎实推进。河蟹养殖面积155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75万亩,坑塘养殖面积12万亩,水库养殖面积10万亩,苇田养殖面积58万亩),占全国12.8%、全省86%;产量6.5万吨,占全国8.8%、全省91%;产值35亿元,占全国8%、全省91%。蟹种产量1.5万吨,占全国65%;胡家河蟹市场年交易量15万吨,交易额50亿元,居全国之首。全市养蟹万亩乡(镇)18个,养蟹10亩以上农户2.86万户,从业人员达12.2万多;建立养大蟹示范区30个,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58家,产值千万以上龙头企业8家。仅河蟹一项全市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50元,养殖规模、产量、产值、效益均保持“中国河蟹第一市”的领先优势。在2013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盘锦河蟹”被评为“最受欢迎特色产品奖”。成功举办2013-盘锦河蟹(北京)展销会,河蟹交易量2.2万吨,交易额30亿元。2012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年度评估“盘锦河蟹”品牌价值19亿元。旭海、秀玲两个品牌盘锦河蟹在第三届中国名蟹大赛上被选为中国“十大名蟹”。盘山县荣获2013中国辽宁(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一县一业突出贡献奖”。大洼县新兴镇被辽宁特产之乡推进委员会评为2013年辽宁特产“河蟹”之乡。

    泥鳅鱼养殖业初见成效。组织两次赴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对泥鳅鱼产业发展进行学习考察,努力创建盘锦市第二个渔业黄金产业。在全市9个乡镇开展泥鳅鱼养殖,养殖面积8600亩,较2012年新增6000亩,其中精养鱼塘2190亩,稻田养殖6410亩。以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推技术,选择培育科技示范户98户。稻田养殖泥鳅鱼亩产值0.14万元,实现效益897.4万元;池塘养殖泥鳅鱼亩产值5.47万元,实现效益11979.3万元。全市泥鳅鱼养殖总产量达3210吨,总产值达1.28亿元。

    渔业增殖放流量大面广。总投资1200万元,投放虾、蟹、鱼、贝、蚕五大类8个品种,总量8.62亿尾,可创产值9600万元,渔民可受益增收5千余元。河蟹增殖放流大突破,400万只扣蟹、2.8亿只蟹苗(大眼幼体)放流水库、干渠和绕阳河、辽河境内流域及辽河上游流域。

    水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扣蟹出口总量1680吨,成蟹出口66吨,出口额达6715万元,退税额855万元。泥鳅鱼出口1080吨,出口额达5100万元。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淡水养殖规模255万亩,比上年增长5.6%。河蟹养殖面积155万亩。淡水养鱼35万亩(精养鱼塘6万亩)。海水养殖12万亩(海参养殖4万亩、对虾养殖1万亩、海蜇1万亩,贝类6万亩)。滩涂管养53万亩。海洋捕捞产量完成5.9万吨,海水养殖产量完成10.2万吨,淡水捕捞产量完成1.1万吨,淡水养殖产量完成15.5万吨。

    水产苗种生产形势喜人。实现产值4.2亿元。全市河蟹生态育苗面积2195亩,蟹苗产量4.1万公斤,基本满足全市23万亩扣蟹养殖苗种供应。海参育苗稳步发展,全市启动育苗场家58家,72座育苗室,达15万水体,参苗产量可达16万公斤,可实现产值2500万元。对虾育苗投入5千立方水体,产虾苗5亿尾,其中南美白对虾苗8千万尾。生产其他海、淡水鱼苗20亿尾。 (孙 磊)


农机

    【农业机械化】 农机装备总量增加,结构改善。到2013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4%。农机装备原值达到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5%。其中,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7471台;育秧播种机组保有量达280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1460台;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3617台;全市冷棚达7100栋、面积达497万平方米;育秧硬盘数量达2342.79万片;芦苇收割机保有量为610台;卷帘机、园田管理机、滴灌设备等设施农业机械保有量达1.17万台。全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农机作业水平提高,范围扩大。2013年,全市水、旱田耕整地100%实现机械化作业;完成水稻机械化插秧143.55万亩,比上年增长30.5%,插秧机械化水平达89.2%;完成水稻机收获105万亩,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65.22%。水稻耕插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32%,比上年增长5.36%。全市芦苇机械化收割达90万亩;棚菜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卷帘机应用范围达到85%,其他设施农业机械应用范围达到65%以上。水稻及芦苇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2.14亿元。

    【向上争取资金】 2013年,全市共争取省以上农机专项资金 1.1亿元,补贴给农民购买各类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拉动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2304台;购买育秧播种机组97台;购买联合收割机360台;购买大中型拖拉机352台;新建育秧冷棚2884栋、面积201.88万平方米;购买育秧硬盘1428.93万盘。

    【完善农机经营体系】 2013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52个,平均每个农机合作社拥有成员17人。农机合作社耕、种、收、植保等作业服务面积累计达110万亩,服务总收入达1.4亿元。其中,农机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57家。农机服务组织的壮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盘锦市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农机实用技术推广普及】 2013年,盘山县、大洼县作为省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区的确立,争取到30万元的项目资金,促进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更趋完善。其中,大棚育秧技术成功推广应用,突破了水稻机械育插秧的生产瓶颈,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大棚育秧取得明显推广成效的同时,针对育秧大棚的利用率只有40天,育秧后资源闲置,制约了大棚水稻育苗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开展“一棚多用”技术示范项目,即在大棚育苗结束后,进行经济作物的栽培。解决了水稻育苗大棚利用率低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收到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此项目技术目前已在12个乡镇建立13个示范点,进行蔬菜、礼品西瓜、香瓜、甜玉米、菌类等多个品种的试验示范。

    【健全农机化科技培训体系】 2013年,农机部门以项目为依托,以大型农机合作社为平台,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插秧、机械化收割、玉米免耕播种、玉米机械化收割以及旱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培训。通过阳光工程、项目区建设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完成专业培训2690人次。同时,召开多次水稻育苗、插秧、育秧冷棚“一棚多用”、水稻收割、棚菜机械化等多个不同规模的现场会,发放各种培训资料1.5万份,普及培训农民、农机操作手1.5万人。使广大农民在水稻育苗关键性环节掌握技术,95%以上农机操作手会用农业机械,会经营农业机械,提高了机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行业监督管理】 2013年,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强化农业机械牌证管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新购拖拉机上牌办证率达100%。全市落实农机平安示范乡镇4个,平安示范村8个,共完成年检拖拉机3800台,年检合格率达98%以上,抽检拖拉机2100台,纠正各类违章135台次。杜绝了较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出动宣传车23辆次,通过发放“致农机驾驶员一封信”、“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知识手册”以及进行农机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了补贴类农机具的牌照管理和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查获无牌行驶车辆38台、无证驾驶56人次、超载超速13台次,违章载人20台次,违法改装拖拉机8台,确保农机作业安全,避免了较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张微微)

 
水利

    【农田基本建设】 全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灌区改造、生态河道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农建土石方1395万立方米,完成各级渠系清淤扩建17857条,改扩建及配套各类各级建筑物210座,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治理涝区面积16万亩。

    【重点项目建设】 为确保安全度汛,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严重影响2013年安全度汛的大辽河潜龙湾护岸、西鸭子河三家子堤防滑坡等10处河道险工险段进行抢修治理。实施大洼县平安河治理工程,完成2.23公里清淤及护坡任务。完成节水增粮行动建设面积2.36万亩,完成管路铺设43.23公里,新建水源井87眼,配套机泵87台套,建井房87处。完成盘山、大洼第二批重点县、兴隆台区第三批重点县建设任务,维修改造各级各类建筑物150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四期工程全部完成,共改造大型灌排泵站9座;改造节制闸4座;完成干支渠衬砌及导水路整形清淤等3项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110条支渠以上重点灌排渠道清扩,提高灌排工程的保障能力。完成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8.353万人农村饮水和0.3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4963万元。

    【争取域外资金】 2013年,市水利局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大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在国家水利投资政策转移,投资条件对盘锦市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共争取省以上各项资金2.6亿元。

    【抗旱防汛】 2013年,盘锦市充分利用上游省属水库蓄水形势较好的有利条件,坚决落实高度集中水权和计划供水、节约用水等科学抗旱措施,全面完成水田抗旱供水任务,为夺取抗旱工作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受蒙古气旋和华北倒槽共同影响,8月15日8时至17日8时,全省大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辽河洪水受潮水影响,洪水下泄缓慢,持续时间长。为确保河流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防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辽河洪水。制定并落实《盘锦市2013年防御洪水方案》、《盘锦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方案,将防洪、抢险、救助等各项防御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各辖区内河流、水库、乡镇村屯、学校、工矿企业和重点险工险段等防汛重要部位的行政、技术、抢险责任人;进一步加强涉河在建工程的防守,于8月22日10时下达《关于辽河在建工程施工人员撤离的紧急通知》,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关闭辽河湿地公园、辽河北岸森林公园等涉河娱乐场地、设施,并派专人值守。防止因洪水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辽河河道内施工、捕鱼、耕种等各类生产作业在洪水通过盘锦市期间全部停止,作业船只、机械等工具或者设备选择安全地点进行停靠;在盘锦电视台、盘锦日报等媒体上发布洪水预警,提醒广大市民加强洪水防范,确保自身安全。2013年对防汛各项工作提前部署、提早前准备,防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 2013年,市水利局把推进依法治水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水资源管理和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取得明显成绩。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大力进行地下水保护行动。加大水政监察的执法力度,依法规范水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清理和阻止了非法占河、占滩等行为。

    【落实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强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扶持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保证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确保资金和项目安全、后期扶持取得实效和移民稳定。

    【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为确保水利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开展水利工程“质量推进年”活动,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努力实现质量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水利基础工作】 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启动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市、县级水利综合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将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建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基层水利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宣传和水情教育工作,大力推进水文化繁荣发展,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和强大精神动力。 (付 红)


气象

    【气候概况】 2013年,平均气温9.4℃,比历年平均值偏低0.1℃,较2012年偏高0.6℃。年总降水量499.8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偏少155.4毫米,较2012年偏少499.2毫米,为降水量偏少年份。年日照时数为2534.8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少114.0小时,较2012年偏少153.4小时。

    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暴雪、寒潮、雷暴、雾霾、大风等。

    2013年极端最高气温33.8℃,8月17日出现在盘山站; 极端最低气温-22.1℃,1月2日出现在大洼站。年内盘山站冻土深度最大值为87厘米,出现在2-3月共16天,大洼站冻土深度最大值为67厘米,出现在2-3月共9天;冻土化通时间为大洼站4月13日,盘山站4月21日。

    年内大雾、大风、雷暴和降雨日数较常年偏少,霾日数较常年偏多,降雪日数接近常年。

盘山、大洼两站天气日数比较表

                                          单 位:日

天气类别

浮尘

烟幕

雷 暴

冰雹

大风

盘山气象站

68

16

15

79

0

20

23

20

0

6

大洼气象站

81

18

14

140

0

48

10

21

0

14


    【气 温】 2013年(1~12月)平均气温9.4℃,比常年偏低0.1℃。1-4月气温较常年偏低明显,5-10月气温接近常年,11、12月气温较常年偏高。4月,盘山站平均气温6.9℃,较常年同期偏低 3.3℃;大洼站平均气温7.0℃,较常年同期偏低3.3℃,为两站195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降 水】2013年总降水量499.8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155.4毫米,为近10年(2003-2012年)降水最少年份。2013年除6月和10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外,其他各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或接近常年。5月和8月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5月降水量大洼站为3.4毫米,为1957年以来同期第二少值,盘山站降水量为1.9毫米,为1957年以来同期第一少值;8月大洼站降水量为55.7毫米,为近30年(1983-2012年)同期第四少值。

    【日 照】 2013年总日照时数为2534.8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少114.0小时。年内5月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1月、6月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其他月份接近常年同期。1~5月日照时数呈逐月递增趋势,5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88.7小时,1月日照时数最少为157.5小时

    盘锦市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及历年值(小时)

    【暴 雨】 2013年暴雨次数较历年(盘山站2.0次,大洼站2.2次)偏少,年内共出现两次局地暴雨天气。7月1~2日盘山地区暴雨,盘山站降水量56.0毫米。7月15~16日盘山地区暴雨,盘山站降水量59.6毫米。

    【暴 雪】 2013年,共出现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和一次局地暴雪天气。3月12日大洼地区局地暴雪天气,大洼站总降水量12.6毫米, 其中降雪量12.3毫米,雪深8.4厘米。4月1日区域性暴雪天气,盘山站累计降水量26.9毫米,其中降雪量17.2毫米,雪深4.3厘米;大洼站总降水量17.9毫米, 其中降雪量11.7毫米,雪深2.5厘米。

    【寒 潮】 2013年盘锦地区出现两次寒潮天气:1月31日~2月2日寒潮天气,大洼站48小时降温11.1℃,北风极大风速14.6米/秒,盘山站48小时降温10.8℃,北风极大风速13.0米/秒。10月13日至15日寒潮天气,盘山站48小时降温10.1℃,北风极大风速13.4米/秒。

    【雷 暴】 2013年大洼站雷暴日数为21日(历年24.2日),盘山站20日(历年25.3日)。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雷暴日数较常年偏少。

    【雾 霾】 2013年大洼站大雾日数为14日(历年值为17.4日),较常年偏少;盘山站大雾日数为15日(历年值为15.1日),接近常年,最小能见度为20米,11月24日出现在大洼站。年内大洼站霾日数为10日,盘山站霾日数为23日。

    【大 风】 2013年大风日数为大洼14日(历年15.2日),盘山6日(历年17.7日),两站大风日数较常年偏少。最大一次大风天气出现在3月21日大洼站,最大风速为16.8米/秒,极大风速为23.0米/秒的大风,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气象服务】 2013年,盘锦市气象局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着力提升建设滨海新盘锦气象保障能力,全面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3年,盘锦市气象局获得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基本业务质量稳中有升。24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为91%,24小时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为88.18%,24小时乡镇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为68.97%,24小时乡镇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为77.99%,区域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及时率为99.85%。五项指标全部排名全省第一位。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为83.68%,国家级自动站数据传输及时率为99.88%, 24小时一般性降水预报TS评分为72.97%,分别排在全省第二、三、五位。

    二、决策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全年共发决策气象服务信息78期,内容涵盖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大气成分等诸多领域,其中重要天气报告15期,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服务8期,专题气象服务19期,生态与环境13期,气候公报、灾害公报等公报9期,其他天气分析、雨情、雪情等方面信息14期。2013年汛期,面对复杂的天气形势,汛期共计发布决策气象信息25期,400余份,发布决策短信90条,发布各类天气预警信号12次,转发预警信号39次。

    三、公众气象服务手段进一步扩大。在与电视、广播、报刊、移动通信等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开通气象服务官方微博,采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发布各类气象信息。研发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平台,同时开展“直通式”、“大棚气象预报”、“河蟹养殖气象预报”、“养鸭气象预报”服务,增加“周末天气提醒”和“一周天气早报”服务内容,为农民丰产、丰收提供气象保障。创新公众气象服务方式,在电视台生活频道开播《生活气象站》栏目;在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展《天气预报》栏目。年度公众气象服务调查满意度达到96%。

    四、重大气象服务受到好评。针对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中国优质稻米(盘锦)交易会、中国国际石油与海洋工程装备博览会、盘锦河蟹文化节等重大社会活动,均提前制定服务方案,安排专题天气会商,及时将决策服务材料报送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收到良好的服务效果。在盘锦筹办全国十二运赛事过程中,建设盘锦奥体中心区域加密自动站,印制《盘锦赛区气象指南》500册,在运动员驻地安装气象信息显示屏,实时播报天气情况。期间,制作气象服务专报35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2期,发送场地实况预报、天气预报短信1000余条,气象服务工作得到十二运盘锦组委会的好评。

    五、专业气象服务稳步开展。结合市委、市政府“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发展战略,建设海上钻井平台和陆地油井专业气象服务平台。针对油田气象服务用户开发一套多媒体终端系统,实时播放气象信息,滚动播放预警信息,灾害性天气提醒等各类气象信息。为盘锦市经济发展战略转移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六、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构建农业气象服务长效机制。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两县政府成立气象为农服务领导小组,建立与农经、畜牧、水利、海洋渔业等涉农部门的合作机制,召开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定期联合开展会商,联合制作发布《农业用天气预报》等服务产品200多期。建立信息反馈和效益评估机制。邀请农业主管部门、农业服务技术专家、种养殖大户等专家,对气象服务开展综合性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组织开展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调研活动,进一步明确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提升服务效益。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与大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建设1680亩“水稻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示范田”,制作安装4块展板,开展“水稻农业气象灾害实验研究”和“东北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天气预报技术研究”等课题工作。研发精细化的“农用天气预报”、“大棚气象预报”。

    【业务现代化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突发预警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在2012年率先建成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整体功能。结合系统运行情况和服务需求,对系统软件功能进行改进,更新市中心和两县分中心的系统软件;对发布系统软件中的pad系统进行调整,整改后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增强pad客户端的应用,购买EastFax智能传真服务器,解决该系统传真不能直接发送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将乡镇大喇叭监控管理系统移植到本地,由原来在设备厂家机房的托管模式转变在本单位机房自我管理模式,方便维护人员管理操作和对系统的二次开发及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入;增加pad应用中的每日天气预报,气象雷达图和天气云图的链接功能,丰富系统客户端的浏览内容。

    二、更新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硬件设备。2013年10月,对盘锦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指挥中心会议室的大屏进行更新改造,更换成高清大屏,此项目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指挥中心的会议功能,为业务工作提供更先进、更便捷的基础设施。

    三、全面推进“三农”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按照“三农”专项建设实施方案,市、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全面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各级气象部门均与涉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完善与农经、水产、水利、植保、民政、广电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组建“农业专家联盟和农民专家队伍”,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建和人才共用,联合会商、联合调查和服务信息联合发布工作机制。建立气象为农服务指标库,编写《盘锦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手册》,各级气象部门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开通“直通式”气象服务。大洼县气象局作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盘山县气象局作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试点县,积极推进专项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成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两个“五个一”指标体系,并在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中彰显成效。

    四、全面升级改版盘锦市气象局门户网站和兴农网站。盘锦市气象局为更好地适应气象事业发展需求,树立气象部门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4月,委托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门户网站和兴农网站进行全面改版。优化交流界面,增加和完善功能模块,盘锦市气象局新改版门户网站已正式投入使用,增加网上行政审批内容,极大方便了社会公众,提高了办事效率;盘锦兴农网站正在作进一步的完善。

    五、加强气象通信保障能力。完善通信保障系统,实现双网并行互为备份。增设基于联通线路的MAS服务器,将联通公司MAS通信系统作为气象通信保障备份系统,经过业务系统与服务器系统的接入和调试,现已实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信网络双网并行互为备份。

    六、加强海洋气象监测能力。为顺利完成“辽宁省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作,盘锦市气象局购置移动车载雷达,依据技术要求开展高频地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站址踏查、地理信息采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有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正在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七、增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盘山县国家一般气象站增加新型自动站监测设备,从2013年5月1日正式启用,提高自动化监测能力。拟选沿海地区、油田矿区等重点区域加密站站址10处,在辽东湾新区的荣滨镇和红海滩体育中心新建6要素自动气象站3处。完成气溶胶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建站及仪器安装调试工作,监测数据已正常传输。

    八、筹建辽东湾新区气象办事处。为使气象服务工作适应政府辽东湾新区建设需求,2013年5月中旬在辽东湾新区筹建气象办事处,正式开展气象服务和防雷检测工作。在汛期气象服务和防雷减灾工作中得到新区政府有关领导的认可。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止2013年末,盘锦市气象局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80%,通过人才引进、鼓励在职职工学历教育等方式,大气科学专业人数已占总人数的46%,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十、完善十二运气象保障系统软硬件建设。积极协调盘锦奥体中心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工作,在场馆附近新建6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2个、能见度监测站1个、在城区新建大气成分(气溶胶)监测站1个。

    为更好完成十二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盘锦市气象台组织开展场馆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派专业人员学习并引进沈阳市气象台开发的精细化预报订正平台,及时进行本地化业务应用。从4月1日起,每天8时、11时、14时、17时和20时制作24小时内逐1小时、48-72小时逐3小时的预报并将数据上传至省局服务器,根据天气要素对不同比赛的影响程度制作专业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提早进行实战气象保障服务模拟演练,为全运会其保障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全运会期间为赛事活动提供全方位、多视角、广覆盖的气象保障服务信息。为教练员、运动员下榻的瑞诗酒店和柏栎酒店安装多媒体终端显示屏;通过121声讯制作平台将“盘锦市红海滩体育中心7天天气预报”放入121“十二运各赛区天气预报” 语音信箱中,通过拨打121即可获得赛区最近七天天气预报;多渠道了解相关人员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建立服务对象数据库,共收集电子邮箱37个,手机号码117个,十二运期间各类气象服务信息均向上述数据库接收人员发送;为十二运全程提供现场气象保障服务,自9月2日比赛正式开始之日,到9月12日赛事结束,盘锦市气象局坚持每天派驻1台车,3名工作人员全天候坚守在红海滩体育中心,监视赛场大型显示屏气象要素和服务产品显示情况,巡视各类监测设备运转情况,联络处理各种气象服务事宜,为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现场应急服务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

    在全运会气象保障服务过程中,盘锦市气象局共制作各类专报72期,并通过十二运气象服务网站、赛场大型显示屏、宾馆气象服务终端机、电子邮箱、传真机、手机短信、12121自动声讯答询系统、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等传播媒介,广泛传播各类气象服务信息。其中,十二运气象服务网站更新45次、赛场大型显示屏显示信息96条、宾馆气象服务终端机连续显示综合信息15天、电子邮箱发送邮件2035件次、传真机传送58件次、12121自动声讯答询系统更新30次、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发布服务信息共60次、手机服务短信2816人次。

    十二运结束后,及时编辑制作十二运盘锦赛区气象服务简报1期,系统整理十二运盘锦赛区气象保障服务总结材料1份,建立十二运盘锦赛区气象保障服务档案1卷。 (李颜彪杨文艳)

 

各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保留单位0.1)

                                         单位:℃、毫米、小时

月 份

10

11

12

气温℃

-106

-55

04

70

179

221

254

251

194

115

39

-43

94

降 水

28

53

140

355

34

877

1373

557

580

894

98

09

4998

日 照

1575

1973

2403

2423

2887

1831

2169

1914

2314

1957

1955

1947

25348

 
主要气象要素值

项目

无霜期

10℃积温

最大冻土深度

最大积雪深度

年平均风速

十分钟最大风速

 

(天)

(度)

(厘米)

(厘米)

(米/小时)

(米/小时)

数值

177

3798.6

87

8.4

3.2

16.8

 各类天气日数

天气现象

冰雹

扬沙

雷暴

大风

出现次数

81

18

14

 

1

2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