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治超 守护公路安全
——市交通运输部门“百吨王”整治见成效
超必治,治必严。近年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始终将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作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秉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原则,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措施,向“百吨王”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亮剑,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畅通的公路交通环境。
科技赋能,打造治超“智慧大脑”
在省治超联网平台上,我市超限检测站点和高速入口称重系统的数据信息实时跳动。执法人员通过电脑操作,对过往车辆的载重、行驶轨迹等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并通知路面执法队伍。这种“科技+执法”的模式,让“百吨王”无处遁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全市超限检测站点纳入省治超监管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对“百吨王”等严重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精准识别、实时预警和快速处置,织密了治超“天罗地网”。同时,结合全市“数智执法”项目建设,在国省干道建设具有车牌、人脸识别抓拍点位28个,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实现市域内超限运输精准预警、实时跟踪、高效查处,加快推进我市数智执法进程,不断提升治超工作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创新机制,构建治超“立体防线”
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制定印发治超工作要点,召开治超工作会议,部署推动全年治超工作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同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统筹交警、应急等成员单位力量,有效解决了交警驻站、车辆移交、源头装载核查等系列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
此外,积极探索信用治超新模式,建立健全治超信用惩戒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和相关责任主体予以界定,并建立信用管理“红”“黑”榜,针对2024年全年违法行为,共对4家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1人进行失信处罚,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有效震慑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铁腕治超,路面管控“雷霆之势”
在我市的重点路段,交通运输执法车辆与公安交警车辆联合巡逻,执法人员手持执法记录仪,对过往货运车辆逐一检查,一旦发现超限超载车辆,立即依法处理。这种“零容忍”的执法态度,彰显了我市治理超限超载的决心。
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台路警联合治限工作规范等制度性文件,建立“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联合执法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百吨王”等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自2020年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以来,全市共查处“百吨王”货运车辆208台,卸载分装货物1.42万吨,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运输势头。
同时,针对“双百”违法超限车辆,我市还开展了区域联合专项整治行动、超限超载“集中整治周”等专项行动,采取固定站点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进行重点布控,持续保持路面联合执法高压态势,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有效保障了公路桥梁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精准施策,源头治理“靶向发力”
治标更要治本。我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由县区政府牵头,定期对辖区货运源头企业开展摸排,及时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布。2024年,全市确定了17家重点装载企业,并实施“日常监管+驻站指导+周边巡查+行政检查”的监督管理模式,严把超限车辆源头关口,从源头上遏制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
此外,建立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一超四罚”工作机制,依托省运政系统,协调联动落实“一超四罚”,2024年,全市共对一年内违法超限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进行处罚10台次,所辖车辆超限超载比例超过10%的运输企业开展处罚4家次,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机制、铁腕治超和精准施策等多方面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他们将继续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手段,坚决打赢“百吨王”治理攻坚战,为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