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兴隆台区打好打赢2025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奋力实现更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5-01-02 浏览次数:183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李方闻摄

打造光学电子产业集聚区。 李方闻摄

推动更多审批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 李昕阳摄

深化油地融合,吸引更多油田供应链企业入区发展。 李昕阳摄

推进螃蟹沟等重点河湖水域综合治理。 李江峰摄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李方闻摄

  2024年12月27日,在兴隆台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24年兴隆台区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成果,并对202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2025年兴隆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10%。

  2025年,兴隆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区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用好支持政策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稳步推进“六区六地”建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围绕实现这些目标,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坚持以消费为牵引

  提振信心、改善预期,在扩大有效需求上取得更大突破

  把2025年作为兴隆台区“消费提振年”,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培育新型消费等方式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力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从存量中挖掘消费增长动能。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促消费政策,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稳定楼市、汽车、家电、家居等传统大宗消费。提升节庆消费、会展消费,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促进生活性、基础性消费快速提升。实施餐饮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升级打造3条特色美食街区,叫响“美食兴隆”品牌,让更多消费者食在兴隆;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运营,提升区域消费能级。提档升级商圈和街区经济,构建以中央步行街、万达广场、桔子广场等核心商圈为引领,以广厦艺术街、百年福街、辽河口老街等特色街区为支撑的城区消费走廊,打造一批品质消费地标和特色消费场景。高质量打造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社区消费新业态,提升居民消费便捷度。健全农村商业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释放农村消费活力;顺应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新趋势,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首发经济、赛事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业态,以新消费打开内需新空间。加快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更好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加快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深度融合,壮大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模式。

  坚持以项目为支撑

  内育外引、高效转化,在提高投资效益上取得更大突破

  把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全力谋项目、招项目、推项目,将优质服务和优质要素向项目集聚,以项目突破塑造新优势、制胜新赛道。紧盯“五率”要求,创新领导包联、清单管理、精准服务等有效工作机制,抢时间、保进度、稳投资。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新开工55个。引进“外脑”咨询,与北京中建政研公司深度合作,聚焦城市更新、智慧停车场等重点领域谋划、包装、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全年谋划项目130个以上,争取各类资金15亿元;完成招商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国有招商公司,推动招商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变,全面激发招商活力。依托8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锚定主攻方向,整合要素资源,大力招引头部企业、总部企业、链主企业,引进一批业态先进、附加值高、财税贡献大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新落地项目分别达到60个、35个,实现到位内资90亿元;激活存量资源潜能,把低效资源转化为高效收益,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坚决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全年盘活土地170亩。攻坚土地征收,推进11处重点地块房屋征收及回迁安置,做好天祥加气站、恒大等地块规划审批和征地组卷,全年供应土地350亩,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盘活闲置楼宇,依托东方银座商厦、士林不夜城等存量资源,联动政府、中介、业主、物业、产业运营团队合力招商,让更多好产业、好项目、好企业入驻楼宇载体。

  坚持以创新为驱动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在打造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突破

  继续调结构、促转型,向“新”而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现代服务业、文旅产业等新兴赛道,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力支持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高新区。积极争取高能级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资源优先落户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大工盘锦产研院、盘锦科技孵化器和双创基地为依托,探索“孵化器+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一体化推进模式,吸引成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5项;依托高新区,大力发展光学电子、新医药及基因治疗、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由点及面、汇聚成势。加速中蓝光电供应链产业园建设,引入一批上游制造项目落地,构建摄像头产品全产业链,实现本地配套全覆盖,打造光学电子产业集聚区。依托科安隆等重点企业,复制打造“新能源产业园”“新医药产业园”等特色微产业园。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北斗通航装备制造产业园,推动北斗数字化应用及低空飞行项目进驻,打造数字经济及北斗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楼宇经济,推动服务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发展。依托新发地做强产业配套,布局预制菜、冷链物流、中央厨房等“新赛道”产业。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引进研发型总部、创新型总部,新增总部企业10家。发展壮大银发经济,依托“宝石花乐居”做大做强康养产业;全力推进“文化+”发展。大力培育本土旗舰文化企业,依托广厦艺术街、“四馆一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和品牌,开发一批引爆力强、拉动性强、艺术价值高的文创“潮品”,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着力打造“不夜兴隆”。推动广厦艺术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唱响“文化夜市”IP。有序开发螃蟹沟水域水面资源,打造“辽东郡”文旅项目。做好“引客入兴”文章。通过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景区联票等措施,与红海滩、金帛滩、黑风关古镇等景区共享旅游资源,实现开源引流,拓宽客源渠道,打造盘锦文化旅游目的地。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

  解放思想、质效并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取得更大突破

  全面落实《关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12个方案,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央地融合,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打造更好更优、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坚持守正创新、有破有立,做好国企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全面实行差异化、精准化经营绩效考核,增强国企“造血”功能,促进国有资本、资源向重点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国有“三资”盘活和有效开发利用,积极处置辽河佳苑、苏宁荣悦、兴隆新城等闲置资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被非法占用问题。全年区属国有企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0%以上;聚焦城市更新、社会民生、新能源等优势领域,与央企开展项目合作,吸引更多央企产业项目、区域总部、研发基地、结算中心落户兴区,谋划央地项目5个以上。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开放,吸引央企技术、智力、服务参与城市建设,实现融合发展、共赢发展。深化油地融合,吸引更多油田供应链企业入区发展,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协同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决兑现各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各类经营难题,让企业有更强获得感。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向“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漠视侵害企业权益的行为亮剑开刀,让民营企业在兴隆台轻装上阵、安心发展、茁壮成长。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更多审批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坚决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打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纠治政务失信行为;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组织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帮助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做好“向北开放”文章,支持福德汇餐饮向俄罗斯地区发展业务,推进特维尔州辽河渡口中餐厅项目;依托广厦艺术街和福德汇打造俄罗斯商品展示基地,拓展特色农产品出口俄罗斯业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新模式,依托新丝路科技公司跨境电商平台,打造盘锦“一带一路”特色产品展销中心。

  坚持以品质为核心

  精益求精、蝶变跃升,在建设宜居城区上取得更大突破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在提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上精雕细琢,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美丽兴隆、幸福兴隆、宜居兴隆。注重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全域推进智慧停车场、智能充电站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停车泊位5500个、充电终端550个,着力破解群众“停车难”“充电难”。实施螃蟹沟行洪能力提升工程,辽河路、中华路部分排水管网修复工程,解决城区汛期内涝问题。完成246个小区燃气、供水、供热管线设施改造。实施欢采、锦采、新生等外围地区供水、供暖管网改造工程。启动安装20万户智能燃气表,增强居民燃气安全保障能力。改造提升7处油田矿区公园,打造更多高品质生活休闲空间;常态长效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聚焦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法停车、占道经营等城市治理顽疾,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治理机制,实现统管统运、日产日清。继续实施物业管理提升行动,解决一批居民反映突出的关键问题,实现全区物业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全域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推进兴海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升灌区农田灌溉及防洪排涝能力。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禁养区制度落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同益设施农业建成运营,打造近郊游、乡村游品牌,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在兴隆台铺展开来;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施工扬尘、散煤治理、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管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8%以上。压实河长制,推进螃蟹沟等重点河湖水域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提升曙光矿区中心环沟水质,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成为新风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倾心倾力、久久为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更大突破

  继续提高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比例,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一件件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好、办实,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更加可感可及。优化教育布局,推动曙光学校小学部、迎宾小学1号楼、一完中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900个以上。支持教育集团提质扩面,完善热点学校入学政策,加快解决“大校额”问题,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双减”,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强紧密型医疗集团,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让群众有“医”可靠。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承办好国家、省级大型轮滑、棋牌、篮球等系列赛事。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举办一系列高品质展览,集中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突出就业优先,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大欠薪治理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突出品质养老,新建养老院年底前投入使用,新增床位500张。景安、测井、曙光、欢喜岭4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新增设计院、美的城等5个便民食堂。落实生育支持措施,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缓解群众“带娃”难题。持续提高低保、特困、孤儿等特殊群体供养补助标准,力保重点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降低安全和环境风险。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建设,依法严惩电信诈骗、涉黑涉恶、非法集资以及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