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洼全面振兴新征程 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大洼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盘锦禹王无纺布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无纺布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拓展,为地方经济发展积蓄动能。
盘锦兴旺油脂厂注重研发创新,努力探索农业产业延链、补链新路子。
党的二十大代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孙娜(中)潜心钻研,为河蟹养殖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大洼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势头。
位于新立镇的盘锦小微企业创业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2年,大洼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为导向,以区委确定的“1+4”重点工作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季收窄,经济社会形成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抗洪众志成城。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近万名工作者驻守在交通路口、奔波在排查隔离管控一线, 14个工作专班高速运转,跑赢了疫情传播速度,实现了一周内“社会面清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经济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面对70年未遇的洪峰威胁,防汛指挥部科学研判雨情汛情险情,精准施策,2000余名干部群众昼夜坚守,3000多人次支援全市抗洪抢险工作,实现了安全度汛。在防疫抗洪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典型模范,展现了新时代大洼干部群众不怕危险、敢于牺牲、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坚持外引内育、创新聚能,发展脉搏强劲有力。深入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开工建设项目107个,续建复工项目65个,竣工投产项目85个。招商引资走出去526次,请进来意向企业280家,签约注册36个项目,谋划包装146个项目。挖掘石油化工、房地产等特殊行业和重点企业增长潜力,财税增收4484万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建5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新增科技型企业25家,振兴发展加快向效率变革和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锻长补短、提质增效,三次产业企稳向好。优先发展现代农业,新增优质水稻品种繁育示范基地5万亩,新增稻蟹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3项,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丰之锦科技等10户企业升规。扎实开展“千人助千企”专项行动,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80余个。多措并举发展服务业,展会经济、“月光经济”、电商经济日趋活跃。成立文旅产业联盟,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休闲旅游产业区。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帅乡工业园顺利通过省第二批化工园区评估认定,盘锦智新小微企业园获评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疏堵通塞、破立并举,改革攻坚蹄疾步稳。推进配套集成改革,启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职能改革,新划转98个事项至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改革,全链条压缩有效审批时限,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受理”。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建立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机制,水面坑塘等国有资产租赁全部公开竞拍。推进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完成全区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模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大洼天蓝水清。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高质量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力开展水环境整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行动,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87%。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封堵整治排污口213个。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验收,全省文明城市测评连续3次位列其他城区类第一。
坚持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年财政支出8.2亿元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扶持4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社会保障,按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787万元。改善人居环境,老旧小区改造、绿化养护等四大类12项工程同步实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269个小区实现物业管理。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57公里,被授予辽宁省首批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坚持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化解政府存量债务9.59亿元,在全省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中位居第一。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整改隐患问题3878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评分全市第一、全省前十。建立领导包案、专班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调解矛盾纠纷1130件,国家、省交办的283个案件全部化解,区信访局被推荐为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集体。压实“一金三制”工作制度,依法为1596名农民工讨薪3741余万元。
坚持担责尽责、依法履职,政府作风全面优化。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扬斗争精神,解决“三无渔船”乱象等。运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政府,算成本、讲收益,土地经营权、承包权实现市场化公开竞价流转。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决策部署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核。制定了《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坚持阳光行政,公开行政,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尊重人民意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面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加强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2023年要打好“五场战役”
聚焦培育优化,狠抓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构建产业新格局。全力扶持蓬驰利、龙宇石化等重点盘活项目良性发展。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链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深入开展“千人助千企”活动,加强政银企对接力度。积极培育规上企业,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依托鼎兴商城、兴隆三百,加快建设核心优质商圈。培育数字经济孵化基地、荷塘月色创业大厦等一批楼宇经济项目。推进天格未来城等精品商住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加快红海滩大街、商业街以北等地块集中连片开发。整合红海温泉等景区景点,统筹民宿资源和二界沟渔雁文化等非遗项目,引入和培育沉浸式、体验式文化休闲项目。加快国珏数字西湖“康养地产”科创中心、特色商街项目建设,推进新宝源温泉投入使用,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主要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飞地招商,巩固北京驻点招商,适时启动上海、深圳驻点招商。有效整合闲置楼宇、停缓项目,变资源“存量”为招商“增量”。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让更多优质要素投资大洼、扎根大洼。全年签约项目力争超过35个,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个。发挥新立智新国家级小微企业示范基地作用,引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5户,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队;深挖临港经济开发区港口腹地优势,主动承接粮油生物科技、医疗卫材、新材料和石油化工装备等配套产业;加快推进帅乡工业园“1+4+1”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园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盘活、转型发展;全年力争新开工项目80项、竣工项目70项以上,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聚焦乡村振兴,狠抓要素统筹,坚定不移推进“三农”工作新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提标4.5万亩,确保粮食蔬菜稳产增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广锦稻109等优质品种5万亩。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作用,加快粳稻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气象保障服务。加强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碱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步伐,西安盘宝食品产业园、田庄台标准化稻蟹产业示范园、六和鸭血加工等项目要尽快落地开工,山东玖瑞饲料用油脂生产、盘锦益仁微生物肥料生产、江苏碧诺田园牧歌肥料生产项目要投产达效,强化以工哺农,促进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22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继续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主治理,实现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协调发展。建设乡村人才服务平台,着力吸引“能人返乡、市民返乡、企业返乡”。整合各部门资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工作队伍。
聚焦改革开放,狠抓营商环境,坚持不懈壮大发展新动能。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实现“一网通办”“一门通办”“一枚印章管审批”。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间,大力推行“容缺审批”,实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要深入落实减税降费和接续政策,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纵深推进农垦改革,做强做实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农垦经济。强化国企内部制度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不断激发临港发展活力。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改革,推进国有农场居民点住房用地改革,探索产业用地“带方案挂牌”制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京津冀“2小时经济圈”,加快接轨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建设。加强与无锡对口合作,确保在项目合作、企业联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际型重点展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将大洼建设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最前沿的开发开放高地。
聚焦治理保护,狠抓生态建设,久久为功塑造绿色新面貌。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实现传统能源替代。要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超前布局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项目,推动光伏太阳能组件生产等项目建设。要全面抓好“碧水、蓝天、净土”的污染治理,推进清水河和赵圈河排干水质提升工程建设,实施大洼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包运维,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综合治理,持续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加快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推进辽河流域和海洋生态修复。要加强土地安全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垃圾分类和危废集中收集处置工作。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大洼、绿色大洼、美丽大洼。
聚焦百姓期盼,狠抓民生事业,全力以赴增进民生新福祉。坚持就业优先,持续发挥全民创业孵化基地作用,落实零资金入驻创业扶持政策,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扶持创业带头人75人以上。新建红海湿地酒店、百都聚福百货商厦2个就业见习基地,新增就业53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任务。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满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
(本版稿件由大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讲政治、重品格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讲担当、有作为
●制定激励措施办法,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
讲团结、增合力
●建立完善长效合作、信息沟通、会商协商、检查督办四项重点工作机制,推动部门之间、班子之间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
讲廉洁、守底线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财经纪律,筑牢反腐防线,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
讲规矩、守纪律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依法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讲学习、善提高
●推动干部不断提高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新时代和落实新要求的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2023年要办好10件民生实事
① 完成社会事业大厦人才市场建设
② 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户
③ 建设大洼高中附属小学及附属幼儿园
④ 启动田家前进中小学和公办实验幼儿园建设
⑤ 完成13个老旧小区156栋楼宇改造
⑥ 升级改造区疾控中心实验室
⑦ 有序推进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棚和充电桩建设
⑧ 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⑨ 适度建设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
⑩ 大洼区畜禽粪污处理中心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