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农场蟹稻共生基地向智慧农业迭代升级
这900亩蟹稻共生基地设置了9个视频采集系统和1个气象站,全天候监测并收集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数据,为水田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未来,这里将建立从源头生产到终端产品销售的‘一张图’数据分析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迭代升级。”5月6日,兴隆农场润泽公司副总经理于鸿指着一大片修葺整齐的水田说。
这片水田是兴隆台区兴隆农场的蟹稻共生基地,位于二十里分场东营线北侧,土地平坦开阔,上下水渠护坡为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结实耐用。9个视频采集系统分布在水田的不同区域;气象站位于水田南侧,柱状结构,上面有传感器、探头和风轮,气象站与埝埂路有木质栈道相连,方便工作人员查看检修。视频采集系统和气象站可以全天候收集蟹稻共生基地的气象、土壤墒情、视频等数据,并统一上传到“盘锦兴隆农场大数据平台”。打开大数据平台网页,上面实时显示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风速、气压等数据,旁边监控画面中展示着水田状态及人员、车辆经过情况,平台上还有辽宁省农产品销售情况信息以及兴隆农场蟹田稻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数据,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于鸿介绍,目前这片稻田实现了全程视频监控、大数据收集,下一步,通过完善大数据平台,将实现从种到收到产品加工的全程智慧化管理,比如根据数据分析水、土壤成分,合理调整田间管理方案,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还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全面查看大米产品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全流程可追溯。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改良土壤,兴隆农场对这片水田施下了大量有机肥,并进行深翻。同时,在埝埂上种植高产玉米,增加收入;采用释放赤眼蜂对抗二化螟、施挂灭蚊灯灭蚊等生物技术,确保蟹田稻绿色生态、无污染。
“我们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合作,共同研发水稻高产新品种,试制成功后,水稻亩产量将有大幅提高。”于鸿自豪地说,“到那时,我们农场就会拥有自己开发的血统纯正的水稻新品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