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盘锦要闻

打造“好医院” 百姓健康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4-11-01 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浏览次数:72

我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深刻把握“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中蕴含的民生情怀和民本理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为百姓带来更多健康获得感,让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看得见、摸得着,更有“医”靠。

深入“医改” 按下“加速键”

我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始终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三医”联动,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实行零差价销售,覆盖全市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本药物、疾病应急救助、分级诊疗等制度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

从大洼县成为首批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全省仅3个),到大洼区第一人民医院、盘山县人民医院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到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市(全省仅2个),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市中心医院、辽油宝石花医院和市中医医院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这些成绩都是我市勇于先行先试,奋力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的成果,铺开医联体,试点医共体,组建医疗集团,探索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在省内,我市率先实现全域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公有制建设目标;我市作为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城市获得国家表彰,被省政府评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

加速“聚形” 打造“好医院”

建市40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临床采供血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陆续组建成立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站、市中心血站、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机构。2012年,由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妇婴医院、辽河医院5家市直医疗机构整合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具有远程医疗功能的现代化、数字化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市康宁医院改建和新建;升级改造市三院(市传染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移址新建市疾控中心、市中医医院、盘山县人民医院、盘山县中医院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分布。与此同时,不断筑牢社区卫生“网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让群众能够就近接受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和相关预防保健康复服务。

截至2023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计1193个,比建市初期的不足400个增长近3倍。全市卫生人员总计15354人,比建市初期7024人增长2.2倍。

大力“聚能” 供给“好医疗”

建市前,全地区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处于较低水平,特别在临床专科建设方面发展缓慢。建市后,通过抓管理强内涵、抓质量促提高,重视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全市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医院专科建设快速发展,累计省级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13个、市级重点专科24个。市中心医院、辽油宝石花医院等三甲医院发挥综合性大医院作用,市中医医院等中医医院发挥

中医特长,市三院(传染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各具特色,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专科专病专治为百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楼、市中心医院脑血栓病治疗中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市120急救中心楼等,业务用房紧缺和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发挥城市医联体作用,促进双向转诊、号源下沉、全专家联合诊疗,加大医联体内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链接,积极探索专科联盟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面。

2023年,全市医院门诊总诊疗达619.42万人次,比建市初期130.33万人次增长4.7倍;入院22.56万人次,比建市初期6.18万人次增长3.6倍。

持续“聚才” 引育“好医生”

我市始终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卫生人才总量少、分布不均衡、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注重引育并举。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卫生人才“引育留用”生态体系。积极落实“盘锦英才计划”,实施“特岗招聘”“县管乡用”“定向委培”医院公开招聘等人才新政。大力实施“人才兴医、人才强卫”战略,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创新人才库、跟岗锻炼、高级研修班等培训教育模式,采取集中培训、跟岗锻炼、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方式,以“名家工作室”助推重点专业学科建设,依托市级规范化培训主阵地,采取外派学习、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大规模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扩容高层次人才储备库,加快我市卫生健康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能干敢拼、清正廉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干部队伍。

截至目前,全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80人,其中正高级374人、副高级625人、博士8人,占比达19.4%;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荣誉获得者4人,省部级37人;新引进培养应届高校毕业生1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