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盘锦要闻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 专家研讨会在我市举办

发布时间:2023-06-21 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浏览次数:143


6月19日、20日,“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专家研讨会”在我市举办。大会邀请政府机构代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等,通过主旨演讲、主题讨论、野外考察学习等方式,探讨如何推动我国候鸟迁飞通道的协同保护工作,为更好地构建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提供科学支撑。

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4大会)胜利闭幕,作为COP14大会东道国活动之一,全球迁飞区水鸟及栖息地保护论坛成功举办,并倡议构建“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

目前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途经中国的有4条,从东至西分别是西太平洋候鸟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中亚候鸟迁飞通道和西亚-东非候鸟迁飞通道。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是全世界范围最大的候鸟迁飞通道,涉及22个国家,每年有约210种近5000万只水鸟在该迁飞通道迁徙。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专家学者、我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负责同志,就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水鸟及栖息地保护重要进展、经验和典型案例、协同保护策略等作了主旨报告;在主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讨论了实现中国候鸟迁飞通道协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滨海论坛期间“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主题论坛”的具体筹备安排;野外实践安排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走访了解黑嘴鸥生存环境植被与水位管理、鸻鹬类水鸟高潮位停歇地修复技术试点、水鸟友好型水稻耕作技术示范等。另外,通过此次会议,确定了“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专家组成员”,并授予专家聘书,启动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中国候鸟迁飞通道数据库项目”和“辽河口水鸟友好型水稻示范项目”。

在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中,盘锦占据重要地位。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100万只,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自然越冬的最北限。2005年被《国际湿地公约》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22年盘锦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授牌。目前,以盘锦湿地为主体的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盘锦湿地也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点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