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工程稳步推进
进入2月,我市冬季实施的5项重点冬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盘锦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向第二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交出的“生态答卷”。
按照市委、市政府具体部署要求,这5项重点冬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工程于冬季陆续启动。
目前,于1月5日启动的越冬丹顶鹤调查项目已经顺利结束。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监测人员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湿地,共观测到94只越冬野生丹顶鹤,比去年增加了39只,同时还统计到我市于去年野化放飞的68只人工繁育丹顶鹤,它们的生存状态良好。
1月中旬启动的城市越冬鸟类调查项目已完成我市11条城区样线和2个城区样点的第一阶段调查,正在对城市越冬鸟类的分布密度和种类、数量进行统计。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和城市环境的日益向好,许多原本在湿地越冬的鸟类迁居城市,盘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与自然共存共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南小河区域为主的碱蓬草拖拽工程于1月20日启动。目前,近万亩滩涂湿地上,枯干的碱蓬草已经全部拖倒。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说,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黑嘴鸥栖息繁殖地,盘锦在此持续开展碱蓬草拖拽工程,是为了春暖花开时黑嘴鸥“回家”,更方便地筑巢栖息和繁殖。
位于保护区腹地的鹤类繁育保护站和野化训练基地,我市去年人工繁育的76只丹顶鹤正在学习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我市一直致力于丹顶鹤种群复壮的课题研究,在近两年的越冬丹顶鹤调查工作中,都发现了融入野鹤群体迁徙的人工繁育丹顶鹤,说明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野化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为主导,公安、医疗、辽河油田及保护区周边居民共同配合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全封闭管理和野生动物救护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定时定点的投喂让越冬鸟类“衣食无忧”,及时有效的救治让伤病野生动物感受到来自人类的关怀。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不仅是盘锦从建市以来始终坚持的“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更是盘锦人民世代传承、融进血脉的“生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