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才工作系列报道之四 强化组织“牵引力” 健全人才“新机制”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统筹谋划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优秀人才走进盘锦计划”的意见》《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市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人才有所需,我们有所应”人才服务进阶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招引人才、服务人才政策,全市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盘锦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盘锦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明方向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8月,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鲜明提出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发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动员令,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办好盘锦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市人才工作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带领成员单位具体开展工作。按照今年2月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设组长1名,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副组长1名,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副组长5名,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和分管教育、科技、人社的副市长担任。
人才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发挥各方优势、集中各方力量,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
近年来,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统”得起、“放”得下,既要把战略思想、总体规划、重要政策等各方面统筹起来,也要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组织部门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帮助人才,千方百计成就人才,“牵”得住、“抓”得牢,既要在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又要协调好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当前,人才工作已经成为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一定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破桎梏 狠抓人才政策落地落实
振兴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政策激励。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要求,市委积极推动全市人才政策优化整合,紧密结合盘锦实际,研究制定《深入实施“盘锦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对政策的项目体系进行系统重构和优化升级。
——高新区制定了园区人才集聚若干政策,设立2000万元的人才政策资金,并按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的标准逐年加大投入,全力实施人才工程。
——市科技局发挥“兴辽英才计划”“盘锦英才计划”等政策引导作用,采取“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引才方式,一体化引进项目和团队,来盘开展技术攻关、创办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通过“兴辽英才计划”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实施董淑祥团队开展的“特种功能添加剂”、西安石油大学严正国教授团队开展的“超深井大功率顶驱装置”等“带土移植”项目21个。
——市人社部门开展职称晋升“以聘代评”试点,制定了《事业单位人员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职称申报审核工作流程》,有效杜绝了职称评审中的“打招呼、托人情”等不正之风。在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评选中,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先进集体,盘锦市中心医院院长沈晓速被评为先进个人。目前,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1.4万人,近3年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422人。
聚合力 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人才能否留得住,关键要看环境和服务。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从盘锦本地组建、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光学电子领域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为人才量身制定行之有效的短期薪酬激励、中期绩效激励、长期股权激励等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潜力。并通过企业合伙人模式和矩阵式、项目式管理机制,为人才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待遇匹配和激励方式。
与此同时,宣传部门加强宣传舆论引导,通过“盘锦发布”“盘锦市人才办”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人才政策以及我市涌现出来的“盘锦英才”“盘锦工匠”和“兴辽英才”“辽宁工匠”人才典型,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社会氛围。
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服务,发出了广聚来盘英才的积极信号,对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兴则盘锦兴,人才强则盘锦强。我市拿出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各类人才选择盘锦扎根、来到盘锦圆梦,生活更加舒心、工作倍加安心,为盘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