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盘锦市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1984年7月2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发〔1984〕116号文件,向营口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辽宁省设立盘锦市的批复》的通知,委托营口市人民政府协助筹建盘锦市。同年9月,盘锦市筹备领导小组成立。1985年3月,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市。1986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发〔1986〕120号文件批复同意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恢复盘山县建制和盘山区更名的请示:(一)撤销盘锦市郊区,恢复盘山县,以原盘锦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山县的行政区域。(二)将盘锦市盘山区更名为双台子区。盘锦市辖两个县、两个区,即盘山县、大洼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2016年3月20日,国务院以国〔2016〕53号文件批准大洼县撤县设区。至此,盘锦市下辖一个县、三个区,即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2024年年鉴)
二、行政区划
盘锦市现辖1个县、3个区,即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2023年,全市共有27个街道、21个镇、256个社区、285个村。盘山县辖3个街道,即太平、高升、得胜;9个镇,即沙岭、羊圈子、坝墙子、陈家、甜水、石新、古城子、胡家、吴家;21个社区;148个村。双台子区辖6个街道,即胜利、铁东、红旗、辽河、双盛、建设;2个镇,即陆家、统一;34个社区;18个村。兴隆台区辖12个街道,即创新、兴隆、振兴、渤海、新工、曙光、沈采、欢喜岭、兴盛、兴海、惠宾、东郭;109个社区;19个村。大洼区辖6个街道,即二界沟、大洼、田家、榆树、王家、于楼;10个镇,即田庄台、新开、东风、新立、西安、清水、新兴、平安、唐家、赵圈河;92个社区;100个村。(2024年年鉴)
三、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东北邻鞍山市辖区。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西北邻锦州市辖区,南临渤海辽东湾。地理坐标为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总面积4062.34平方千米。(2024年年鉴)
【地势地貌】盘锦属华北陆台东北部从“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作用,不断覆盖着深厚的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地面平坦,多水无山。(2024年年鉴)
【气候条件】盘锦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暴雪、寒潮、大风、大雾等。(2024年年鉴)
【河流水系】盘锦市域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河流总长634千米,总流域面积3570平方千米。其中有大型河流4条,分别为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和大凌河,均从盘锦市入海;中小河流17条,分别为西沙河、锦盘河、月牙河、南屁岗河、鸭子河、丰屯河、旧绕阳河、大羊河、外辽河、新开河、张家沟、东鸭子河、西鸭子河、潮沟、小柳河、太平河、一统河。堤防总长605千米,沿海防潮堤194千米,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现有中型平原水库6座,水库总库容1.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2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达到3.36亿立方米。(2024年年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盘锦市土地资源按利用现状划分:耕地1565.72平方千米,园地9平方千米,林地74.23平方千米,草地71.67平方千米,湿地1024.81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04.92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62.25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1.68平方千米。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127.8平方千米。
海洋资源:盘锦海域面积142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24.15千米,滩涂面积392平方千米。自然岸线保有率为52.34%。
矿产资源:辽河油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39亿吨、天然气储量1396.2亿方;累计探明41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建设38个,辽河探区是主战场。2023年,生产油气产量当量1023.5万吨,连续38年保持原油千万吨能力稳产。天然卤水资源分布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一般埋藏深度30—100米,其中矿化度在30—60克/升的天然卤水总储量约为13.29亿立方米。
湿地资源: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除水稻田外,盘锦分布各类湿地24.9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21.65万公顷,人工湿地3.31万公顷。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11处,国际重要湿地和省重要湿地各1处。2022年获得“国际湿地城市”殊荣,为我市赢得了第一张城市“国际名片”,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取得初步成果,辽河口国家公园总面积17.21万公顷,核心保护区8.81万公顷,一般控制区8.40万公顷;其中盘锦14.04万公顷,占比81.58%。
芦苇资源:主要分布于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线以北地段的辽滨、赵圈河、羊圈子、东郭等处。年产主要用于造纸。自1960年始,加强对芦苇生产的管理,变芦苇的自然生长为人工科学培育。目前,仍有近万公顷的沼泽荒滩可开垦成苇田。
水产资源:盘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约2000平方千米,鱼、虾、蟹资源蕴藏量4—5万吨,占辽东湾蕴藏总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线以内沿岸浅海水域约190平方千米,海贝类蕴藏量约2.7万吨。滩涂面积392平方千米,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发展对虾、贝类。其中,可用于养殖对虾的面积134平方千米,可用于贝类养殖的面积100余平方千米。素有“盘锦文蛤库”“渤海金滩”之誉的大洼区二界沟蛤蜊岗资源面积77平方公里,号称“天下第一鲜”——文蛤的产量在1.5万吨以上,是辽宁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淡水水域1,530平方公里,水中浮生物、水生植物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近年稻田养殖独具特色。
森林草原资源:全市林地面积11.35万亩,森林覆盖率1.56%(含四旁植树);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9.0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0.09万亩,省级公益林8.93万亩。全市草地面积11.5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65.34%。全市沙化土地全部集中在盘山县的高升街道、得胜街道、石新镇,沙化土地面积3315.53公顷,其中轻度3176.13公顷、中度139.4公顷。(2024年年鉴)
四、人口
年末户籍人口128.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3.4万人,女性人口65.1万人。城镇人口84.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964人,出生率4.6‰;死亡人口13370人,死亡率10.4‰;人口自然增长率-5.8‰。全市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16.8万人,占13.1%;18—34岁人口22.6万人,占17.6%;35—59岁人口54.6万人,占42.5%;60岁及以上人口34.5万人,占26.8%。(2024年年鉴)
五、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重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项目问题解决机制,推动全年开复工项目502个,辽宁襄平新材料特种聚烯烃、辽河综研化学高端精细化学品等272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辽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金发生物基一期等230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伊科思碳五低碳综合利用、辽河双台子储气库群一期等175个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备受瞩目的华锦阿美项目地下工程全部完工、32套主装置陆续拔地而起,各关键节点均按时完成,工程总体进度超过55%,这艘“工业航母”的轮廓日渐清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开展“乐购盘锦 惠享美好”促消费活动300余场次,发放政策补贴支持住房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盘锦获评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推出“文旅+”系列假日消费产品,金帛滩海洋乐园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火爆出“圈”、荣登抖音全国景点排行榜第7名,许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全市旅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4%、29.9%。(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招商引资持续升温。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赴瑞士、荷兰、美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参加进博会、辽洽会等活动进行招商推介,成功举办“山海关不住 兴业辽东湾”主题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注册项目260个,实际到位内资451.5亿元、增长20.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助企纾困尽心竭力。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一对一”包保规上企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4.7%,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21.7%,企业活跃度位居全省前列,获批省稳增长奖励资金全省第三、为2023年五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创新支撑力日益展现。华孚环境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分别增长35.8%、10.6%、19%,引进各类人才超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1人,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0项。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库,产业化项目达到10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强度均居全省第三,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74.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传统制造业量质齐升。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39个,投入技改资金70.1亿元,鲁华泓锦成功生产异戊胶乳、填补国内空白,华锦集团成功研发抗应力发白聚丙烯、打破国外垄断,化工精细化率提升至45%,我市联合大连申报的绿色石化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京粮粮食物流产业园、益海嘉里稻米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粮油加工及生物科技产业营业收入310亿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中蓝电子手机高端马达全球市场占有率增至15.7%,光学电子基地签约配套产业项目23个,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0%。盛源海洋牧场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403亿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化赋能步伐加快。多屏科技获评省级5G工厂,海兴科技等7个项目纳入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库,盘锦成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智慧城市水平上升至四星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标准引领性不断彰显。制订4项地方标准,修订盘锦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品牌价值包揽全省农业区域品牌冠亚军、合计突破千亿元,辽滨经开区蝉联全省制造业区域品牌榜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行“一窗收件、分类办理、统一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市本级综合窗口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47个“一件事”实现高效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不动产登记全域实现50分钟内“立等可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8户市属国企负债总额降低11.1%,营业收入增长8.7%。处置闲置土地198公顷、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4.7公顷,“双降”进度排名全省前列。彻底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首次实现国家海洋督察零反馈。我市成品油行业全链条全周期规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3个项目获评省制度性创新成果优秀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资合作深化拓展。举办“央地一家亲 共谋新发展”主题会商活动,央地合作项目谋划梳理87个、新签约19个、推进实施6个。辽河储气库群周期采气量再创新高。中青旅遨游(辽宁)文体旅产业发展中心、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项目落实落地。援疆项目赛尔山现代畜牧科技养殖孵化园建成使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开放通道愈发顺畅。保障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曙光大桥及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盘锦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主体工程完工,二港池支航道疏浚、疏港路实现竣工,15万吨级航道项目启动论证并列入交通运输部基础设施备选项目库,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9%。(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外资外贸能级扩大。辽滨经开区连续6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30强、升至第21位。全市新增外贸型企业18家。盘锦鹏鹞羟基生物柴油走出国门、“首航”欧洲。跨境电商企业达到70家,成交额增长24.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全省第二,进出口总额达到147亿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