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大洼区“四维攻坚”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4-23 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浏览次数:0

去年大洼区优良天数达318天,PM_2.5浓度同比下降3.3%,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Ⅲ类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这一组数据背后,是大洼区创新构建“蓝天、碧水、净土、生态安全”四维攻坚体系,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精准治污,三大保卫战打出组合拳。在大气治理维度,大洼区采用国家级和省级空气自助监测站监管模式,通过132家次涉气企业深度体检、302台非道路机械“一机一码”精准管控,实现PM_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的突破性改善。碧水攻坚中,对30个入河排污口、36个入海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河长巡河200余次清理问题点位15处,水源地水质达标。净土保卫战则聚焦“防风险”与“再利用”,完成4宗重点地块土壤调查,7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100%签订责任书,危废安全转移2016.87吨。

长效护航,制度创新筑牢生态屏障。大洼区建立清单化治理体系,将34项重点任务分解至各个责任部门。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全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包装田家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湿地工程、大洼街道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大洼东部城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三大工程项目尽快落地。

系统重塑,生态治理迈向高阶形态。大洼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全领域的生态治理网络。创新打造“无废细胞”工程,共建成“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景区、无废酒店、无废乡村”11个。22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监管,出水水质达标。同步推进的《大洼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0)修编工程,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进行修编,为大洼区形成“城水相依、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打下基础。

科技赋能,治理能力实现迭代升级。在环境执法领域,大洼区运用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9起,罚款245万元;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起,替代补偿2起,实现“查处一案、修复一片”的治理效果。

如今的大洼区正以“生态治理现代化”为笔,绘就“蓝天常驻、绿水长流、净土永续”的生态文明新图景,这片曾经的盐碱滩涂,正蜕变为渤海之滨的生态明珠。